华西医院揭秘:复发性I期非小细胞肺癌背后的“罪魁祸首”
导读 |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生成了122例I期NSCLC患者配对肿瘤和邻近组织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图谱,其中5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术后复发。 |
2025年2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analyses reveal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insights in recurrent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综合分析表明,以实体瘤或微乳头状瘤为主的组织学亚型、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以及APOBEC相关特征与复发有关。此外,DNA结合域的TP53错义突变也可能导致复发时间缩短。DNA低甲基化在复发性NSCLC中非常明显,而PRAME是复发性肺腺癌(LUAD)中显著低甲基化和高表达的基因。具有较高拷贝数变异负荷的AT2细胞、CD8+T细胞和Macro_SPP1的富集,以及AT2与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少,对于复发性LUAD中生态系统的形成至关重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068-2
多学组与肿瘤生态系统
01
为了解促进肿瘤发生及相关过程(包括复发和转移)的事件,已有研究证明了肿瘤微环境中分子异常和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由TP53突变和瘤内异质性等分子事件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导致了肺癌的复发和转移。早期NSCLC的DNA差异甲基化,与随后的复发之间也存在着重要联系。在肺癌中,肺泡2型(AT2)细胞的富集和肺泡1型(AT1)细胞比例的降低,代表着恶性程度较高。此外,CD163+巨噬细胞的明显富集与更具侵袭性的癌症亚型和较差的预后相关,转移性肺癌的特点是免疫抑制状态,M2型巨噬细胞增加。然而,目前还缺乏针对I期NSCLC术后复发的全面分子特征分析。此外,单一平台分析无法捕捉肿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表观基因组模式的研究仍然有限。因此,整合多组学分析成为揭示导致术后复发的综合分子特征的关键步骤,最终为个性化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多组学整合为NSCLC的复发风险分层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02
生存分析表明,综合亚型有助于对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分层,其中nmf1和nmf2的复发风险较高,nmf3的复发风险中等,而nmf4的复发风险较低。尽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在LUAD中出现频率很高,但nmf1和nmf2组的肿瘤都没有EGFR突变。nmf1亚型主要由LUAD和LUSC Rec组的肿瘤组成,其特点是富含EMT、血管生成和缺氧通路,而且衰竭评分最高,这表明该亚型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免疫逃逸潜力。nmf2亚簇主要涉及LUAD Rec组肿瘤,MYC靶点、G2M检查点、E2F靶点通路被激活,dMMR特征也被富集。nmf3亚簇由LUAD肿瘤组成,其中一半来自Rec组,其特点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比例高。最后,nmf4亚群包括绝大多数来自LUSC非Rec组的肿瘤,具有显著的吸烟特征,血管生成评分相对较低。
根据LAG3、TIGIT、PDCD1和CTLA4等基因的表达计算,nmf1亚簇的血管生成激活和衰竭评分水平最高。既往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改善具有血管生成特征的NSCLC的预后,而高表达衰竭基因的细胞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有报道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使用,可提高免疫疗法的效率。此外,极光激酶抑制剂已被证实是治疗MYC扩增癌症的一种新策略,而靶向WEE1可抑制G2M通路,这表明nmf2亚型可能有多种选择。nmf3组的复发率高达50%,表现出较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率。因此,EGFR-TKI对nmf3组的EGFR突变病例可能有益,可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此外,nmf4亚群的患者主要来自非复发组,因此可能不需要辅助治疗。这些结果凸显了基于多组学子群的治疗在NSCLC中的潜力,它可以指导术后的个性化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多组学整合NSCLC队列和生物学特征。
总结
03
1. 多组学分析揭示复发性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
基因组不稳定性:复发性NSCLC样本表现出更高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和DNA低甲基化,特别是TP53突变频率增加;
转录组特征:复发组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通路被激活,PRAME基因被鉴定为促进肺腺癌(LUAD)复发的关键基因;
表观遗传学特征:复发组表现出低甲基化模式,与癌症复发相关的通路(如EMT、Rap1信号转导等)被激活;
肿瘤微环境(TME)变化:复发组中富集高侵袭性AT2细胞亚群、衰竭的CD8+ T细胞和促炎症的巨噬细胞(Macro_SPP1),形成高侵袭性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2. 多组学聚类分析助力复发风险分层和精准治疗:
通过无监督聚类将患者分为高危(nmf1、nmf2)、中危(nmf3)和低危(nmf4)复发组,每个亚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潜在治疗靶点;
nmf1亚型可能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疗法敏感;nmf2亚型可能受益于极光激酶抑制剂和WEE1抑制剂;nmf3亚型可能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KI敏感;nmf4亚型复发风险最低,不需要辅助治疗。
3. 研究创新点和意义:
多组学技术应用:全面分析早期NSCLC复发相关特征,提供复发风险分层和术后精准治疗的依据;
潜在治疗靶点:PRAME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高表达与复发风险相关,且体内外实验验证了其在促进LUAD复发中的作用;
数据集价值:为未来NSCLC术后复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宝贵资源。
参考资料:
1.Bray, F.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74, 229–263 (2024).
2.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 446–454 (2018).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