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77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Research】上海交大肖华/曹成喜教授联合美国胡深教授关于肺癌口腔微生物组的宏蛋白质组学分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肖华教授与合作者发表研究论文“In-Depth Metaproteomics Analysis of Oral Microbiome for Lung Cancer”在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创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Research》。该研究创建了宏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策略,从微生物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的水平对微生物组开展了深入探究,实现了口腔微生物组的深度...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团队研究发现保护结直肠癌免受DNA损伤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于10月17日发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Sirtuin5 protects colorectal cancer from DNA damage by keeping nucleotide availability”,报道了结直肠癌细胞中的 SIRT5 敲低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并且发现 SIRT5 通过以戊二酰化依赖性方式增强谷氨酰胺分解来...
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上市!上海今年已获批3个1类国产创新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最新公示显示,批准的1类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上市。该药品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该款1类全球新创新药是张江研发、上海生产的典型代表,也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推动创新研发成果快速上市的成功案例。此次获批也意味着该创新药成为在中国首先上市的全球首创新药。 全球首创新药 01&...
【Cell子刊】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团队开发出高效微型CRISPR-SpaCas12f1编辑系统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 “Guide RNA engineering enables efficient CRISPR editing with a miniature Syntrophomonas palmitatica Cas12f1 nucleas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Syntrophomonas palmitatica Cas12f1...
【快讯】创新技术助力肿瘤精准诊疗高峰论坛在上海嘉定成功举办
随着近年来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在肿瘤诊疗领域上出现了许多创新技术,如:类器官、单细胞技术、合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数字PCR等,这些技术在肿瘤早筛、精确诊断、个性化用药及肿瘤预后评估等各个环节中均体现了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论坛开始,上海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书记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对各位分享嘉宾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报告内容表示感谢,对各位参...
国际著名病毒学家管轶教授,任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院长!
管轶教授 管轶,国际知名病毒学研究专家。他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之一,曾被《时代周刊》选为18位救人英雄之一。他,连续六年被Thomson Reuters评为“高被引科学家”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 管轶在流感研究方面硕果累累:(1)确定了在东南亚、欧洲和非洲地区传播的H5N1流感病毒的所有主要前体和传播途径;(2)开展了H9N2病毒的系统研究...
【Cell子刊】抵抗胰腺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团队发现了一种ClpP激动剂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杨财广团队等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Aberrant human ClpP activation disturbs mitochondrial proteome homeostasis to suppres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
师承徐华强教授,最年轻“上海科技35U35”得主庄友文
去年,第十三届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名单在广州中山大学揭晓。上海药物所徐华强教授获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今年,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在上海市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师承徐华强教授的庄友文斩获“上海科技35U35”。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
【Neurology】上海交大陆颖理团队发现:这七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痴呆风险
根据2022年9月14日在杂志《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七种健康生活习惯的组合,包括每天睡七到九个小时,定期锻炼和频繁的社交接触,与2型糖尿病患者痴呆的风险较低有关。 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22/09/14/WNL.0000000000201231 研究背景 “2型糖尿病...
【Cell子刊】上海交大房静远教授团队关于结直肠癌防治靶点的最新综述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教授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CRC)中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并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标志物。 https://www.cell.com/trends/microbiology/fulltext/S0966-842X(22...
复旦大学邹欣/郝洁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胡晓勇团队基于单细胞算法scCODE构建精准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预测模型(AUC=93%)
2022年8月25日,复旦大学邹欣/郝洁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胡晓勇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F=8.8) 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mmunotherapy response prediction model derived from proliferative CD4+ T cells and antigen-presenting monocytes in c...
中山医院与上海医药就21项系列专利转化签约,均为医学专家科创成果
上海产医融合再有新突破!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21项中山医院的系列专利转化举行签约,转化项目均为最近几年中山医院肝外科、心内科、内镜中心、血管外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外科、皮肤科等专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产业化道路的“再进一步”有望让这些更优技术加快造福患者。 这21项签约项目涵盖肝癌、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快讯】上海生物医药创新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冠 mRNA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入组完毕
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斯微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冠 mRNA疫苗(SW—BIC—213)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一期临床试验日前入组完毕。这是上海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mRNA疫苗。 斯微生物首席科学家(CTO)沈海法介绍,一期试验是双盲试验,设有安慰剂对照组,分为成年人组和老年人组。新冠病毒mRNA疫苗不仅可以产生抗体,还会激活T细胞( T细...
【柳叶刀子刊】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发现运动衍生的肽可防止病理性心脏重塑!
据报道,多种机制涉及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运动提供的心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运动机制,可以防止高血压心脏重塑。该研究发布于《eBioMedicin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2)00345-0/...
【邀请函】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 和您相约在上海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举办23 届以来,始终聚焦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持续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委办的大力支持,已成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最具规模和品牌效应的综...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系列沙龙圆满收官,为打通行业任督二脉献计献策
从5月23日到5月31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系列沙龙围绕防疫检测、产业投资、药物研发、行业人才、产业布局、生态建设以及产业周活动优化七大主题,组织十场沙龙,特邀80余位生物医药业内人士以闭门和线上两种讨论方式建言献策。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领导也听取了来自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检测机构、产业园区、投资机构等对疫情之中行业瓶颈和挑战的观察以及建议,并进行了及时回...
上海推动新冠病毒疫苗注册上市 ,序贯接种国产mRNA疫苗何时成真?
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中,上海将举措支持新冠病毒防控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备受关注。 记者29日走访中国率先开展mRNA疫苗研发的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CEO李航文告诉记者,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冠mRNA迭代疫苗正在老挝开展2期临床试验;在巴西,斯微生物已经获得临床1、2期、3期的批件。目前斯微生物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
《转》访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单细胞组学技术如何助力肿瘤免疫研究?
3月4日,苏冰教授应邀出席首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分享了题为“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单细胞图谱及调控网络”的报告,整场报告干货满满,观众反应热烈。为此,转化医学网邀请苏冰教授进行了专访,苏冰教授就单细胞组学技术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想知道他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吗?点击下方即可观看完整版视频!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 苏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