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ASO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线上研讨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5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EJM发布惊人病例:寄生虫在人体恶变为肿瘤

2015-11-05

研究人员在11月4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布了一个异乎寻常但并非史无前例的病例:在一位受到感染的哥伦比亚男子体内,绦虫(tapeworm)留下了一些恶性细胞,这些细胞像一种侵袭性癌症那样扩散。 论文作者之一、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育寄生物学家Peter Olson说:“我们发现了一种情况:一种外来的生物并未以生物体的方式发育,而是像肿瘤那样进行发育。” ...

拿自己做人体实验!美生物技术公司CEO用基因疗法“逆转”衰老

2015-10-20

  使用基因疗法对一个人的DNA进行永久修饰能减缓衰老吗?一名西雅图的女性称,她已经开始尝试这件事情了。据MIT Technology Review网站报道,一名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CEO宣称,她将成为全球首个接受基因治疗“逆转”衰老的人。   Elizabeth Parrish,BioViva公司的CEO,44岁。据称,上个月,她在一个...

阿里云布局人体数据,大幕即将拉开

2015-09-23

在埃里克托普《颠覆医疗》一书中有一段关于数字化人类的文字描述: “通过将肉体置于我们外延的神经系统中,通过电子媒体的方式,我们建立起一个动态系统,将快速成熟的数字化、非医学领域的移动设备、云计算和社交网络与蓬勃发展的基因组学、生物传感器和先进成像技术的数字化医学领域合为一体,将这些工具和能力加以综合,我们就能为每一个人获取关于ta的解剖学、生理和生物...

诺华联手谷歌死磕智能隐形眼镜2016年进行人体实验

1970-01-01

据路透社报道,瑞士制药商诺华(Novartis)宣布其与谷歌一起研发的“智能”隐形眼镜将于2016年进行人体实验,这款眼镜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眼睛的自动聚焦能力。 据诺华发言人介绍,很多患有老花眼或与年龄相关的远视的人必须依靠眼镜才能阅读,这款智能隐形眼镜便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适应性视力矫正,重新获得对附近物体的自动对焦能力。 这款眼镜是诺华与谷歌于2014年7...

“类器官”技术能“搭建”人体组织模型

2015-09-02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制造“类器官”(Organoid)的新技术,能把人类细胞作为生物“积木”,搭建出更精确的人体组织微模型。这些微型组织可用于筛选药物,研究组织结构特征对器官生长或癌变的影响,还有助于将来培养出完整的人体器官。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31日报道,“类器官”技术也被称为“DNA编程的细胞组装”(DPAC),能让研究人员设计...

里程碑!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获CFDA注册批准

2015-09-01

  7月22日,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批准。该产品也是国际上首个通过临床验证后获得注册的3D打印人工髋关节假体,标志着我国3D打印植入物已迈进产品化阶段。   本次获得注册的人工髋关节产品属于三类骨科植入物,是我国监管等级最高的医疗器械产品,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张克...

人体干细胞中的“孙悟空”

2015-08-31

  “美猴王”孙悟空可谓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七十二变” 的能力。其实,在人体中有一种细胞叫做间充质干细胞,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于孙悟空。   众所周知,感冒发烧是因为身体发了炎,产生了炎症。不仅如此,其实在人类大部分严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例如肝硬化、糖尿病,甚至包括癌症,炎症都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间充质干细...

癌症到底会传染吗?每个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

2015-08-31

     癌症让人闻之色变。实际上,全世界癌症患者的案例的确不在少数。2015年2月,美国《化学文摘》(CA)在线发布《2012年全球癌症统计》:2012年,全球约有1.41千万新发癌症病例,820万患者死于癌症;其中57%的癌症患者以及65%的癌症死亡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肺癌、肝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是男性的大敌,而女性癌症案例...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家徐荣祥:他让诺奖委员会低下了头

2015-08-17

  个人简介:徐荣祥(1958年—2015年)山东沾化人,毕业于青岛医学院。1990年创立美宝国际集团,致力于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的发明和推广普及,之后,又创立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徐荣祥身上有很多标签:因提出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在国内饱受争议、却在国外获得认可,经常与奥巴马、克林顿交流人体再生复原科学进展;出身草根,通过成立企业自筹经费、自己立项、自己研究的“徐荣祥现象”,让更...

研究发现食用过多维他命A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2015-08-04

  据《印度教徒报》报道,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当人体缺少维生素A时,适当补充维他命A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但食用过多反而有害无益,会促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感染。   据报道,该研究刊登在《白细胞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上。为了得到此结果,米哈伊与其同事用维他命A来刺激从志愿者身上提...

Science:共生细菌助力人体免疫

2015-07-14

  我们人体上居住着数十亿的共生细菌,每个个体均表现出独特的细菌多样性。这些微生物群参与了包括消化、维生素合成和宿主防御在内等多种机制。科学已经确证,一些共生菌丧失会促进过敏发病。   现在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成功地解释了这一现象,阐明了微生物群影响免疫系统平衡的机制:一些微生物的存在特异性地阻碍了免疫细胞触发过敏。这些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9日的《科学》(Science...

研究称20多岁就能发现人体的老化速度

2015-07-08

  过去一般的老化研究对象大多是老年人,不过近日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称,早在20多岁就能发现不同的老化速度。   据台湾“中央社”7月6日报道,法新社称,研究报告7月6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对象是954名新西兰人。   研究人员搜集26岁、32岁与38岁研究对象的健康数据,像是肾脏、肝脏与肺部功能、牙齿健康,眼睛血管、新陈代谢及免疫系统;另外也检查胆固...

“不存在的”人体新部位

2015-06-28

当你在早晨醒来时,此举动由身体的一个全新部位来完成,至少以科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你既看不到也摸不到这个部位,但它在人们理解神经疾病和免疫力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一个隐藏许久的血管系统,它们构成中央神经系统淋巴管,将淋巴液从大脑中排至其周围的淋巴结。 这一发现被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此言震惊整个科学界。该研究由来自弗吉尼亚大学J...

英国将开展人造血人体临床试验

2015-06-26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25日宣布,计划于2017年开始进行人造血液的人体临床试验,这类试验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血液替代品需要具备真正血液的一个特定功能:向组织供氧,也就是说,人造血要能够替代携氧血红蛋白以用于输血。血液替代品有很多种类型。有的是基于红血细胞中可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分子,比如一种名为Hemopure的基于...

澳成首个治愈癌症的国家?新疫苗获准进行人体试验

1970-01-01

癌症免疫疗法已成为热点,在该领域新突破不断。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癌症疫苗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5月25日,澳洲上市公司Regeneus宣布获得伦理委员会许可,将进行首个癌症疫苗人体临床试验。 该疫苗名称为RGSH4K,它由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和专有的免疫刺激剂综合制成,可刺激患者免疫系统,个性化对抗肿瘤。此前,科学家在患有不同类型癌症的狗身上做过试验,结果显示,该...

ACSNano:可被人体吸收的新型心脏支架

1970-01-01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50万美国人因斑块冠状动脉狭窄而接受支架支撑手术。但是手术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有时病人在手术后网状管道也会偶尔被阻塞。科学家们在《ACS Nano》杂志上发表的相关文章记录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心脏支架,该支架可以使病人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的风险最小。新型支架可以感觉到人体血液的流动和人体血液温度,而且能够对人体内存储和传输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在完成它的使命后可被...

人体连环杀手如何摧毁癌细胞

1970-01-01

   最近,一段生动的视频,捕捉到了细胞毒性T细胞――人体的“连环杀手”,在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之前追捕并消灭癌细胞的过程。 五月十九日在《Immunit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剑桥大学教授Gillian Griffiths的带领下,描述了我们白血细胞的特殊成员(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如何破坏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研究...

广东医学院李哲人体科学工作室正式成立

1970-01-01

就在今年的3月份,学校开完新学期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广东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院长和我一起走回来,快到教师公寓的时候,他和我说:李哲,我们能不能为你做点什么?比如给你开一个工作室,让你专心的研究教学。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就说:好啊!内心的平静,我自己都觉得奇怪。 4月末的时候,院长和书记纷纷找我谈工作室的事情,问我:计划写的如何了?自己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这次我知道,工作室进入最后日程...

微生物DNA进行人体识别引发隐私担忧

2015-05-12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的聚集DNA,它又被称为‘gut print’,可以唯一地识别某个人。但这引发了隐私问题。   研究结果于5月1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表明它可能识别人体微生物栖息研究方面的匿名参与者。该微生物将会透露个人健康、饮食或种族方面的细节。4月29日发表在《基因组研究》上的一篇论文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当手机变成人体的新器官

1970-01-01

手机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思考这件事,手机不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长在人们的身体上。在与亲友相聚的时刻,无论你是拿着手机缩在一隅,还是高谈阔论不时摩挲手机,这都不奇怪,而不这么做的人,才奇怪。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