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JEV | 不用抽血、直接在活体动物内检测小细胞外囊泡(sEV)的新方法:北京大学魏勋斌等团队合作研究的体内流式细胞术监测血液中eEV的创新方法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是由活细胞释放的双层脂膜组成的囊泡结构。研究表明,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V, sEV)可以介导特定形式的细胞间通信,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标志物,还可以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EV应用于临床的最大困难在于人们目前对其了解甚少,尤其是对其在体内行为的了解。 近日,北京大学魏勋斌和上海交通大学夏伟梁团...
【专家风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研究员受邀出席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作主题报告
焦建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担任生理学会干细胞生理专业委员会主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目前承担科技部重点专项,基金委杰青、重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创新群体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等。主要从事神经干细胞和脑发育机制研究,探索脑发育疾病机理,为脑疾病诊治提供潜在靶点,为转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Cell, Cell Stem Cell, Dev...
专家直播 | 聚焦水产动物多倍体育种、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创新技术专题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种质资源大国,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中国水产发展尤为重要。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水产遗传育种和病害控制以及水产种业的形成提供了持续动力。目前研究者已建立了基因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性别控制育种、多倍体育种等育种创新技术,并取得了重要突破或进展。 华大智造致力于成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积极推动与参与分子...
11篇Science齐发!全球50个科研机构合作构建了现今最大的哺乳动物比较基因组数据集
2023年4月28日,《Science》以封面专刊的形式发表了Zoonomia项目的系列报道,包括11篇研究论文和2篇专家评论。在论文中,来自全球50个科研机构的上百位研究人员构建了现今最大的哺乳动物比较基因组数据集,包含240种有胎盘哺乳动物的全基因组资源。 Zoonomia Project 01 Zoonomia Project...
BeaverBeads动物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 提高低丰度样本检测准确度
产品特点 低丰度样本提取后qPCR检测比常规品牌提前2个Ct 可自动化,25min内完成96个样本处理 回收效率高达90% 关于海狸生...
小鼠or类器官?“微生理系统”能否取代动物试验
研究显示,利用类肿瘤器官来预测某种药物疗效的准确率约为80%,远远超过动物试验模型8%的平均准确率。随着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物学的工作原理,他们逐渐认识到动物试验模型是不可靠的。寻找替代方法的工作已经加速,因为基于人类基因和细胞、甚至为患者量身定制的创新疗法可能在动物身上完全无效。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动物试验的可靠数据,但据估计,全球每年使用超过1亿只试验动...
【Science】中科院最新研究:创建世界首个染色体融合小鼠,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伟与周琪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A sustainable mouse karyotype created by programmed chromosome fusion”。该研究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建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 这...
明日直播| 华大智造C4-Cell for All研讨会第三期 动物单细胞研究最新成果
最新一期C4: Cell for All线上研讨会将于8月5日14:30-16:00进行,本期主题为基于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平台和DNBSEQ测序平台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 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 在细胞水平如何解释? 2022年6月16日,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Ecology&Evolution发表了深圳华大生命...
会议预告 | 华大智造C4-Cell for All研讨会第三期 动物单细胞研究最新成果
最新一期C4: Cell for All线上研讨会将于8月5日14:30-16:00进行,本期主题为基于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平台和DNBSEQ测序平台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 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 在细胞水平如何解释? 2022年6月16日,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Ecology&Evolution发表了深圳华大...
【Nature子刊】突破!首次用声波控制哺乳动物细胞,非侵入式“声遗传学”技术或将取代手术植入物!
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超声波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设计”,使其被激活。研究小组用这种方法激活培养皿中的人类细胞和活的小鼠体内的脑细胞,为非侵入式的深度脑刺激、心脏起搏器和胰岛素泵奠定了基础。该研究论文于昨日(2022年2月9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Sonogenetic control of mammalian cells using exog...
【Science子刊】新模型——将心脏研究结果从动物转化为人类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的一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可以将不同动物物种的心脏研究结果转化为人类特有的见解。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加速药物开发过程,从而产生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病的新疗法。 在他们今天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题为“Quantitative cross-species translators of cardiac myocyt...
【Science】是否有必要给动物打疫苗?来看看全球首次——美国9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被安排上了新冠疫苗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美国的推广,美国一些动物园也进行了类似的疫苗接种工作,来保护它们的动物,特别是大猩猩。现在,Georgia的一个黑猩猩保护区也准备这样做,打算很快会给灵长类动物注射一种实验性的新冠病毒疫苗,因为灵长类动物可能也容易感染冠状病毒。灵长类即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现生的灵长类从低等到高等排列有树猴、狐猴和眼镜猴、猴、猿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人是从猿发展分化来的,因此人在动物界的...
【Science子刊】心脏病患儿的曙光!经过52周实验,科学家发现新的人造心脏瓣膜,可减少钙化和改善血流功能,优于动物源性瓣膜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尚未开发出一种能够生长并维持小儿患者功能的心脏瓣膜。所以对于患有心脏缺陷的儿童,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经化学处理的动物组织制成的心脏瓣膜。 由于钙化原因,动物瓣膜通常会功能失调,并且它不随孩子共同生长,故需要不断更换。这些患儿通常需要接受多达五次甚至更多次的心脏直视手术,直到成年后植入机械瓣膜,而且余生都要服用抗凝血药物。 ...
【Nature子刊】重大进展!首次从灵长类动物基因组中编辑出类似HIV的病毒
近日,天普大学刘易斯·卡兹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编辑出了于HIV类似的病毒——SIV。这一重大突破使科学家们向开发人类HIV感染的疗法迈进了一大步。 这项于11月2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题为“CRISPR based editing of SIV proviral DNA in A...
【Nature子刊】类器官有助于缩小实验室研究和大肠癌动物模型之间的差距
肿瘤细胞系和动物模型通常作为结直肠癌研究的重要手段。肿瘤细胞系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额外的突变,不能忠实地表现出肿瘤中原有特性;动物模型有很广泛的应用,但不能完全反映出人类肿瘤的发生过程;而类器官培养能保持肿瘤原有的基因型和生物学特性,可以稳定传代,操作相对简单,培养周期短。 维克森林再生医学研究所(WFIRM)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人类...
【新发现】最恐怖的食肉动物的因突变可抑癌!或是未来人类的“救星”!
在澳洲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上生活着一群袋獾,小巧可爱,却由于凶恶的面相和食腐的习性,被人们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一度因其撕咬力超过凶猛的狮子,成了最恐怖的食肉动物。而实际上,在澳大利亚的研究机构,在与科研人员长久接触,并确定他们并无恶意后,袋獾们就会安静下来,甚至还会侧过身体,享受来自人类的爱抚。 &e...
【Cell子刊】振奋人心!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人造微型肝脏,在动物体内已经移植成功了!
由于目前对肝衰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0%,肝移植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唯一希望,但是很多患者都会在等待肝脏供体的过程中死亡。为攻克这一难题,国内外的科学家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肝脏供体短缺、手术成本高以及终身免疫抑制都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从患者自身细胞中提取的自体生物工程肝可以改变这一状...
【Science Advances】1型糖尿病相关病毒的疫苗在动物模型中试验成功了
根据许多观察研究表明,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在导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攻击中起作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芬兰同事已经研发出针对这些病毒的一种疫苗,期待疫苗能够提供保护、预防1型糖尿病。这项研究在5月6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虽然估计有50000瑞典人患有有1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