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0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生物打印将“印”出器官移植新篇章
生物打印技术:应用潜力巨大的医学革命 生物打印技术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的方法成型生物材料,其主要利用的技术包括三维生物喷墨、纤维挤压成型和激光辅助细胞打印。这一技术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医学新革命或将来临,人类的医疗史将被改写。 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用于制造个性化生物医药材料、药物检测和筛选、癌症或其他多种疾病研究等。而利用生物...
Naturecommu: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可能不是永久性!
近日,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耐受的存在并非永久性,在已经形成免疫耐受的病人体内还可能再发生免疫排斥,但不会形成永久性的免疫记忆,而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衰竭的一种重要方法,进行了器官移植的病人往往需要终身服用...
不只器官能移植,粪便也可以
可能从没有什么医疗手术让你光看名字就觉得恶心,粪便移植做到了。所谓粪便移植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粪便移植到另一个人的大肠里。它应该是医学史上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手术了。 为什么要把粪便移植到别人身上?理由通常是因为接受者大肠里的细菌种类严重失衡,捐赠者的粪便能为弥补缺少的细菌重新达到平衡。 之所以会造成细菌不平衡,通常都是因为艰难梭菌(简写为C. diff)影...
Cell:来自干细胞的类器官
组织干细胞需要独特的微环境。通过各种特殊的微环境因子组合,小鼠和人体中来自胃部,小肠,结肠,胰腺导管和肝脏胆管的上皮组织能有效形成各自类器官。这种上皮类器官平台也能用于体外,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它们从人体多能干细胞产生消化组织。因此这种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医学转化应用方面都颇具前景。 所谓类器官(Organoid)狭义来说就是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形成某些类似高等动物器官的结...
Biomaterials:首次人工合成的功能性免疫器官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功能性的免疫器官,它可以分泌出抗体,而且可以在完全离体的情况下,在实验室里被操控。这个第一次人工合成的,独一无二的免疫器官是在Ankur Singh实验室内完成的,此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Biomaterials杂志上。这个合成的器官是二级淋巴器官的仿生体,如淋巴结或脾脏。它由水凝胶构成,即一种柔软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此外,研究人...
Nature重大成果:最全面的人类器官表观基因组图谱
多年来,科学家们成功获得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图――编码人类生命的完整DNA序列图像。而现在他们仍然在往这一图集添加新页面――散布在DNA链上,影响了基因抑制的化学标记物――甲基的图谱。 来自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构建出了来自个体捐赠者(包括女人、男人和孩子)十多种不同人类器官最全面的表观基因组图谱。尽管甲基化不会改变...
再生医学的未来?桌面级生物3D打印机BioBots问世
BioBots采用了类似FDM 3D打印机的外观结构。“墨水”方面,采用了特殊的生物材料,含有三种粉末、粘合剂,以及需要打印的细胞,用来摸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固定细胞。软件方面,可以使用平时常见的软件进行切割分层,比如AutoCAD、Solidworks,以及其他的CAD软件。再凝固技术方面,采用了蓝光技术,可以快速固化生物材料,同时还能防止细胞被破坏。 ...
Cell:首个癌症类器官生物银行
研究人员利用由癌症患者肿瘤衍生出的三维(3D)类器官,接近复制出了原发肿瘤的一些关键特性。这些“类器官”培养物适用于大规模的药物筛查来检测与药物敏感性相关的一些遗传改变,为采用个体化治疗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结局铺平了道路。他们将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直到现在,人们还主要是利用培养皿中的二维细胞系或是在小鼠模型中开展抗癌药物筛查。比...
Nature:大师级牛人用CRISPR构建癌症类器官
肠道上皮是人体内细胞更新最快的组织,可以迅速更新和修复肠粘膜,但这种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人们发现,肠道的隐窝干细胞(Crypt stem cell)可能起始肿瘤形成,在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用含有干细胞巢蛋白(WNT、R-spondin、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培养基,可以长期培养小鼠和人类的肠道干细胞,生成遗传学...
当手机变成人体的新器官
手机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思考这件事,手机不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长在人们的身体上。在与亲友相聚的时刻,无论你是拿着手机缩在一隅,还是高谈阔论不时摩挲手机,这都不奇怪,而不这么做的人,才奇怪。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
“聪明细胞”解决移植器官排异难题
得了肝硬化、尿毒症等疾病怎么办?很多医生和患者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进行器官移植。可是,换肝、换肾后就万事大吉了吗?不,这些患者还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不仅每年的药费高达数万元,而且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产生损害,甚至还容易患上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近日,一种“自身免疫诱导治疗”在南京医科大学获得成功。3月26日,记...
南非完成世界首例铅笔移植手术
来自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和开普敦泰格堡医院的外科医生们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铅笔移植手术。 这场历时耗时9个小时的手术在12月11日执行,接受者为21岁男子,他现在已经完全复原,移植手术至今终于恢复了所有功能。 这位没有被院方透露身份的男子,三年前他割包皮之后发生了并发症,为了挽救性...
器官捐献遇到四只拦路虎
虽然停用死囚器官,在相关领域人士看来,不会导致器官供给的急剧下降,但是目前我国器官供给严重不足,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PMP——每百万人口的实际器官捐献率——是国际社会衡量一国器官捐献情况的黄金指数。中国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工作在2010年3月正式启动后,当年PMP算下来只有0.03。 &e...
移植专家“坚决同意”停用死囚器官
●近三四年来医院使用死囚器官做移植手术的已越来越少 ●2010年以来,由于经手的绝大部分器官移植都来自于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我国专家受到了国际认可。去年专家叶启发带团队去美国参加器官移植的学术会议,也被邀请参与大会发言 ●以前没有畅通的获取分配体系,医生为获取器官不得不与司法系统打交道;现在转而...
亡童捐赠器官医护集体默哀
昨天清晨 5 时许,医护人员手术前为捐献器官的 7 岁女童靓靓集体默哀。靓靓患未成熟型畸胎瘤,不幸离世。她的心脏和眼角膜被取下,心脏当天就被运往武汉,救治一名 4 岁男孩儿;眼角膜则暂时保存在北医三院。靓靓从发病到离世,仅仅一个月时间。父亲郭高峰说,既然救不活孩子,就让靓靓的一部分继续活下去。...
当死亡真的来临:从癌说到安乐死和器官捐赠
作者:廖新波 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国人对“生”是欢天喜地,对“死”却是相当避讳,常常用“走了”、“仙逝”以替代。尽管谈死色变,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都要面对,不管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如果有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死亡才比较合适呢? 《英国医学杂志》(BMJ...
我国器官捐献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月16日下午,33岁的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在北大深圳医院病逝,此前,她于9日委托父亲签署了捐献角膜的志愿书。姚贝娜也成为深圳市第964位眼角膜的捐献者,实现了她最后一个愿望。 接受姚贝娜一对眼角膜捐献的分别是深圳和成都的两名等待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在深圳工作的25岁湖南小伙戴锋16日当晚就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
黄洁夫:取死囚器官违背医生道德底线!
凤凰卫视1月10日《问答神州》,以下是文字实录: 解说:揭开死囚器官捐献内幕 黄洁夫:为什么中国会用死囚器官捐献?死囚器官(死刑犯)是自愿的吗? 解说: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能否顺利关上 吴小莉:特别的费劲? 黄洁夫:现在还不...
高官揭秘中国停用死囚器官:这事曾是禁区
中国正式停用死囚器官 涉及169家医院 2014年12月3日,2014年中国OPO联盟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OPO联盟是中国第一个器官获取组织。正像这个生僻的名字一样,在昆明召开的研讨会事先也丝毫没有引起媒体记者的关注。然而,就是在这个研讨会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透露,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
让其他生命活得更好
我国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然而就在新规实施的第7天,年仅31岁玉溪彝族小伙杨波就因脑血管爆裂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在送往医院的救护车上,这位家族中唯一的大学生,凭着他仅有的意识许下最后一个心愿:希望能把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希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