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56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Harvoni等9个丙肝新药遭FDA黑框警告:可导致乙肝病毒再活化

2016-10-10

  FDA于10月4日发布安全警告,有一些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HBV)或当前感染HBV的丙肝患者,在接受直接抗病毒(direct-acting antiviral ,DAA)药物治疗丙肝病毒(HCV)感染后,体内的乙肝病毒发生再活化。在某些病例中,DAA药物相关的HBV再活化导致了严重的肝脏问题甚至死亡。   因此,FDA要求在下列9个DAAs丙肝新药的药品标签上添加黑框警告,以警示HBV...

距寨卡病毒疫苗的成功开发还有多远?

2016-09-30

  最近的很多新闻都强调了实验性寨卡病毒临床前疫苗在猴子试验中的积极结果,同时新闻还描述了目前正在人体中进行的两种寨卡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情况。这些研究都刺激了人们对研究寨卡病毒疫苗用于抑制人类机体感染剂次级效应的希望,寨卡病毒往往会引发机体出现此生效应,比如异常的胎儿发育等,但是,尽管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和早期的临床试验,我们仍然没有看到一种寨卡疫苗获批或者被批准用于人体。...

寨卡病毒基因测序完成,未来亚洲非洲可能有20亿人感染

2016-09-06

  寨卡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可作为参考标准用于医疗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完成寨卡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可为识别被寨卡病毒感染的血液提供参考,更有利于诊断由寨卡病毒引发的相关疾病。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10月才会正式审查这些材料,但迫于寨卡病毒诊断和治疗的急切需求,WHO已提前批准将测序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用于医疗。 &em...

从肠道菌群到肠道病毒群

2016-09-05

  肠道菌群早以已经成为热点科技新闻概念,其核心要点是肠道内细菌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实肠道菌群自己身体内也有另外一种生命,就是细菌病毒,又称为噬菌体。最近有研究发现,肠道内细菌感染的噬菌体对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价值,这些病毒无法裸露生活,都必须隐藏在细菌体内寄生。这里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的肠道是细菌生活的场所,这些细菌本身又成为病毒的寄生体。肠道细菌对人体健康十分...

23名中国人在新加坡感染寨卡病毒 部分人已痊愈

2016-09-02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日报道称,截至当天中午12时,该国感染寨卡病毒病例共146起。新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其中有57人是外国人。   据《联合早报》报道,这些外国患者共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印尼、缅甸、马来西亚以及台湾地区。新加坡卫生部说,这些外国患者症状轻微,多数已康复。中国外交部9月1日表示,截至8月30日中午,...

【不可思议】肠道“君”,你知道肠道里的小病毒怎么影响大健康吗?

2016-09-01

噬菌体(红色)看起来像一个个小小的外星人,有着硕大的脑袋和瘦小的身体。他们用“腿”粘在细菌细胞(蓝色)上,进而感染细菌。   关于人类正常菌群的新闻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些与健康相关的肠道菌群。而这些菌群,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们身上也寄生着微生物。   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杂志...

Rigvir:新型病毒疗法治癌,有望替代化疗?

2016-09-01

      很奇怪,世界各地的癌症患者似乎已经对这样一个事实达成共识,即对抗癌症的最有效方法—化疗,实际上会破坏他们的免疫系统。然而在拉脱维亚,一种被称为“Rigvir”的突破性病毒疗法,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创造奇迹。这种新疗法击破癌细胞,模拟人体免疫系统并促进癌细胞自杀。部分归功于欧盟的支持,这种疗法有望于2020年被带到欧洲。  &e...

新发现!寨卡病毒可通过雌性蚊子垂直传播给其子代

2016-08-31

  最近迈阿密寨卡病毒爆发,通过埃及伊蚊的雌性蚊子的叮咬传播,从而引爆了害虫的全面战争。新的研究表明,雌性蚊子可以将病毒传递给卵及其后代,因此有必要使用杀虫剂作为阻止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病毒控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德州大学医疗分部的研究人员Robert Tesh说道。“喷洒杀虫剂对成虫有效,但其不成熟形...

基因检测:快速鉴别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2016-08-26

      发表在《JAMA》上的这项研究,发现了这两个称为IFI44L和FAM89A的基因只有当发生细菌感染时才转换至“开放”状态。这方面的知识使得医生可以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并确定严重感染的早期病例,后者可能是致命性的。   虽然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常见,但细菌感染往往更为严重。   脑膜炎、败...

Nature重大成果:揭示125000个病毒基因组

2016-08-18

  在地球的内部、地球之上以及地球的周围,微生物的数量达到了10^30,估计超过了银河系中的星星。微生物已知在调控碳固定,维持全球氮、硫、磷和其他营养素的循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的微生物仍然是无法培养和未知的。美国能源部正以这一“微生物暗物质”作为目标,更好地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样性,收集来自自然的教训用于应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  &e...

研究发现生物钟影响人体对病毒抵抗力

2016-08-17

  英国剑桥大学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会出现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物钟会影响病毒复制以及扩散的能力。   他们说,当一种病毒入侵人体内后,会“劫持”细胞内的各种运行机制和资源,从而在人体内快速复制和扩散。然而在生物钟的调节下,这些资源的数量在不同时段会出现很大波动,这就对病毒相关活动产生影...

Cell Stem Cell:交大免疫研究所发现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

2016-08-15

这段时间以来,寨卡病毒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今年二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预防方式仍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 &...

专家预测:3至5年内覆盖病毒类型更多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可在国内上市

2016-08-05

  经过十年漫长的等待,7月18日,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人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一时间,由宫颈癌疫苗上市引发的各种问题持续发酵:我国审批的疫苗是否为国外已经淘汰的品种?覆盖病毒类型更多的四价和九价宫颈癌疫苗何时才能引入国内……围绕这些疑问,京华时报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欧洲出现首例因寨卡病毒导致的小头症婴儿

2016-07-26

西班牙一所医院于2016年7月25日发布消息称,在该院住院的一名感染了寨卡病毒(Zika Virus)的女性当日诞下男婴,这名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小头症。这是欧洲地区首例由寨卡病毒感染引发的儿童小头症病例。 这位母亲的身份背景并没有被公开,有消息称她是在海外旅行途中感染病毒的。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感染地点,不过该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位女性是在寨卡病毒盛行的中南美洲...

中国完成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2016-07-25

记者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获悉:7月24日凌晨,该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联合攻关,获得了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测序结果确认了该输入性病例为非洲流行的裂谷热病毒感染所致。”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童贻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经测定,该病毒基因组总长度为11980核苷酸,分为L、M和S三个节段,长度分别为6404核苷酸、388...

艾滋病病毒可在黑猩猩和人类之间传播

2016-07-25

最新研究显示,“猿猴免疫缺损病毒(SIV)”被称为“艾滋病毒的祖先”,可在人类和黑猩猩之间跨物种传播,很可能是人类感染艾滋病的最初源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被认为是艾滋病毒“祖先”的首个病毒菌株,这种病毒可导致艾滋病,可能是人类捕猎黑猩猩时被咬伤或者伤口感染黑猩猩血液所致。专家认为,人类感染艾滋病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早期西非雨林地区,目前,...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2016-07-20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著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出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作为关键性天然免疫细胞,能及时识别病毒入侵并启动有效的天然免疫应答以抵...

PLOS ONE:神秘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导致女性不孕

2016-07-11

近日,科学家在《PLOS ONE》杂志上表示,一种神秘的病毒可能是原发性不孕的罪魁祸首,该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为了阐明人类疱疹病毒HHV-6对原发性不孕的影响,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以原发性不孕女性和至少有一次成功妊娠的女性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分析了HHV-6病毒基因以及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百分比和免疫表型,同时还分析...

细菌病毒都爱谁?新研究精准预测传染病

2016-07-06

   在一篇本周发表于 Nature Medicine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and Genetic Influences on Cytokine Responses to Bacteria and Fungi") 的文章中,来自荷兰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和哈佛医学院细胞因子领域的国际科研团队研究发...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脱壳过程

2016-06-13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获悉,该所崔宗强研究团队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团队合作,实时动态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的脱壳过程,揭示了病毒入侵细胞时基质蛋白、衣壳蛋白、病毒核酸等不同层次、不同组分逐级顺序解离过程和时空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在线发表。   崔宗强团队首先建立了艾滋病毒多色荧光标记和活细胞内单个病毒实时示踪分析方法,动态可视地追踪病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