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510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子刊:谁控制着我们的食欲
McGill大学的科学家们鉴定了一种控制食欲的关键大脑细胞。他们在本周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大脑的瘦素感知和体重控制需要正中隆起(median eminence)区域的NG2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开辟了药物研发的新途径,有望帮助人们更好的治疗肥胖症。 肥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流行病,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
美国又一新型基因检测公司,看看与23andMe有何不同?
现在,这家新的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Pathway Genomics,让基因检测的覆盖范围大大增加,除了常见的疾病检测外(比如他们可以通过活体检查发现受检人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数量),该公司最受欢迎的一项检查叫做Fit。 Fit通过分析人体内和饮食、锻炼以及身体健康状态有关的遗传标记,让用户获取关于他们自身的一套独特的“基因密码”,并...
Science:用CRISPR治病尚需时日
在利用CRISPR修复病人体内的基因之前,研究人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图片来源:iStock 近日,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聚集,参加一场专注于基因治疗的年度会议。基因治疗是一个长期处于挣扎中的领域,最近因在小型临床试验中取得的一系列颇有前景的成果而重新赢得尊敬。如今,很多人相信,一种名为CRISPR的强大的新基因编辑技术,将加入到势头越来越猛的基因治疗大军中。 不...
CRISPR-Cas9技术关键发明人Emmanuelle Charpentier:CRISPR改变了我的生活
Emmanuelle Charpentier: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关键发明人 微生物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之前一直没有固定的实验室,过着艰苦孤寂的科研生活。但她在CRISPR技术方面的工作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Emmanuelle Charpentier的办公室空荡...
Science:益生菌无法让人人受益
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有益菌群(肠道微生物组)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益生菌(将有益菌导入肠道中去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一些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的某些症状。通过研究克罗恩病遗传风险因子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某些患者中这一疾病新的潜在病因,这一信息或许可促进益生菌疗法和个体化...
华人学者Cancer Cell:癌症治疗应男女有别
众所周知,男性和女性在癌症易感性、存活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一直以来对于分子水平上发生这种情况的确切原因却知之甚少。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通过调查13种癌症类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了性别对不同癌症的影响。该研究揭示出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两个癌症类型群体,提出“迫切需要”对某些癌症开发出性别特异性的...
《转》访梁爱斌教授:免疫疗法CAR-T与PD-1/L1的珠联璧合
导语:“精准医疗”自提出后就彻彻底底的火遍了整个医疗圈,跟随它火起来的也有肿瘤免疫疗法,而它们的支持也让CAR-T、PD-1/L1成了医疗圈新晋的“网红”。为此,我们采访了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梁爱斌教授,看看他如何阐述其中利弊。 “精准医学”的提出对行业的影响 梁爱斌教授:对于“精准医学”,其实临床实际我国前几年就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只是近年当奥巴马提出后,这...
Cell: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
我们每天都在和无数微生物打交道,回到家还要洗洗漱漱。但Cell杂志五月五日发表的一项宏基因组研究显示,我们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体一直是高度稳定的。这些小家伙包裹着我们,就像一个无形的“小宇宙”。 我们皮肤上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大多是无害的,甚至还有益健康。不过也有些微生物与皮肤疾病有关,比如痤疮、银屑病和湿疹。迄今为止,人们还不清楚...
Kite制药CAR-T疗法斩获6项孤儿药资格认定!
Kite制药5月2日宣布,FDA已授予KTE-C19用于治疗原发性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套细胞淋巴瘤(MCL)、滤泡性淋巴瘤(F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这5种疾病的孤儿药资格。 KTE-C19已获得欧盟对上述5种罕见病的孤儿药资格认定。此外,FDA和欧盟之前均已授予KT...
肿瘤免疫大牛邹伟平Cell发文 揭秘肿瘤免疫与化疗关系
近日,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华人科学家邹伟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能够通过削弱基底层细胞介导的化疗抵抗增强化疗药物效果。 邹伟平教授是生命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其专业领域涉及肿瘤、免疫、炎症以及转化医学,在肿瘤和机体免疫的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效应T细...
重磅!卫计委召开紧急会议,细胞免疫治疗被叫停使用
青春,有太多美好的故事不禁让我们回忆。而今天要说的不是你我的青春,而是“细胞免疫疗法”的青春岁月。 在我国,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目前属于可以进入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整体来说,该行业的监管体系还在逐步的建立健全中。 一起来回顾下细胞治疗的法规: 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卫医发[2015] 71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
为什么国内“DC-CIK”治疗这么火?
近日,“魏则西百度推广事件”燃爆了整个微博圈,网友对于百度推广行为和部分医院乱象的愤恨再次升级,提醒有关部门确需采取整肃措施,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对于中国医疗广告的泛滥,特别是某度的助纣为虐,恨之入骨。在这个事件中,有一项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那就是DC-CIK治疗。在此,暂且撇下情绪不谈,以一名曾有10余年免疫学基础研究粗浅经历的临床医生的体验,讲...
滥用之殇:肿瘤免疫治疗救不了魏则西
这几天,大学生魏则西之死,让DC-CIK疗法这一医学专业名词成为了网民的一个搜索热词。 说起DC-CIK疗法,不得不提及美国的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斯坦曼是树突状细胞(DC细胞)的最早发现者,晚年致力于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疫苗的研发,并利用自己研发的疫苗成功地将自己的生命延长了4年。斯坦曼由此获得了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诺奖史上唯一...
Science:粪便移植成医学“新宠”,“粪菌药片”或将问世
最近,研究粪便移植的科学家们,首次能够确定:在粪便移植后,来自捐赠者的哪些菌株能够定植在患者的肠道内?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一个研究小组,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学术医疗中心以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捐献者和患者之间的兼容性,可能在粪便移植中发挥了较之以前所认为的更大作用。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29日的《Science》杂志上,可能...
里程碑!Nature& Nature Com最新发布与乳腺癌相关的93个基因、12类体细胞突变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于13年切除双乳,不久后摘除卵巢 有史以来最大的研究发现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5个新的基因; 研究分析了556名女性和4名男性的突变基因; 这项研...
Cell:最大型基因测序揭示健康老人秘密
或通过基因保护防止心智功能丧失 对数百名健康老年人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的科学家说,这些老年人的一个秘密可能是通过基因保护防止心智功能的丧失。 科学家的这项工作是迄今为止对长寿无病人群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研究。主持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市斯克利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心脏病学家Eric Topol表示,其中一个最困难的挑战就是找到那些生活到晚年(大约80岁...
遗传学初创企业 Twist Bioscience 与微软协作,旨在利用 DNA 进行数据存储
作为一家制造并利用合成 DNA 存储数字化数据的初创企业,Twist Bioscience公司已经与微软及华盛顿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凭借合成基因承载海量信息。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能够收集到大量对投资者及股东极具价值的数据,但由此带来的存储需求则可能造成令企业难以承受的庞大成本支出。 另外,...
CSCO发布我国首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
2016年4月23日,CSCO2016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同时发布了中国第一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目前,中国肿瘤患者数目庞大,基因诊断和检测需求巨大,但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业界公认的指导规范,可能存在检测质量低下、结果准确性差、解读不专业,甚至盲目追求基因检测结果等现象。为了推动实现NGS临床检测的规范...
Science 两种转录因子指导免疫细胞在组织内驻留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负责在体内皮肤、肝脏、肾脏和肠道的入侵位点抵抗感染的基因。 这项研究是由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Axel Kallies博士和Klaas van...
王红阳院士、王林辉教授Cancer Cell发表lncRNA重要发现
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外泌体传送的lncARSR通过发挥竞争性内源RNA(ceRNA)作用,在肾癌中促进了舒尼替尼(Sunitinib)耐药。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红阳(Hong-yang Wang)院士及长征医院泌尿外科的王林辉(Lin-Hui W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