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45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惊人发现!细胞周期时钟控制胚胎干细胞多能性

1970-01-01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道中,来自新加坡A*STAR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揭示细胞周期时钟控制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为理解细胞分化机制,以及开发新型潜在疗法提供思路。 胚胎干细胞并不能分化为特殊类型的细胞,当其出于多能性状态时才可以,细胞周期分为四个阶段:G1、S、G2及M期,此前有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的细胞分化尽在G1...

Science新闻:压力能帮你燃烧脂肪

1970-01-01

   科学家们发现,机体会在巨大压力之下将普通脂肪转变为更为“健康”的棕色脂肪。这是人们首次在人体内观察到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变,为肥胖症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启示。 哺乳动物体内的大多数脂肪属于白色脂肪,只有小动物和新生儿拥有大量的棕色脂肪。棕色脂肪富含线粒体,能够消耗更多的热量。科学家们过去一直认为,人体的棕色脂肪在婴儿期之后就消失了。但20...

Cell子刊:探究“长命百岁”的奥秘

1970-01-01

   最近,有科学家已经破解了“为什么有些人超过100岁了还能身体健康而独立的生活”的奥秘。 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衰老研究所和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探讨了哪些生物和病理过程对于100岁以后的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老人们快乐、满足、幸福地度过老化这个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感到相对适应)是最为重要的。相关研...

Cell发布突破性基因组研究技术之3-D图像

2015-08-07

  来自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项新技术,可以提供真核生物基因组的详细三维(3-D)图像,这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解答一些有关染色质结构的关键问题。在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这一称作为Micro-C的新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以核小体分辨率来分析染色体折叠,填补了以往一些技术留下的分辨率缺口。   真核生...

中国科学家两篇Cell Stem Cell同期发布重编程重大成果

2015-08-07

  分别利用来自健康个体和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人类细胞或小鼠细胞,来自中国的两个实验室独立地采用一种化合物鸡尾酒成功地将皮肤细胞转化成为了神经元。这两项研究均支持了这一观点:纯粹的化学方法是扩大细胞重编程研究的一种有前景的途径,并有可能避开与更流行的转录因子方法相关的一些技术挑战和安全问题。两篇研究论文同期发布在8月6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Science头条:100年以后的世界

2015-08-07

  100年以后,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人能回答得上,但在过去的这一百年里,生态学研究告诉了我们,生物机体如何影响着其周围的环境,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最新一期(8月6日)的Science杂志上,著名生物学家,马里兰大学的David Inouye教授描述了未来一百年里我们世界的生态变化,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em...

Cell:微管结构助力抗癌药物开发

1970-01-01

  微管是直径仅有几纳米的微管蛋白的空心纤维,其可以形成活细胞的骨架并且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日,刊登在Cell上的一篇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联合研究,将冷冻电镜技术同特殊的成像分析方法进行结合,成功地从原子视野对微管进行了观察,这对于理解微管在末端结合蛋白中的功能提供了一定帮助,而末端结合蛋白则可以调节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

Cellmetabolism:惊!新研究证脂肪可“燃烧”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首次在人类身上发现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可以变成燃烧能量的棕色脂肪,消耗多余能量。   考虑到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趋势,在不改变运动水平的情况下消耗能量可能具有重大治疗价值。通过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能量消耗给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许多希望。   早先UTM...

Cell子刊:益生菌有望替代减肥手术

1970-01-01

   我们都知道,减肥需要控制进食和增加运动。既不愿节食又懒得运动,那就只有靠减肥手术了。减肥手术的目的主要是限制胃容量,不过Cell Metabolism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减肥手术通过改变肠道菌起到减重的效果。由此看来,靶标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更简单也更安全的减肥途径。 研究人员发现,两种减肥手术(Roux-en-Y胃旁路术和胃绑带术)会导致...

Cancerresearch:儿童体内癌细胞如何“拖垮”免疫系统?

1970-01-01

  近日,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发现一种能够破坏机体免疫细胞关键能量来源的分子,由于这种分子的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癌细胞的过程中逐渐被"拖垮",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癌症,能够影响患病儿童的神经细胞。在英国每年有大约90名病人被...

Cell:剪接体与疾病

1970-01-01

  剪接体(Spliceosomes)是由RNA和蛋白分子组成,大小为60S的多组分复合物,这种机器能进行Pre-mRNA剪接,即把内含子去除并把外显子序列连接成为成熟的mRNA,这是基因表达与调控的重要环节之一。从作用机制上来看,剪接体作为动态分子机器,需要由亚基从头逐步组装组合,来完成每个剪接事件。   前几期Cell杂志也介绍了相关内容...

CellRep:古老病毒或可作为基因疗法的载体

1970-01-01

机体免疫系统可以保护机体免受侵袭,但有时候其会排斥解救患者的输血或器官移植,研究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病毒作为载体来运输基因疗法进入体内治疗疾病,而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疗法。 腺病毒伴随病毒(AAVs)被认为可以在临床中作为基因疗法的运输载体来帮助评估血友病及遗传性失明的治疗效果,但...

BreastCancerRes:乳腺癌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1970-01-01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方法,其或许可以帮助检测/治疗恶性乳腺癌。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 (Basal-like breast cancer,BLBC)是一种恶性乳腺癌,其通常被成为三阴性乳腺癌,这就意味着这种恶性乳腺癌对于常见的医疗...

StemCellRep:利用单一分子将B细胞重编程为巨噬细胞

1970-01-01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基因组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研究表示,只需要一种分子就可以将产生抗体的B细胞重编程为巨噬细胞,这种转化是有可能的,因为名为C/EBPa的转录因子可以使得细胞发生短路以便其可以重新表达胚胎发育的基因。 在过去的28年里,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发现了许多特殊类型的细胞可以被转化成为别的细胞类...

Cell子刊:基因治疗将如虎添翼

1970-01-01

        免疫系统是保护机体的重要机制,但有时这一机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排斥输血、器官移植等治疗手段。正因如此,使用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也需要绕过宿主的免疫应答。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病毒载体,已经用于多种基因疗法并且进入了临床试验,涉及失明、血友病、心脏病、肌营养不良等疾病。问题在于...

华人学者Cell子刊发表CRISPR重要成果

1970-01-01

     人类消化道中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被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代谢食物、抵御感染和应答药物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微生物组失衡有关。   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比如调节肠道生态环境和治疗人类疾病。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

Cell:控制干细胞潜能的时钟

1970-01-01

   来自新加坡科技局(A*STAR)基因组研究所(GIS)的科学家们,第一次揭示出了多能细胞的分化与细胞周期时钟相关并受其控制的机制。考虑到具有的治疗潜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细胞发生分化的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胚胎干细胞(ESCs)是一类还未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的细胞,被认为处于一种多能状态。细胞周...

Cell发布革命性成像技术

1970-01-01

   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成像工具,可以像探索太空的望远镜一样来探索大脑。发布在7月30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首次演示了这一技术是如何运作的,研究人员以从前无法实现的尺度观测了成年小鼠的大脑,生成了一些纳米级分辨率的图像。发明者表示他们的长期目标是,能够以一种国家大脑天文台的形式向科学界提供这一资源。 论文的资深作者、哈佛大学Jef...

厦门大学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1970-01-01

   来自厦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靶向TR3结合抑制Akt2活性可有效诱导癌细胞自噬性死亡。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30日的《Chemistry & Biology》杂志上。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吴乔(Qiao Wu)教授和林天伟(Tianwei Li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由于当前的大多数治疗方法...

Cell:重大突破!科学家发现天冬氨酸或是细胞增殖的限速器

1970-01-01

  大家都知道线粒体是机体细胞中的能量工厂,其会通过呼吸来释放我们摄入食物的能量,同时还能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来收集能量。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MIT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内)增殖需要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分子机制,当存在其它方式制造ATP时,细胞在没有呼吸作用提供的电子受体时并不会进行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