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医学:癌症免疫疗法再下一城
免疫疗法对特定类型的癌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肺癌和黑色素瘤。不过,迄今为止免疫疗法还无法攻克胰腺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文章,证实免疫疗法结合FAK抑制剂可以有效对抗胰腺癌。
促乳腺癌转移“核心基因”发现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转移研究所高华教授研究组,新近发现一个促进乳腺癌向多个器官转移的基因TM4SF1。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专家认为,切断和阻止该基因,可能是治疗肿瘤转移复发的首要靶点。
癌症能治愈吗 8种癌症能治愈!
癌症能治愈吗?也许大家都会认为患上了癌症就等于身患绝症,是不可治愈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些癌症还是能够治愈的,不要抱有悲观的想法和态度,这对于癌症的治疗是很不利的。
癌症新疗法2小时可消灭肿瘤 只针对病变细胞
癌症是很多人的梦魇,主要遏制病情的化疗及电疗为癌症病人带来不少副作用。据香港“东网”7月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全新治癌疗法,声称可以在2小时内消灭肿瘤,一次疗程便能增加患者生存率一倍,为惨被癌魔折磨的病人带来曙光。
“量化活细胞的蛋白质水平非常重要”——新工具帮
长期以来,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制于一个物理极限值的约束,也就是德国物理学家、显微技术专家恩斯特·阿贝在1873年提出的预言: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效果被认为受到光的波长限制,无法突破0.2微米,即光波长1/2的分辨率极限,此后被称为“阿贝分辨率”。
牙周炎增加非吸烟男性癌症风险?
牙周病是否会诱发癌症?2016年5月发表在《Ann Oncol》的一项在美国开展的研究考察了牙周病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
抗癌“神药”诞生:精准消灭癌细胞
最新药物Niraparib是在第一次化疗结束后使用,结果神奇的是,有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第一次化疗后,如果保持每日口服Niraparib一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是21个月。安慰剂对照组是5.5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是指肿瘤疾病患者从接受治疗开始,到观察到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之间这段时间。
6388例临床样本证实,NIPT可延伸至常见三
6月30日发表在Nature子刊《Genetics in Medicine》中的研究提供证据表明,NIPT扩大检测范围具有实际意义。在这项新研究中,瑞士研究人员已将NIPT扩展至目前多数NIPT筛查无法达到的染色体三体(T21、T18和T13)及性染色体之外的检测。
中美合作Sparc新软件弥补三代基因测序“硬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科组”研究员马占山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叶承曦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的突破。针对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硬件错误率高达15%~40%的现实,该团队研发出了一套“线性复杂度”的算法,这套算法复杂性最低,基于该新算法完成了Sparc软件的开发。
第三性别将出现 未来男性会消失?
近年来男弱女强的观点盛行,加上人工精子、体外子宫等科学的新探索,在未来人类的繁衍中,男性的地位似乎越来越不重要,男性会因此而灭亡吗?不用紧张,且听听遗传学专家怎么说。
血检替代活检,路有多远?
近日,在芝加哥召开的“2016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大规模基因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检测筛查癌症、监测癌症发展演变可达到与传统组织活检同样的效果。这项技术有助医生更好地确立诊疗方案,有望成为常规活检的一种可靠替代选项。
《中国心血管病年报2015》发布,治疗率及控制
日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以下简称年报)已在北京正式出炉,年报宣讲广州站于今日在穗举行。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仍呈上升态势,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续增加,其中冠心病发病率已趋向年轻化,过早死亡情况严重。
新研究称慢性疲劳与肠道细菌有关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30日报道,慢性疲劳综合征危害很大,它使人在正常的工作后感到极度疲劳,怎么休息也无济于事。这种疾病不能通过验血或其他检查得出明确的生物指标,因此不管情况多么糟糕,许多医生不愿给出该疾病的诊断。
改写遗传程序,一种简便的细胞重编程方法
当一个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后,它到死都只会是个皮肤细胞——至少科学家们以前是这么以为的。过去10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细胞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程序进行改写的。如今,再生医学领域面临着一个问题:细胞重编程是先将成熟细胞转化成干细胞,再转化成特定类型细胞,还是直接转化成其它类型的细胞?
化妆品中的“透明质酸”,在肿瘤中的作用?
国际上称为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lsturlZlng Factor,NMF)的透明质酸,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化妆品用保湿性能最好的物质,广泛用于膏霜、乳液、化妆水、精华素、洗面奶、浴液、洗发扩发剂、摩丝、唇膏等化妆品中。除此之外,其在肿瘤研究领域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案例】基因胚胎检测技术“挽救”了一个罕见病家
Lisa Ferlita曾非常希望再要一个孩子,但她当时尚未做好再次挑战遗传基因的准备。她说她不能做这样的决定,尤其已经有了两个生来就患有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孩子。
血检如何捕捉肿瘤的踪迹?
近日,在芝加哥召开的“2016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大规模基因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检测筛查癌症、监测癌症发展演变可达到与传统组织活检同样的效果。这项技术有助医生更好地确立诊疗方案,有望成为常规活检的一种可靠替代选项。
研究发现4个基因主导人类胚胎早期变化
14年前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测定和命名了4个基因,但这些基因的功能却始终没有破解。最近他们发现,这些基因主导着人类胚胎早期的变化,离解开谜团更近了一步。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