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咖啡的致癌风云,茶不能“趁热”喝
茶、咖啡及饮料伴侣等,这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它们与癌症并不那么遥远,如果不正确饮用,将会带来致命的风险。
精准治疗 阜外医院术前为患者制作虚拟心脏
日前,中科院阜外医院启动“Living Heart心脏模型”项目,旨在通过虚拟技术模拟一个看得见“活体”心脏,通过模拟手术后的疗效,完成患者的精准治疗。
【NEJM】综述:肺癌基因组学发现的临床意义
Charles Swanton与Ramaswamy Govindan两位教授合作在最近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全面综述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这三种常见的病理类型的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及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3个月大男婴急诊入院后死亡,尸解居然发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春天,我刚刚开始独立一线值班,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家人抱着一个3个月大的男婴急诊入院:白天正常,晚上突然呕吐哭闹不止,神情不佳,孩子的父母等 8 个亲人一起赶往医院。
警惕肿瘤靶向治疗的三大误区
如果把抗癌看作一场真正的战争,那么传统的化疗、放疗好比“狂轰乱炸”,杀灭癌细胞也损伤好细胞;而靶向药物治疗则不同,先定位靶点再“精准轰炸”,让“无辜”细胞得以幸免,也因此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宠”。
【重磅】轰动生物界的最新发现:DNA中神秘的第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密码破解的事情远没有完,DNA里还隐藏着第二层遗传信息,而最有趣的是,发现这一秘密的竟然是一群理论物理学家。
科学检测揪出“沉默的杀手” 新型生物标志物HE
过去10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早期肿瘤在盆腔检查中难以察觉,导致70%~75%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卵巢癌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Cell:B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免疫系统是多种不同细胞共同抵御入侵者的一个复杂网络,能否成功地击退感染,取决于这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减肥大作战,十大最受欢迎的健康研究
炎炎夏日,正是减肥健身的好时节。衣柜里那些的轻薄衣裙会燃起你斗志,督促你摆脱藏了一个冬季的赘肉。为了帮助大家科学减肥,Biotechniques杂志盘点了近期最受欢迎的十项健康研究。
个性化癌症治疗:综合的基因组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
近期,随着癌症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癌症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更多针对性治疗手段的增加,个性化治疗突飞猛进,为治愈癌症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CRISPR技术将数据永久储存在活体细胞中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已研发出一种能永久将数据储存在活体细胞中的技术。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被刻在这些微生物中的信息能够传递给微生物的下一代。
基因又要背锅:自闭症不仅脑部缺陷
研究人员们已经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并不仅仅是大脑发育缺陷带来的结果。相反,至少ASD的某些影响已经超出了大脑可以影响的范围,研究人员们发现它可以影响负责将信息从四肢传递到大脑的周围神经。这意味着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出大脑之外的部分)也会影响ASD患者经历刺激并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方式。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脱壳过程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获悉,该所崔宗强研究团队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团队合作,实时动态观察到单个艾滋病毒的脱壳过程,揭示了病毒入侵细胞时基质蛋白、衣壳蛋白、病毒核酸等不同层次、不同组分逐级顺序解离过程和时空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在线发表。
Cell Stem Cell:癌症与基因编辑系
癌症干细胞就像杀不死的僵尸,它们拥有恐怖的再生能力,不断生成新的癌症干细胞和肿瘤。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癌症干细胞利用基因编辑系统来克隆自己。这一机制使白血病前期的白细胞前体变成了白血病干细胞。
“恢复”免疫系统反攻肿瘤
癌症治疗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肿瘤可以“劫持”身体的免疫细胞,并使它们为自身“效劳”。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可“恢复”损坏的免疫细胞,把它们变成信号,通知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甚至阻止肿瘤的转移。
临床试验发现干细胞治疗中风效果显著
美国研究人员近期开展的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发现,通过向中风患者脑部直接注入干细胞进行治疗,在改善患者运动机能方面显现可喜效果。
柳叶刀:绿茶可治疗唐氏综合症
最近一项研究证明,绿茶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可改善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在长达一年的临床试验中,这种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的记忆和行为测试得分,研究人员将相关结果发表在临床神经学顶级杂志《The Lancet Neurology》。
Nature: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健康
肥胖与居住在我们肠道中的上万亿的微小生物体——我们的肠道细菌有关联。但一直以来都不清楚其机制。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由耶鲁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改变的肠道菌群是如何引起肥胖的。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