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特刊:基因与环境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环境一直在施加压力,选择对我们有利的遗传学突变。最新一期(10月6日)Science杂志推出特刊GENES AND ENVIRONMENT,从进化适应性、跨代遗传、细胞环境对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II型糖尿病与肥胖四个方面介绍了环境对基因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DNA碱基编辑的新方法
10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常兴研究组题为Targeted AID -mediated mutagenesis (TAM) enablesefficient genomic diversification in mammalian cells 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利用靶向性胞嘧啶脱氨酶在体内实现高效率和高通量的DNA碱基编辑的新方法。
常兴团队Nature Methods发布CRI
人们已经发现了大量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单核苷酸变异,其中许多是功能获得性突变,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置换或者形成转录因子的新结合位点。然而现有筛选方法(包括CRISPR、CRISPRi和RNAi)只能破坏一个基因或者改变其表达水平,难以引入一系列功能获得性突变进行高通量筛选,亟需能有效作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遗传多样化工具。
Nature Genetics:人类基因如何影
微生物组(microbiome)是由著名微生物学家、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团队提出的概念,它特指微生物群落遗传信息的总和。很显然,微生物与人类的发育、健康息息相关。过去以动物、双胞胎为模型的研究都表明,部分微生物组是可以遗传的。但是,我们对于宿主基因组如何影响微生物组的认知却很有限。
大牛的“家常便饭”!张锋1篇Science,“
在基因编辑领域,Broad研究所的张锋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都是不可否认的大牛人物。尽管因专利问题已针锋相对很久,但两人在近几年取得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在CNS上发表论文对他们来说犹如“家常便饭”。近日,这两位大牛又分别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新成果。一起来看看,这次他们又发现了什么吧。
Nat Biotech:MIT研究者借鉴“抗生
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项研究揭示: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颖的方法,来测试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据悉,这是一种可以测量单个细胞的装置,基于药物如何影响癌细胞的增长率,来预测某种特定的药物是否会杀死肿瘤细胞。
他们为啥愿花巨资海外求医? 争当“受试者”?
中国癌症平均五年生存率为30.9%,美国为66%——癌症平均五年生存率是癌症治疗和效果评测的核心数据,中美在癌症患者悬殊一倍多的生存率背后,是正在迅速兴起的海外医疗市场。
阿帕替尼:在胃癌和其他癌种上获得更好应用
胃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正如Roviello等人在社论中所提到的,胃癌的转移的预后仍然很差,中位总生存期不超过一年。由于适合长期三线化疗的患者数量在增长,对于转移性/晚期胃癌的二线及二线后化疗有紧急需求。
吃烧烤、烤焦食物会得癌症吗?不一定 但需谨慎
正所谓“谈癌色变”,在找到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之前,我们总会被一些文字尤其是朋友圈的鸡汤文洗脑。癌症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总会接触到致癌的风险。其中有一则所谓的常识:“烤焦的食物宁愿倒掉也不能吃,吃了会有致癌!”这让吃烤焦食物致癌,成为了不少人的共识,也成为了不少朋友圈文章的论据。今天小编就站在朋友圈的对立面,跟大家聊聊“烤焦食物致癌论”。
新技术 | 基因疗法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英国研究人员10月10日说,他们的小鼠实验显示,基因疗法也许能成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不过,专家们强调,这一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尚需进一步研究。
意料不到!巨噬细胞竟悄然成为免疫治疗界新“网
为了增强化疗药物的效果,斯坦福大学副教授Heike E. Daldrup-Link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计划利用金属纳米粒子将化疗药物运输到肿瘤细胞内,他们还给这个方法取了很有内涵的名字,「特洛伊木马」。
Science:鉴定出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罪魁祸首
尽管存在不同的触发物,相同的一连串分子事件似乎导致中风、脑损伤和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脑细胞死亡。
Nature:利用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再生猴子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员在实现器官再生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猴子皮肤细胞产生的干细胞让5只患病的猕猴受损的心脏再生。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of iPS cell-derived cardiomyocytes regenerates primate hearts”。
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上夜班与乳腺癌无关
新华社伦敦10月9日电 (记者张家伟)此前一些观点认为女性上夜班较多容易扰乱生物钟,可能增加患乳腺癌风险。但英国牛津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说,新证据显示上夜班不会对这方面风险产生太大影响。
宋红军夫妇参与发表Science:脑细胞的“刽
现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了这一系列事件终点的蛋白质,其通过切割一个细胞的DNA而带来致命打击。他们表示,这一发现可能为开发新药来预防、停止或削弱这个过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7日的《Science》杂志上。
Human Longevity发表万人基因组深
J. Craig Venter研究所和基因组学公司HLI(Human Longevity)的研究人员对10500多人进行基因组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以便从主要的人类祖先群体中鉴定新的、已知的和罕见的基因变异。
Nat Neurosci特刊:不容错过的新技术
随着各国对神经科学的越来越重视,这门学科已逐渐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出现了更多灵敏度高,选择性大,数据更易收集的新方法。近期Nature出版社旗下神经科学著名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推出技术特刊,汇集了现代神经科学最前沿的技术发展,并在一些综述中提出了针对这些技术的思考。
小小干细胞如何在生物医学“兴风作浪”
干细胞研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热起来的。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育生物学家一直都在实验室使用人类胚胎癌(EC)细胞,但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的研究,已经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希望:他们能够制备来自人类的多能干细胞,而不会有EC细胞的异常基因组。在新的千年之前,一些研究人员正疯狂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Cell偶然发现突破传统认知:肠道微生物不限于
虽然科学家们一直都知道细菌就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个过程十分复杂,不同生物体内的微生物有时能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有时又会互相厮杀。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新发现的原生动物能保护其宿主小鼠,不会受到肠道菌群的感染。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