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生物钟影响人体对病毒抵抗力
英国剑桥大学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会出现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物钟会影响病毒复制以及扩散的能力。
肺癌生存时间短,空气污染来补刀
空气污染会导致很多疾病发病率上升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当今谈癌色变的社会,空气污染与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那么,对于已罹患肺癌的患者,吸入的污染物是否会通过相同的机制驱动癌症进展,缩减患者的生存时间呢?
JCI:发现甲状腺瘤新触发因子——EZH1基因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腺瘤(autonomous thyroid adenoma, ATA)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两种基因发生的突变导致大约70%的ATA病例。2016年8月8日发表在JCI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另外一种关键性的触发因子——EZH1
你知道吗?慢性肾病会引起糖尿病
蒙特利尔医院研究中心(CRCHUM)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慢性肾病和糖尿病之间一种新的关系。研究人员在胰岛β细胞内部发现了一种特别蛋白,称为phosphofruktokinase 1。慢性肾病患者中血液尿素量的增加导致该蛋白功能改变,引起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障碍。
PLOS:肠道微生物也要睡觉?
昼夜节律、生理时钟,是机体内部的驱动机制,它能够24小时周期内告诉我们的身体,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要醒来,什么时候要吃东西,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生活在肠道内的细菌也有自己的“生物钟”。
Science: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影响
如今,缺乏睡眠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为了揭示缺乏睡眠与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Liege大学和Surrey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33名志愿者。他们让志愿者连续两晚不睡,在睡眠剥夺和随后的恢复性睡眠中扫描他们的大脑。这项研究揭示了大脑应答睡眠缺失的复杂机制。
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
8月11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布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革命性的遗传工程新技术:CRISPR,将从小鼠结缔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直接转变成了神经元细胞。
戒烟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罹患率与吸烟水平呈正相
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对1998年至2012年15年的患病率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罹患率与吸烟水平呈现正相关。而且越年轻的患者这种现象就越普遍,可见,吸烟是脑出血的一个主导的危险因素。
人类脑袋大,是因为我们喜欢评价他人
科学家们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人类经常会无私奉献,或为什么我们想去帮助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显然,作为一个物种,其他人的想法对我们很重要。这也影响到了我们大脑的大小。
Stem Cell Reports:中科院发现
8月11日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免疫调控子MCPIP1在早期新皮层发育中调节TET的表达。
Cell Stem Cell:交大免疫研究所发
这段时间以来,寨卡病毒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8月11日,Cell Stem Cell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揪出了寨卡病毒中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研究显示,寨卡病毒含有十个蛋白,但只有NS4A和NS4B与小头畸形有关。
第七届国际基因产业大会
第七届国际基因产业大会将于2016年11月3-5日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举办,大会已经成功举办过六届,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重要会议之一,本届会议邀请到国内外著名院士、世界著名基因技术公司高管,还有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基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500强制药企业高管、著名科研院所的资深科学家和项目组长领衔主讲,将向世界传递DNA和RNA的研究、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进步、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医学应用的新兴领域、生物催化和生物工艺、基因技术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等热点话题,共计20多场专业分会论坛。为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各相关组织机构和个人搭建集国际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专题演讲和交流合作的平台。
Nature:肥胖如何为癌症加上保护套
对于肥胖的胰腺癌患者来说,肥胖也许不仅仅意味着癌症成因和发展结果,而且还能直接影响癌症化疗的结果,来自麻省总医院的一组研究人员指出脂肪细胞与肿瘤周围炎性微环境之间的大量相互作用,导致了胰腺癌平均预后和化疗结果不理想。
NEJM:山东大学陈子江团队世界首次证明冻存胚
8月1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了陈子江教授课题组的重大研究突破,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与移植新鲜胚胎相比,胚胎冻存后移植可带来较高的活产率,这标志着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治疗研究在国际上取得重大突破。
口腔细菌如何使大肠癌恶化?
最近,有研究证明口腔中的常见细菌可使动物的大肠癌恶化,但我们一直不明确的是,这些微生物最初是如何到达肠道的。8月10日在《Cell Host & Microbe》发表的一项研究阐释了这个问题,从而揭示了称为梭杆菌的口腔微生物如何利用血流到达大肠肿瘤。
除了用来吃 小龙虾还有如此神奇之处
人类只能从特定的干细胞中分化出神经细胞,最近的研究却发现,小龙虾可以将血细胞转化成神经元来支持视觉和嗅觉回路。尽管小龙虾与人类在进化进程上有很大不同,但是这一发现也许可以为人类研究自己的脑细胞提供新思路。
Cell子刊:精准癌症治疗之合成致死
所谓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是指两个非致死基因同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如果发现肿瘤中存在特定基因失活,那么用药物抑制它的合成致死搭档,就可以特异性的杀死癌细胞,不危害健康细胞。这样的策略有望实现更有效毒性更低的个性化癌症治疗,是抗癌药物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癌细胞会传染?信不信由你
一项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完成的研究发现,在一种双壳贝类的海洋贝类中存在可传播的癌症,而且这种癌症可在不同物种间转移。这意味着,在海洋环境当中,癌细胞可以被视作一种普遍的传染源。这不但挑战了我们对癌症本质的理解,还刷新了我们对癌细胞和它们的宿主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