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生物年龄”标记物首次被发现
日前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糖基组学课题组获悉,该课题组近日发现一项可检测中国人群“生物年龄”的生物标记物,即免疫球蛋白G的糖基化水平,这是我国首次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
全国首例胎盘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手术成功
日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一名骨关节炎患者经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已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这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与博雅干细胞合作实施的全国首例应用胎盘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也是胎盘干细胞技术在骨关节炎领域的新突破。
实验室重现卵细胞发育
这只老鼠看上去或许没什么不同,但它却是该类群中的第一只。培育出这只啮齿类动物的卵细胞并非来自成年母体的卵巢,而是来自一个实验室器皿中培育的小鼠胎儿的卵前体细胞。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兰尼碱受体1(RyR1)的中央结构域是远距离变构门控通道开放的传感器。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9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Nature子刊:改写生化教科书的重要发现
发表在2016年8月1日的《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强调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动态性,这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防止疾病(如癌症和衰老),是极为重要的。这个发现可能会改写教科书关于“遗传信息的两个提供者——DNA和RNA之间的差异”的报道。
三篇Nature文章:攻克癌症耐药的策略
与癌症搏斗令人沮丧。尽管在开发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疗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一恶魔几乎总是会用耐药予以反击。即便近期采用免疫疗法在一些癌症患者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令人感到兴奋,在一些临床环境及积极的调查研究中一直可看到耐药问题的存在。我们要如何解决癌症治疗耐药?
让人“又爱又恨”的干细胞,近期研究如何?
真核生物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人类在母亲体内孕育之初就是一颗受精卵,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全能干细胞。这颗受精卵经过分裂增殖,再分化,最终形成一个个器官和组织,最终成就我们自己现在这副模样。干细胞在生物界一直都是神奇的存在,人类对它的研究从不曾停止,当然干细胞带来的震撼也是鼓励科学家持之以恒研究的原因。
产生HIV抗体的人群具备与众不同的强大其免疫特
一个人如果感染了HIV,就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当病毒在体内传播时,免疫系统就会通过抗HIV抗体对病毒进行攻击。
哈佛医学院:肠道菌群能够塑造宿主生理学
最近,关于“细菌如何影响宿主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引起抑郁症状,并且相关的微生物种群也可能参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和发展。
基因变“节约” 可能致肥胖,你的基因“节约”吗
生活在太平洋中部的萨摩亚人肥胖症发生率竟然居全球之首。26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显示,正是CREBRF基因的一种变异,增加了萨摩亚人的肥胖风险。科学家预测,这种变异有着“节约”的特点: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能量消耗,这在食物稀缺时代对萨摩亚人或许有益。
Nature:向着癌症相关mRNA开炮
一靶标是一种结合信使RNA的蛋白质,它帮助启动了蛋白质合成,沿着生产线最终生成了一种完全组装的蛋白。采用一种药物阻断这一结合蛋白可以关闭促生长蛋白翻译,而不影响细胞内其他对生命至关重要的蛋白质。这项研究发布在7月27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惊人发现:生命起源于热液环境
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大奥秘就是:生命是如何开始的?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原始祖先微生物进化而来的,但细节却是模糊的。什么样的基因形成了这种生命体,它居住哪里?近期,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个早期的有机体以及它进化的环境。
Nature:CRISPR-Cpf1识别目标D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七月二十二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CRISPR-Cpf1识别目标DNA的独特机制。
CAR-T疗法成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获救
近日,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官方微信报道,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菲律宾籍女孩麦吉(化名)在同济医院接受了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后,日前恢复良好,武汉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剑峰表示:“麦吉通过两个阶段的CAR-T治疗,体内已经没有白血病细胞,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可以长期生存,我们对她的前景很乐观。”
突变基因重组可能为帕金森病提供治疗新方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每年会影响约60000美国人。帕金森病可以改变生活,其症状包括一般缓慢的运动,震颤,和刚度,虽然症状因人而异。
日本研发新技术可便捷检测DNA甲基化
日本东京工科大学的研究小组于2016年7月25日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新方法能够便捷检测出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这项技术将有助于研发新型癌症诊断法。
Addiction:酒精容易引发七类癌症的发生
医学研究者们日前通过总结饮酒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饮酒容易引发的不仅仅只有肝癌,还有六种其它类型的癌症。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