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首次捕捉到人类细胞凋亡过程
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对人体防御和免疫系统极为重要的分子,会从分解的细胞内喷出,形成长珠串状结构,这些结构分布在体内并可能会折断。
韩国中东呼吸道综合征疫情或度过高峰期
近日,韩国卫生部宣布了12例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新增病例和一例死亡病例。至此,该国MERS病例总计138例,死亡14例。但由国际和当地卫生专家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对现状表示了审慎的乐观,他们认为该国情况可能正在好转,但同时疫情监督和感染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
国家卫生计生委:力争2020年实现儿童“零艾滋
16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我国将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力争于2020年实现儿童“零艾滋”目标、消除儿童新发感染。
Science:从性病入手找到免疫治疗新思路
在发表于6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革兰氏阴性菌是如何触动我们的免疫系统反应的。革兰氏阴性菌指的是一类可引起从淋病、痢疾到肺炎等多种疾病的广义的细菌。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促成一些替代抗生素、转而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的新疗法。
郑颂国和李斌联合课题组发现调节性T细胞功能调控
2015年6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郑颂国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李斌联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nflamm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FOXP3 and regulatory T cells function via DBC1”。该项研究发现了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新结合蛋白DBC1,从而揭示了炎症条件下调控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新机制。
钟南山:复旦大学已研制出MERS病毒抗体
钟南山:据我所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合作,联合开发出一种针对MERS冠状病毒的超强活性全人源中和抗体M336,动物实验非常有效,希望能尽快进行临床试验。
新非典可追源—发现两个定点突变是病毒从蝙蝠传播
6月10日最新出版的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刊发了研究人员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CellReports:大量抗氧化剂恐会对神经
根据赫尔辛基大学的分子神经学研究项目中的Anu Wartiovaara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干细胞对氧自由基和抗氧化剂尤为敏感。该项研究由研究人员Riikka Martikainen发表在2015年5月28日《Cell Reports》上。
Nature:应将MERS关注点转回中东
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在韩国出现新一轮爆发。这个病毒到底是如何突然传染给人的,目前还并未研究清楚。而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远在上千公里外的中东地区。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 杨云生教授--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会议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牌仪式于2015年6月13日-14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上海生科院等通过抑制Nodal信号获得外胚层前
5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ctodermal progenitors derived from epiblast stem cells by inhibition of Nodal signaling。
StemCellRep:干细胞疗法或可靶向治疗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开发治疗关节炎的新型疗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可以进行组织、软骨及骨质再生的单一干细胞。
李放博士权威期刊揭示MERS传人之谜
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使得致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能够从蝙蝠传播至人类的两个关键突变。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病毒学杂志》(the 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
研究获得iPSCs的新程序
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获取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新程序,这种具有经济划算的程序使用非整合型附加体质粒,用全血离心分离后的冷冻血沉棕黄层获得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NCs),产生iPSCs。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视频实验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详细描述了这一程序。
国家卫计委:MERS疫情输入风险增加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出现暴发,我国和韩国、中东地区人员往来较多,经专家研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显著增加。
Cell发布再生医学重要发现
根据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一项新研究的结果,人的一生都可以形成新的心肌细胞,但这主要发生在生命的最初十年。而其他的细胞类型则以更快地速度被更替。这项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证实了,人的一生都在再生心肌,由此支持了有可能刺激失去的心脏组织重建这一想法。
著名华人学者Nature子刊公布细胞重编程秘方
传统的转分化策略需要过表达相应的谱系特异性转录因子。著名华人科学家丁胜(Sheng Ding)及其同事开发了一种新的转分化技术,CASD。
栏目推荐
揭开外泌体的神秘面 |
新生儿健康,母亲肠 |
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 |
从免疫疗法大佬Ju |
年度猛料:细胞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