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大基因编辑中心近两千万采购项目开标
因韩春雨NgAgo论文而成为全球基因编辑领域焦点的河北科技大学,其总投资达2.24亿元人民币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又有了新进展。
最新综述文章介绍干细胞疗法在神经疾病治疗方面的
据一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Human Gene Therapy上的综述文章介绍,将治疗性干细胞直接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是治疗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s)造成的神经疾病的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新方法,不过将基于LSD动物模型开发的干细胞治疗方法转化为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仍然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
2016北京国际医学工程转化高峰论坛将在北京拉
2016年10月12-13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转化中心共同主办的“2016北京国际医学工程转化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园区正式开幕。
最新“引文桂冠奖”名单出炉,预测 2016 年
虽然汤森路透今年7月宣布将旗下的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出售给Onex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但一切业务照常,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预测也如期出炉。
2016诺贝尔奖预测: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从1901年到1997年,共有79位科学家因在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地球上最早的居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微生物不仅仅会作为病原体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在食品,工业,环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就是近年来这方面最吸引人的研究焦点之一。
芸薹属两项最新科研成果连登《Nature Ge
芸薹属两项最新科研成果连登《 Nature genetics》, 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19日在北京帝景豪廷酒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全球首度公布芸薹属基因组大数据”为主题,意在提高科研成果传播效率,促进基因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产学研用的一体化进程。
卢煜明、薛其坤摘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
在昨天举行的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薛其坤教授因其在各自领域的卓越研究,分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 他们将各自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至本医疗科技获天使轮一千万美元投资,致力于癌症
精准医疗领域又传重磅消息,上海至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OrigiMed Inc,至本医疗科技)近日宣布,天使轮获1000万美金融资,由IDG资本、松禾资本及火山石资本三家机构投资。
精准医疗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精准医疗正伴随着美、中、英各国的精准医疗计划,招徕各路资本竞逐。这种基于一个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所单独制定医疗方案的技术,如果成功发展下去,医生们便可有望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和生理机能,选择对其病症最有效的治疗。
新兴行业 | 高级遗传咨询师培训课程开班啦~
高级遗传咨询师培训课程是我国在基因组时代背景下,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联合举办,系统进行的综合性遗传咨询培训,涉及遗传病、出生缺陷、复杂多基因病、个体化用药和基因组转化医学等各方面。
CSCO寻“瘤”探秘,基于cSMART技术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剖析、相关基因功能的识别,人类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推动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肿瘤分子诊断逐渐成为肿瘤诊断发展的重要方向,甚至被列为21世纪“最有望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的十大关键生物技术”之首位。
徐婷之痛凸显精准医疗价值 基因检测让患者理性
徐婷的不幸也代表着相当多的一类人的不幸,徐婷们或是错过了预防身体病变的最早期,或是错过了癌症发现的最早期,也或是错过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最早期。一次次错过是源于大家对自己身体基因密码的未知,对病变基因的未知以及对肿瘤基因的未知。
华大基因朱岩梅:人机融合只有生命数学化能做到
华大基因副总裁朱岩梅在下午的开场演讲中表示,未来的人和基因融合其实就是从今天开始,只有生命的数字化才能做到。
2016年拉斯克奖揭晓
2016年9月13日,号称“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在美国揭晓,其中,对诺奖具有较强指向性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和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者如下:
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元防癌体检是万能的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每年送一次体检给父母,而且很多人会选“防癌体检”项目,价格从一两千到一万多元都有。那么问题来了,防癌体检到底有没有用,是不是越贵越好呢?
精准医疗创新中的“海归基因”
精准医疗以分子诊断行业快速发展、生物医学分析的日渐成熟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为前提,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
专访安诺优达总裁陈重建博士:开展血液病精准诊疗
2016年9月10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位血液病专家齐聚一堂,就目前精准医学在血液病方面的应用进展及我国血液病精准诊疗的临床探索展开一系列讨论。作为中国首个将新一代测序系统化应用到血液病诊疗的企业安诺优达基因科技也参加了本次大会。安诺优达首席执行官陈重建博士当选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陈博士在会后接受了媒体专访。
合理应用肿瘤标志物 实现临床获益最大化
自从1978年‘肿瘤标志物’概念提出后,临床对其的认识和应用已日渐成熟,但有时仍存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要实现检验与临床对于肿瘤标志物应用的完美结合,确保检测质量,帮助提高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合理解读、实验室检测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栏目推荐
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 |
【快讯】翌圣生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