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疗团队勇于创新 让无免疫系统女孩重获新生
来自英国的4岁女孩Kristina Vukolova自出生6个月大时就被诊断出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医生曾断言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医治,一般都活不过一年。
许多美国医疗机构已经尝到医疗大数据分析带来的“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开始凸显价值,动脉网从多家海外媒体了解到,很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始运用分析软件来处理医疗数据并从中受益,主要应用包括:疾病复发率大幅减少、医疗管理水平提升、疾病高发人群识别、实时数据处理等。
基因测序“摩尔定律”初现,“三代测序”要革“二
在“二代测序”(NGS)尚未迎来投资热潮的情况下,技术突破捷报连连的“三代测序”(3GS)又进入到了投资人的视野中。1986年,第一台商用基因测序设备正式出现,到第二代测序设备出现,期间间隔了19年时间。而第二代设备问世,到第三代设备的诞生,仅仅用了5年,基因测序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抗生素之路还能走多远
当法国医科学生欧尼斯特·杜彻斯尼和英国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相继在1897年和1928年从霉菌中分离出了第一例抗生素——青霉素时,他们恐怕想象不到,在几个世纪之后,这个重大的发现会对人类和一些动物造成严重威胁。
体外诊断发展势头好 但不可盲目跟风
体外诊断(IVD)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深受资本青睐,但热炒之下,亦有隐患。国内被称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公司”的华大基因,一度被资本扎堆疯抢,创下200亿估值,而面对净利润仅录得2800万元,一半以上的PE落了个本金浮亏。
多元化检测技术助力液体活检(ctDNA)临床应
传统的组织活检,因其局限性,如肿瘤的异质性、肿瘤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某些肿瘤解剖位置不便进行穿刺及穿刺自身的临床风险等,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获得针对性治疗;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作为组织活检的补充,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危害,在动态监测肿瘤进展和治疗反应等领域获得临床认可,已成为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技术。
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在儿科遗传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在欧美国家,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分析(CMA)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临床遗传学诊断工具。近几年我国CMA的临床应用在逐步推广,为众多遗传病患者提供了精确分子诊断。
《Nature》中国特辑——中国首先攻克了DN
六年前,中国成为了DNA测序的全球领袖——当时都归功于一家企业,华大基因(BGI)。在那时,这家位于深圳的公司刚采购了128台全世界最快的基因测序仪,据称拥有全世界DNA解码能力的一半以上。华大基因组织了一支初出茅庐的青年生物信息学家大军,与全世界顶尖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从远古人类到大熊猫等各种生物的基因测序结果。
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通知
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由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联合贝壳社共同主办,主题围绕人类微生物组与精准医疗,聚焦于微生物组学产业发展。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行业内大牛与大咖们同大家一同探讨,在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的催化下,人类微生物组将会迎来怎样的新春天,又会引发精准医疗产业怎样的新变革?
北大专家:中国若做 “换头术” 就是医界耻辱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岳,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表示,不看好“换头术”,他认为此项手术风险性过高,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一旦实施,就是中国临床界的耻辱”。
Nature:十年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如何改变
科学家对其最初的设想是重编程成体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干细胞、神经元或者其他任何细胞,最终用于疾病的治疗、组织的修复。这种个性化的医疗能够降低免疫排斥的风险,同时还绕开了使用胚胎干细胞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安永2016年生物技术报告: 关注肿瘤免疫治疗
近日,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发布了2016年生物技术年报(Biotechnology Report 2016),今年的主题是“跨越边界:回归现实”(Beyond borders: Returning to earth)。
CRISPR斩获“东方诺贝尔奖”,3位“大神”
6月19日,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揭晓了2016年“生技医药奖”,CRISPR领域三大先驱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及张锋荣获该奖,以表彰他们发展CRISPR/Cas9系统成为突破性的基因编辑平台,将大幅改革生医研究与疾病治疗的策略。
中国首个高通量测序863项目示范基地成功启动
2016年06月18日,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上,由华因康基因牵头发起了 “863项目示范基地(老年痴呆症方向)”项目启动仪式,该仪式也在众多领导和专家的见证下成功举办。
聚焦精准医学:打开重症铁锁的“钥匙”
同一个病房里,住着五位乳腺癌患者,年龄相近,临床分析结果也一样。医生按照规范化治疗的原则,给出了差不多的处方和治疗方案。然而,这五位患者的治疗效果却有很大差异: 两位患者出院,在之后的三年随访、五年随访中都没有反复;一位患者肿瘤继续增长;其余两位患者一年后分别出现了复发和转移。
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成功举办
2016年6月18日,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联合主办,深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创投眼中的精准医疗:有一定泡沫 但前景广阔
对于精准医疗是否过热,华大基因旗下的创投孵化平台蓝色彩虹CEO刘靓认为资本市场总是有泡沫和泡沫挤掉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精准医疗是有一定泡沫的。“据我了解,原来做物流的企业,准备买一些淘汰的二手测试仪设备,然后与医院合作做基因检测。从这一方面来看,精准医疗确实过热。” 刘靓说。
【视频】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正式启动
2016年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国内首个“深度学习与精准医疗”培训班,开班在即
前不久,AlphaGo(阿法狗)与围棋冠军李世石的激战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阿法狗正是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学习了所有围棋高手经历的棋谱,从而在盘面上下出了惊艳的招式。那么,有了深度学习,未来的基因时代会是怎样?深度学习将如何应用在精准医疗领域?
栏目推荐
第五届单细胞技术应 |
【快讯】翌圣生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