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析|BeaverBeads® 助力研究玉
2022年, 中国农业大学宋任涛教授团队在THE PLANT CELL (IF=12.08)发表了关于研究玉米(Zea mays)突变体的文章。 文章中使用BeaverBeads His-tag蛋白纯化磁珠(IDA-Nickel;cat. no. 70501-5)纯化重组蛋白并使用微尺度热位移测定验证了ENB1编码一个玉米纤维素合成酶5(CESA5)。
北大曹云龙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基
2022年《Nature》的年度10大人物探讨了今年科学的关键发展以及在这些里程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些人。这些人与他们的同事一起,取得了惊人的发现,并引起了人们对关键问题的关注。十大人物的故事以独特视角浓缩了这不平凡一年中的一些最重大的科学事件。
国内外多名院士领衔,绘制第一张人类表型组导航图
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特征,人体特征即表型(Phenotype)。表型组(phenome)定义为由基因、表观遗传、共生微生物、饮食和环境暴露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可测量特征,包括个体和群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
【Nature】加州大学开发细胞“胶水”治愈伤
细胞粘附分子在多细胞生物中无处不在,在组织发育、免疫细胞运输和神经系统连接等各种过程中指定了精确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这种分子,使他们能够精确地指示细胞之间的结合方式,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1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NEJM】T细胞的又一胜利果实,淋巴瘤中的双
用患者自身T细胞的力量已经彻底改变了许多癌症的治疗,包括淋巴瘤。最广泛应用的T细胞定向疗法是PD-1抑制剂,可以唤醒T细胞。尽管PD-1抑制剂改善了霍奇金淋巴瘤的结局,但它们在大多数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无活性。
【Science】加州大学打破药物设计原则,探
生物大分子指的是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大型生物分子。这些分子可作为药物载体,因为它们能装载药物、无毒,也不会引发免疫反应。不过,生物大分子无法自行穿过细胞膜,因此它们在临床上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筑巢引凤”,这些大学的世界级成果不断走出中国
从人体结构的大发现到生物物种的大发现,近代以来,生命科学不断出现大发现时代,从500多年前持续至今。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转录组等,组学的发展引领了20世纪末至今的生命科学大发现时代,一系列重大发现喷薄而出,生命科学呈现爆发式成长乃至革命性突变的态势。
【日程公布】2020长三角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
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将联合合作单位于11月份召开“2020 长三角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提供行业最新资讯,展示最新应用进展,搭建产学研医合作交流的平台。
栏目推荐
第四届长三角单细胞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 |
2024第一届中国 |
如何申请你的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