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Science】会传染的癌症!剑桥大学基因组分析揭示传染性癌症的平行演化

首页 » 《转》译 2023-04-24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很少有癌症会传染,然而在俗称“塔斯马尼亚恶魔”的袋獾身上,致命的癌症正在个体之间传播。由于袋獾喜欢打架斗殴,在它们互相啃咬的过程中,癌细胞随之转移扩散。患癌的袋獾在嘴角长出肿瘤,继而癌细胞扩散到整个面部和颈部。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袋獾种群中在大约2011年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染性面部肿瘤病DFT2,其变异速度更快,对袋獾构成了高度威胁,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袋獾种群的崩溃。该研究绘制了两种袋獾面部肿瘤病DFT1和DFT2的出现和突变,并描述了这两种癌症的持续进化,这些发现强调了传染性癌症对袋獾的持续威胁。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6453

研究背景

 01 

在自然界中,很少见到可传染的癌症,但这在袋獾中却产生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在最近十年里,60-70%的袋獾因此死亡。实际上,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DFT1和DFT2这两种癌症有一段时间了,但对它们的进化却知之甚少。

研究过程

 02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收集了袋獾的参考基因组,并将其与78个DFT1和41个DFT2肿瘤的DNA序列进行了比较。然后,研究团队构建了这些肿瘤的“系统发育树”,以追踪它们的起源,并绘制了它们的突变图,以描绘出这些肿瘤是如何进化的。

根据肿瘤中的突变,研究者确定了这两种癌症如何随时间推移而独立产生并演化。其中,DFT1在1986年前后首次出现,DFT2在2011年前后首次出现。DFT1出现后不久就经历了爆炸性传播事件,一只受感染的袋獾可以将其肿瘤传播给至少6只个体。尽管DFT1的扩散似乎已经放缓,后出现的DFT2在各种基因变异类别上都显示出比DFT1更高的突变率。这意味着,目前还未广泛传播的DFT2仍对袋獾有着不可预测的威胁。袋獾群体中的传染性癌症也为我们理解更广泛的癌症演化机制提供了新洞见。

在大多数情况下,面部肿瘤病在感染后6-12个月发展出实体肿瘤后才具有传染性。但是快速发展的DFT2可能会缩小这个窗口期,因此导致了更多的感染,传播得更快,从长期来看具有进化上的优势。

研究意义

 03 

总之,这项最新研究提示我们,袋獾种群中一种新出现的传染性面部肿瘤病DFT2,变异速度更快,对袋獾构成了高度威胁,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袋獾种群的崩溃。尽管DFT谱系及其袋獾宿主的未来轨迹仍不确定,但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这一标志性有袋动物物种的传染性癌症的演化和影响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视角。(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6453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