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2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吃葡萄不吐葡萄籽”,中科院孙宇团队发现葡萄籽提取物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可强效杀死衰老细胞,并增加寿命!
一组隶属于中国和美国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将葡萄籽提取物(GSE)中发现的一种天然化合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C1(PCC1)注入老年小鼠体内可延长它们的寿命。他们将这项新的研究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描述了PCC1与延长小鼠寿命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用该材料进行的实验。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flavonoid procyanidin C1 has s...
【Int J Biol Sci重磅】中科院杨武林团队发现脂肪肝发展成肝癌的一种重要代谢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HFIPS)的一个研究团队报告了他们的发现,表示一种代谢调节机制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肿瘤的恶性转化中发挥作用。 由研究员杨武林(音译)领导的研究团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这项研究,并于上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argeted I...
【Science子刊】中科院田志刚院士团队发现天然免疫细胞和抗肿瘤免疫的一个新检查点分子
目前,免疫疗法正在彻底改变肿瘤治疗。然而,由于有效性和安全性有限,大多数患者无法从现有的免疫治疗策略中获益,尤其是那些患有实体瘤的患者。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具有细胞毒性的天然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分化、发育依赖于骨髓及胸腺微环境,主要分布于骨髓、外周血、肝、脾、肺和淋巴结。NK细胞不同于T、B细胞,是一类无需...
【Science重磅】世卫组织成立中科院杨运桂在内的新团队,重启对大流行起源可能来于实验室泄漏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10月13日宣布将成立一个新的研究团队,以调查COVID-19大流行的起源。新病原体起源问题科学咨询团队(SAGO)还将负责研究未来疫情和流行病的起源,并更广泛地指导新出现病原体的研究。10月13日,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WHO unveils new 26-member panel to restart study of the pandemi...
【研究】突破!中科院李春宇团队发布一步法完成单细胞样品制备和测序过程
基因组测序允许研究人员读取并破译任何从细菌到植物再到动物的任何 DNA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使得我们能通过解码生命,来探寻生命的起源、历史、发展、规律、个体差异、现象及等等。它不仅帮助我们寻找促进发展的科学依据,也使我们加强了对生命的理解。 从1987到2000年,在来自于六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完...
【我的2020】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昌阳青年研究员:拥抱变化,着眼当下,生命科学必将取得蓬勃发展!
2019年,转化医学网推出《我的2019》年度思考分享盛宴,行业专家、从业者聚焦癌症治疗、临床多组学、基因检测、新药研发、免疫治疗、精准医学、新技术新产品临床转化。2020年,新冠疫情打乱了一切。这一年的开端,没有拜年、没有喧嚣,更多的磨难、更多的思考。这一年,我们不忘初心、心怀梦想、勇往直前,跨越障碍、再创辉煌。您的故...
【新突破】中科院秦建华等人利用器官芯片和活病毒建立人源性新冠肺炎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呈现全球爆发,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 19)确诊病例仍在持续增长,给公共卫生体系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新冠肺炎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乏力、咳嗽等,重症患者还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多器官衰竭等严重表现。 目前新冠肺炎治疗仍缺少特效药物。尽管目前已有平板细胞、类器官和动物模...
【Nature子刊】中科院巴斯德所黄忠团队等开发新冠抗体鸡尾酒疗法
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截至2021年1月14日,新冠肺炎累计感染人数超过9200万,累计死亡人数超过196万,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性抗体具有靶点明确、药效显著等优点,基于单克隆抗体组合的埃博拉病毒治疗药物已获批上市。因此,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作为对抗新冠肺炎的...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联合北大开发出延缓衰老的“基因疗法”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个衰老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的衰老?这些都是衰老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细胞衰老是器官乃至个体衰老的基础,这一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尽管已有研究报道了一系列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
【Nature子刊】中科院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研究,揭示了前列腺癌的细胞类型
2009年,汤富酬等人首次报道了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于液滴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发现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祖细胞类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促使前列腺癌的发生。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领导,并于8月17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i...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开发胃癌检测微流控芯片
癌细胞的分离和表征对于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癌细胞的含量低,传统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SIA)和香港城市大学(CityU)的研究人员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共同开发了一种光诱导电动力学(OEK)无标记分离和表征胃癌细胞的微流控技术,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灵敏度,能快速地检测腹膜转移并获取细胞的电...
中科院:无证据表明亚洲人新冠病毒细胞通道ACE2受体表达量更高
导言:近日,新冠病毒相继在日本和韩国爆发,这不得不又一次引起大家对于是否亚洲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的思考。而鉴于SARS-CoV也是从中国爆发,而新冠病毒与SARS-CoV一样都已经被证明是通过ACE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进入人类细胞的。那么亚洲人体内的ACE2受体是否表达量更高?这又是不是病毒首先在中国爆发的原因?这不能只是假想推测,还需要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与数据说...
中科院发布《2019 研究前沿》,新型 CRISPR 和环状 RNA 入选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9 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 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2019 研究前沿》报告的遴选目标是要找到那些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研究前沿。报告以科睿唯安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数据库中的 10587 个研究前沿为起点,科睿唯安主要负责...
《转》访中科院基因组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孙英丽教授:液体活检让癌症早筛步入新格局!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随着医学的发展,仅用一滴血检测癌症早已不再是天方夜谭。液体活检这一新兴技术日趋火热。转化医学网有幸请到中科院基因组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孙英丽,请她来谈一谈我们究竟该如何理...
中科院在沪宣布:我国实现合成生物学里程碑式突破!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昨天宣布,其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于8月2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该成果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 2010年,美国科学家J. Craig Venter和他的...
中科院今早在沪宣布:我国实现合成生物学里程碑式突破!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今早宣布,其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于8月2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该成果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视频长度1分11秒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 201...
2018年自然指数榜单分析!中科院位列榜首!
近日,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18 Annual Tables)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位列该榜单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此前,中科院已连续6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全球十大科研机构排名2至10位的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
新型CRISPR技术,基因敲除效率提高12倍,中科院神经所与上海交大合作Cell子刊重磅发文
iNature 2018年5月21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ild-CRISPR Allows for Efficient and Precise Gene Knockin in Mouse and Human Cells"的研究论文。在这里,研究人员描述了一...
【嘉宾风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铭主任受邀在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2018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2018 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um CMDF)将于2018年10月26-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隆重举行! 陈铭主任 陈铭 博士 研究员 平台主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
中科院,暨南大学《PNAS》利用CRISPR发现新的肺癌抑癌基因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体进行大规模筛选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UTX为新的肺癌抑癌基因,深入揭示了UTX失活促进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