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嘉宾风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铭主任受邀在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2018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2018 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um CMDF)将于2018年10月26-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隆重举行! 陈铭主任 陈铭 博士 研究员 平台主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
中科院,暨南大学《PNAS》利用CRISPR发现新的肺癌抑癌基因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体进行大规模筛选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UTX为新的肺癌抑癌基因,深入揭示了UTX失活促进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 v...
干细胞重磅临床成果!中科院成功攻克卵巢早衰!
来源:科技日报 1月12日上午9点19分,随着一名男婴在南京鼓楼医院呱呱坠地,一项干细胞再生医学技术研究也取得突破性成果。婴儿的母亲方女士曾被确诊为卵巢功能衰竭导致不孕,34岁的她求子心切。辗转于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各个科室后,方女士在2015年12月来到南京鼓楼医院,决定为生出自己的宝宝做“最后一搏“,这一次终于取得成功。 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孙海翔告诉《中国科...
中科院“晒”出科技成果转化账单,去年为企增收超3800亿元
3月29日,中科院向社会公布了一份账单:去年中科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3831.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68%;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利税472.44亿元,比上年增长6.83%。其中江苏、广东、河南、浙江、安徽、山东、重庆、辽宁、吉林、湖南、陕西、北京等12个省市的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均达到100亿元以上。 &em...
全球科研合作机构“琅琊榜”发布,中科院位居第四
《自然》杂志日前发布的“2016自然指数—科研合作”(Nature Index 2016 Collaborations)报告显示,中国正崛起为国际科研合作的中心。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合作中表现卓越,作为中国科研机构的引领者,跻身全球科研机构国际合作百强的第4位。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机构自然出版集团(NPG)于2014年底推出,纳入了国际顶尖的68种...
《转》访中科院方向东教授:精准医学“两张皮”--生命组学数据与医疗大数据的规范与整合
“精准医学”的开展,是以多组学大数据为基础,结合患者临床医疗与健康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如何有效集成、整合、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层次的多组学大数据,如何规范和标准化医疗大数据,使两部分数据能有机融合,是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近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方向东教授。 目前方教授主持负责的课题:精准医学大数据处理和利用的...
中科院公示“百人计划”学术帅才(A类)候选人
按照《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夏天等3位候选人经过院组织的国际评估、现场答辩等招聘程序,拟入选2016年度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学术帅才(A类)。 现将候选人名单及相关材料进行公示,公示期12月26日至12月30日。 公示期间,如对被公示人和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一般要求署名)向院人事局进行反映。 联 系 人...
中科院微生物所在细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宝利课题组在细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研究首次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为依托,深入解析了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网络和规律,对深入认识细菌耐药性的进化、细菌耐药的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并将于第82卷22期以“封面故事”形式发表。副研究员为胡永飞第一作者,朱宝利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细菌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近...
Stem Cell Reports:中科院发现免疫调控因子MCPIP1的非免疫功能
MCPIP1是最近鉴定的一种免疫调控子,在防止免疫疾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MCPIP1也存在大脑中,但人们一直不清楚MCPIP1在大脑发育中承担的非免疫功能。 8月11日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免疫调控子MCPIP1在...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肿瘤转化医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7月19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转化医学科学中心刘扬研究员带领团队,在肿瘤转化医学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首次揭示了Rheb基因突变所驱动的肾癌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提供了可潜在用于治疗Rheb突变型肿瘤的新临床策略和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Oncogene杂志上。 TSC/mTOR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生存、代谢、增殖...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成立知识产权管理中心
就在不久前,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洪国藩院士自主研发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让人惊讶的是,去年5月,这一专利尚未通过审查之时,就已经以1000万元的合同金额被成功转化。 今年5月,该所惠利健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人工肝技术以2100万合同金额转化。 看似寻常的两...
复旦、中科院、遗传学会“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大数据分析” 2016年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盛大开幕
2016年6月19 日上午,2016上海研究生暑假学校如期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举行开幕式。复旦生科院教授、上海遗传学会秘书长王久存教授主持;复旦生科院教授、复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致辞,并发表专题讲座;复旦生科院副院长、上海遗传学会理事长卢大儒教授致辞。会上百号学员济济一堂,正式开启“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大数据分析” 的学习和交流之旅。 随着基因分型、新...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获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
美国时间6月7日,Gruber基金会宣布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将授予世界知名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生物学荣誉教授蒲慕明,以表彰他在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据悉,该奖项将于11月13号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第46届神经科学年会上颁发给现年67岁的蒲慕明博士。 “通...
访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竞逐脑科学 中国将上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神经科学家齐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站”的建设。今年10月,还将在联合国举行国际脑科学大会。 欧美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
全球自然指数今日揭晓: 中科院4项第1压哈佛, 高校及产业表现亮丽
不知不觉之中,中国研究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在我们见证下发生,从综合排名到各个学科,从科研院校到产业机构。今天发布的自然指数,是最新的一个明证。 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最新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 2016,全面衡量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产业机构的高水平论文产出,并评估各个院校在化学、地球与环境科...
中科院创造世界首例异种杂合新型干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实验室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干细胞——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这是首例人工创建的、以稳定二倍体形式存在的异种杂合胚胎干细胞,为研究进化上不同物种间性状差异的分子机制和X染色体失活提供了新型的有利工具。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发表。 物种间杂交个体在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中应用广泛,例如...
Cell盘点2015最佳论文,中科院成果、细胞重编程、CRISPR入选
Cell杂志最近推出特刊“Best of 2015”,在下载和点击量的基础上盘点了去年最受关注的一系列文章(包括SnapShot、综述和论文),涵盖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组的水稻研究入选了年度最佳论文。 1.Cell里程碑成果:构建人类原始生殖细胞 &...
单细胞测序助力中科院刊发《science》 表观遗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图:父亲的后天饮食可通过改变精子RNA影响后代健康 单细胞测序解决了用组织样本测序或样本稀少时无法解决的细胞异质性难题,正日益成为科研热点,尤其是在生殖领域的研究中大放异彩。近日,安诺基因与动物所周琪、段恩奎研究组以及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所翟琦巍研究组合作,在高脂饮食诱导的父代肥胖小鼠模型中,发现一类成熟精子中高度富集的小RN...
北大、中科院Nature子刊破解干细胞癌变机制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PTEN缺陷可重编程人类神经干细胞向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样表型转变。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刘光慧(Guang-Hui Liu)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
中科院:空气污染促使致肺癌关键因子CXCL13分泌激增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科研文章:周光飚研究组发现炎症因子CXCL13在环境污染引起肺癌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称,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每年180万新发肺癌病例及159万肺癌死亡病例中,90%为吸烟及空气污染所引起。多环芳烃是吸烟及空气细颗粒污染物中重要的致癌物,也是重要的食品污染物,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