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49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人类寿命已触“天花板”?

2016-12-02

无论是感性印象还是客观事实,人类似乎越活越久。不久前,美国顶尖医学研究中心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Nature网站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则指出,人类不太可能比世界上目前已知最长寿的人活得更长了,并且这一点即使未来科学和医疗继续发展或许也无能为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而长寿,生而为人,我们到底能活多久? 最长寿命已达上限 从上世纪开始,随着饮食、环境、...

诺奖得主:DNA药物或让人类永葆青春

2016-11-21

“我们都希望永葆青春,治愈所有的疾病,这样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近日,在中国药科大学举办的“走近大师—诺奖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发问道,“在未来,通过对DNA的研究,可以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突变,干涉‘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作为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2004年,他与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

基因编辑技术大突破 未来或可延长人类寿命

2016-11-21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种新的DNA编辑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修复大脑的“破损基因”。之前研究人员无法对眼睛、大脑、心脏和肝脏组织的DNA进行编辑。但是最新技术让他们首次得以实现这一想法,而且有可能为一系列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带来新疗法。 成年个体大部分组织的细胞都不会分裂,这就让科学家们难以给DNA带来变化。这项研究的一位研究人员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

摩尔定律是否已是过去,未来人类的财富增长真的要靠基因组科学吗?

2016-11-10

  正如互联网之父Gordon Moore所提出的摩尔定律一样,20世纪末科技创新经历着指数级的增长。事实上,科技创新毋庸置疑的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和世界观,技术的进步使工业大生产成为可能,并创造了大量我们能负担得起的消费品。   1985年之前,计算机成本下降一半的周期是17年;1985年之后,这一数字下降至10个月。数据处理能力...

听诺奖得主讲述那些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前沿

2016-11-05

进入11月,北京迎来一轮降温,然而国家会议中心却人气爆棚。为期3天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此举行,10位生命科学领域的诺奖得主出席会议并作特邀发言。66个分论坛,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结构生物学、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感染与免疫、细胞成像等。 现场有很多听众。专业的、非专业的,没有座位就站着听甚至席地而坐。他们渴望了解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前沿,近距离聆听诺奖得主们...

听诺奖得主讲述那些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命科学前沿

2016-11-05

进入11月,北京迎来一轮降温,然而国家会议中心却人气爆棚。为期3天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此举行,10位生命科学领域的诺奖得主出席会议并作特邀发言。66个分论坛,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结构生物学、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感染与免疫、细胞成像等。 现场有很多听众。专业的、非专业的,没有座位就站着听甚至席地而坐。他们渴望了解决定...

你相信吗?仅3000个基因就能制造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类

2016-10-25

我们人类总是会认为,相比地球上其它活的物种而言我们处于最顶端,生命从单细胞生物开始进化了超过30亿年,直到如今地球上具有多种形态尺寸以及不同能力的植物和动物,此外,随着生态复杂性的增加,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了智力、复杂的社会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 从自然角度来讲,生命历史的进展是从简单到复杂,而且这也正反映在了基因数量的增多上,我们以卓越的智慧和全球的统...

Nucleic Acid Research发布第一个人类自身抗原数据库

2016-10-22

  自身抗体是一类由B细胞免疫系统分泌,可识别自身蛋白(自身抗原)的抗体分子。它对于维持生物体自身平衡、区分正常与异常增殖细胞以及免疫系统紊乱中均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鉴于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发现这些自身抗体的靶标抗原并阐明它们在临床肿瘤和自身免疫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则显示出重要的科学意义。例如,2012年美国FDA批准了一组由七个肿瘤自身抗原(p53、NY-ESO-1、 CAGE、...

两科学家继续打赌人类能活150岁

2016-10-19

Steven Austad (left) is betting that 150-year-olds are alive today; Jay Olshansky (right) has bet against him. 15年前两名美国科学家打赌2001年出生人的寿命将有可以达到150岁,15年过去了,两个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投下的赌注增加到600...

袋獾的乳汁或将拯救人类未来

2016-10-19

全球一线医学机构已经反复提出警告,抗生素耐药性的幽灵正在潜伏,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虽然有人在实验室里合成新型抗生素,但其他人一直希望在自然中找到解决之道。在超过3年的研究后,澳洲研究者相信他们找到了一种最有希望对抗超级细菌的化合物。它存在于一种既可爱又具有高度攻击性的有袋动物的乳汁里,这种动物叫做袋獾。 神秘的乳汁 悉尼大学的团队在给袋獾做基因测序时...

基因编辑技术助力人类基因组的暗物质研究

2016-10-18

2003年,当人类基因组计划接近完成的时候,生物学家在欢呼这一成就的同时,惊奇地发现人类基因数量比原先估计的少许多。人们本来认为,人类应该有10万个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只有大约2.5万到4万基因。奇怪的是,线虫有2万个基因,拟南芥基因数量比人类稍多,水稻基因数则是人类的2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再次发现,人类基因数比10年前估计的还要少,人类基因数量只有19000个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些基因只占基因...

Nature:人类遗传学被彻底改变

2016-10-14

  每个人体内基因中都潜伏着大约54种会引发疾病,甚至致死的遗传突变,但实际上这并不会发生,Sonia Vallabh希望 D178N 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Vallabh眼睁睁看着她的母亲死于一种神秘的疾病: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病理原因在于患者体内错误折叠的朊病毒蛋白群集中在一起,破坏大脑。此后第...

what?“定制人类”!资本围猎基因测序百亿美金市场

2016-10-13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能亲眼目睹定制而成的“完美婴儿”。克劳斯·施瓦布在其所著《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认为生物基因工程领域变革的引爆点将是首个“编辑基因组”婴儿的诞生。而被“设计”过的婴儿,将拥有某些特质或对某些疾病有免疫。 定制人类 自21世纪初至今,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几乎下降了6个数量级。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 27亿美元完成了第一次全基因组测序。2009年,每个基因...

Nature Genetics:人类基因如何影响微生物组?

2016-10-12

微生物组(microbiome)是由著名微生物学家、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团队提出的概念,它特指微生物群落遗传信息的总和。很显然,微生物与人类的发育、健康息息相关。 过去以动物、双胞胎为模型的研究都表明,部分微生物组是可以遗传的。但是,我们对于宿主基因组如何影响微生物组的认知却很有限。 近期,来自...

人类繁衍或将大革命:生育无需性关系

2016-10-10

一亿年来,人类祖先繁衍的方式基本如出一辙。雄性生殖器官将精子输送到雌性的生殖器官中;在那里,卵子会受精。然而,过去的60年来,人们见证了,这一延续了无数年的繁衍大戏开始发生变化。最初是实验室人工授精,而后则是试管婴儿。 美国沃克斯网站9月16日以《再过20至40年,美国人将不会通过性关系来生育了》为题报道称,如今在美国,托这两项生育技术的福,每年会有10万新生儿通过...

瑞典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为何惹大麻烦?

2016-09-27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瑞典科学家宣布对人类健康胚胎的遗传基因进行了编辑修改,目前胚胎依旧发育良好。研究人员对什么实现了精确编辑?为何这项研究会富有争议? 根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报道,在近期实验中,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学家雷德里克·兰纳(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编辑工具注入人类胚胎,对胚胎DNA做出了精准改变。相关基因编辑是在人类胚胎刚刚受精几天后完成的,此...

瑞典开启健康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五个重点问题是关键

2016-09-26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实现精准编辑,有助于科学家更多地掌握胚胎早期发育状况,但是也潜在着伦理道德问题,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下一代正常发育。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目前,瑞典科学家对健康人类胚胎进行了遗传基因编辑修改,但是研究人员如何精确编辑,以及为什么这项研究一直富有争议呢? 在近期的实验中,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兰纳(Fredrik La...

打破禁忌!瑞典科学家率先用CRIPSR编辑健康人类胚胎

2016-09-26

Fredrik Lanner (右) 和他的学生Alvaro Plaza Reyes(图片来源:Rob Stein/NPR) 这篇题为《Breaking Taboo, Swedish Scientist Seeks To Edit DNA Of Healthy Human Embryos》(打破禁忌,瑞典科学家试图编辑健康人类胚胎DNA)的报道刊登在NPR网站上。文...

瑞士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2016-09-26

中国科学报讯 尽管对人类胚胎基因组进行编辑在过去一年中引发了激烈争议,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称,瑞士科学家Fredrik Lanner已经在全球首次对健康人的胚胎进行了编辑。Lanner希望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找到新的不孕不育和流产疗法。 他将使胚胎中的基因失去活性,以了解它们在早期发育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很多人担心,基因编辑会产生设计婴儿和新的遗传性疾病,然而Lanner...

吸烟可在人类DNA上留下持久的标记,改变超过7000个基因

2016-09-23

研究人员检查测试了之前16个研究中近16000人的血液样本,发现在那些戒烟的人身上,大部分基因在戒烟五年内恢复如初。“尽管这样反应了吸烟的长期残留影响,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好消息:戒烟越早,对身体也就越好。”研究作者Stephanie London博士说,她是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流行病学分支的副主任。 即便如此,London博士的研究小组也发现了一些遗传改变甚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