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7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同志们注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预防艾滋病传播
艾滋病以潜伏时间长、感染后难以察觉、传染范围广及死亡率极高成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流行病之一,其肆意传播使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已成为世界重大课题之一。众所周知,性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而其中男同性恋者特殊的性行为方式,使得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相比异性恋者更高。 ...
Nature:阿尔茨海默病惊现人际传播!老年痴呆离成为传染病还有多远?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已高达3000万人,预计2050年将超过8000万人。随着诊断水平的提升,人寿命的延长,AD俨然成了一种“流行病”,而且至今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日益增长的AD患病数据令人不寒而栗,我们不得不怀疑除了技术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AD本身是否存在“传染性”?近日,伦敦大学的John Collinge教授领导的团队对此做出了令人震惊的解答...
传播无界 智造未来|瑞乐基因跨界亮相第八届梅花网传播业大展
梅花网传播业大展主要由MEXPO主办。自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累计参展商近405家,与会企业近7490家。本站来自群邑WAVEMAKER、二更、途牛、周大福、交通银行、之外创意等10余家营销界前沿企业的营销高管与企业领袖,以精彩的主题演讲,剖析营销行业现状与风向,分享营销经验心得,场下座无虚席,收获满满。 ...
Science:意外!肠道菌群竟可遗传!揭开肠道菌群的传播真相!
在微生物学诞生后不久,人们就发现结肠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群。据推测,居住在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如此庞大的细菌群体在肠道内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集体,即肠道菌群。一直以来,我们对不同细菌谱系在宿主之间的传播方式知之甚少。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历经3年的实验将肠道菌群的传播真相公诸于世!他们指出大部分肠道菌群竟是来自母亲的垂直...
首次!华山感染团队鉴定并治愈【跨物种】传播病毒感染
来源:华山感染 一次不寻常的接诊,剑指动物界的跨物种传播…… 2017年6月27日,华山医院感染科接诊了一名发热待查患者。当时我们不曾想到,这一名看似普通的患者,将带来一个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 这名来自江西的中年女性患者入院时已反复发热、头痛两周,并有视力下降十天。外院曾予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病情无好转,且视力持续下降,行全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PANS颠覆认知:流感可能仅通过呼吸传播,并不需要咳嗽和打喷嚏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杂志《PNAS》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大学社区有症状的季节性流感病例呼气中的感染性病毒(Infectious virus in exhaled breath of symptomatic seasonal influenza cases from a college community)”的文章提供了经空气传播的新证据,因为研究者在流感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发...
重磅!2型糖尿病可以像疯牛病一样传播吗?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最典型的朊病毒疾病为疯牛病。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与糖尿病有关的蛋白质与朊病毒有相似之处。研究人员只需向健康小鼠体内注射这种蛋白质,糖尿病即可从患病小鼠转移到健康小鼠。 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朊病毒生物学家Witold Surewic...
未来疫苗能像病毒一样在人群中传播
在人类对抗各种传染病的进程中,疫苗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今天,天花和风疹几乎被根除,每年数以百万人免于因感染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而致死,背后功臣非疫苗莫属。 当足够数量的人群接种疫苗后,获得的群体性免疫力将会阻止传染病的传播,那些没有接种的人群也会因此受益。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因公共卫生设施落后,接种疫苗的人群数量太少,这种群体性免疫...
不只是病人,健康人也可“携带”“传播”耐药基因!
中国研究人员发布最新报告称,在健康人中发现可抵抗多粘菌素的超级耐药基因mcr-1变体,而多粘菌素被视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这一发现意味着健康人能在不被觉察的情况下传播超级耐药基因,提示健康人中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值得关注。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疗法》月刊上。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阚飙对新华社记者说,耐药菌株不只存在...
2016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揭晓 长征五号成功发射入选
“典赞·2016科普中国”现场活动于上月31号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一号演播厅隆重举行。现场发布了2016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十大网络科普作品”和“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众多科学界、科普界“大腕”云集一堂,为公众带来一场科学传播盛宴。 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即将过去的2016年注定在中国的科学传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场率先公布“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分...
Science子刊:感同身受有生理基础,疼痛竟可通过气味传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可能只是一句安慰话。但是,一项来自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在啮齿类动物中真的存在这种“疼痛传播”生理现象。与经受疼痛的小鼠合居的健康小鼠对疼痛的敏感性将提升68%,并且这与它们的压力水平无关。这项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小鼠可以通过气味感受到同伴的痛苦。作者表示,这意味着目前研究啮齿类动物疼...
新发现!寨卡病毒可通过雌性蚊子垂直传播给其子代
最近迈阿密寨卡病毒爆发,通过埃及伊蚊的雌性蚊子的叮咬传播,从而引爆了害虫的全面战争。新的研究表明,雌性蚊子可以将病毒传递给卵及其后代,因此有必要使用杀虫剂作为阻止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病毒控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德州大学医疗分部的研究人员Robert Tesh说道。“喷洒杀虫剂对成虫有效,但其不成熟形...
艾滋病病毒可在黑猩猩和人类之间传播
最新研究显示,“猿猴免疫缺损病毒(SIV)”被称为“艾滋病毒的祖先”,可在人类和黑猩猩之间跨物种传播,很可能是人类感染艾滋病的最初源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被认为是艾滋病毒“祖先”的首个病毒菌株,这种病毒可导致艾滋病,可能是人类捕猎黑猩猩时被咬伤或者伤口感染黑猩猩血液所致。专家认为,人类感染艾滋病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早期西非雨林地区,目前,...
PLOS ONE:神秘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导致女性不孕
近日,科学家在《PLOS ONE》杂志上表示,一种神秘的病毒可能是原发性不孕的罪魁祸首,该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为了阐明人类疱疹病毒HHV-6对原发性不孕的影响,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以原发性不孕女性和至少有一次成功妊娠的女性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分析了HHV-6病毒基因以及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百分比和免疫表型,同时还分析...
埃博拉病毒发现者:兹卡病毒可能在中国台湾和海南快速传播
据《纽约时报》记者 Keith Bradsher 报道,中国台湾及大陆南部的海南岛省比中国内地任何地方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可能出现快速传播的兹卡病毒的本土流行病例。 发表这一观点的人是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院长、病毒学家彼得·皮奥特...
柳叶刀:预防性治疗或降低HIV母乳喂养传播风险
《柳叶刀》在线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母亲感染HIV-1病毒但自身未感染HIV-1的母乳喂养婴儿,预防性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12个月,可有效降低HIV-1产后传播风险。 研究人员在布基纳法索、南非、乌干达和赞比亚的4个中心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他们将出生7天,母亲感染有HIV-1病毒但不符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自身未感染HIV-1的母乳喂养婴儿,以1:1的比...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10年下降80%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本周发布的中国预防艾滋病、梅毒以及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进展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大陆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降幅达80%。 除此之外,2014年,在中国艾滋病新发感染病例中归因于母婴传播的比例从1.6%下降至1.1%。 这份报告在本周于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亚太地区联合国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高层论坛上公布。来自20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专家...
Nature:阿尔兹海默氏症可传播的证据
近日,来自伦敦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表示,注射提取自尸体大脑中的激素或可在接种者机体中留下潜在的阿尔兹海默氏症的“种子”,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上。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组装形成阿尔兹海默氏症斑块的蛋白片段或许会通过疾病组织的转移而传递到其他健康个体中,但这并不表明阿尔兹海默氏症具有传染性。 研究者表示,文章中我们对8名个体的大脑进行研究,这些个体在幼年时接受...
科学家发现两种人类流动方式 可预测流行病传播趋势
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对大量人类个体流动数据分析后,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个体流动方式――他们称之为“回归者”和“探险家”。研究人员称,新发现不但让建立一种新的人口流动模型成为可能,还有助于预测流行性疾病传播趋势,遏制流行性疾病的扩散。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称,在全球范围内,人口移动模式在人群这个层面具有较高的统计预测性...
发现中国人乳头瘤病毒传播特征
本周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农村地区男性向女性传播可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风险比女性向男性传播的风险高4倍。 据介绍,HPV感染可以导致女性患宫颈癌,也存在引发口咽部癌症和肛门生殖器癌症的风险。以往研究显示,男性感染HPV会增加其伴侣宫颈癌的风险。但一直以来,中国普通人群中的HPV传播特性研究却很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柯杨、蔡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