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 Biotechnology:发现抗生素新型替代物
近日,来自伯尔尼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能够在没有抗生素作用下治疗几种细菌感染。科学家表示这将会阻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本研究成果题为“Engineered liposomes sequester bacterial exotoxins and protect from severe invasive infections in mice”于2014年1...
为何有人在埃博拉中幸存:基因差异是主要因素!
基因 综合外媒报道,一项新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个体基因对战胜埃博拉病毒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30日在《科学》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他们在实验中集合了8个品种的老鼠,用于代表不同的人体基因。最终挑出两组实验室老鼠进行对比,一组是传统的实验室老鼠,它们被携带埃博拉的老鼠感染后死亡,一种是科学家培育出的基因不...
Nature Communications:整合素可使T细胞不再产生免疫应答
近日研究发现,当整合素释放它们的配体和树突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时,另一个细胞表面受体gm - csf的活性就会增强,增强的信号诱导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结激活T细胞。 整合素是一种粘附分子并能够在细胞表面进行表达。它们在细胞“整合”的外部与细胞内部细胞骨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eta2-整联蛋白系在树突状细胞中有较高量的表达,这对免疫应答非常重要。树突细胞在发炎组织中刺激抗原...
Science:改良小鼠模型或可加速开发抵御埃博拉病毒的新型疫苗
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首次开发出了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可以表现出和人类相似症状的基因小鼠,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该研究或可加速当前埃博拉病毒的疗法和疫苗的开发进程。 Ralph Baric教授表示,如果没有感染埃博拉病毒且表现出和人类相似感染症状的动物模型,我们就不可能开发出治疗埃博拉病毒的靶向疗法,本文研究中我们首次建立了一...
PLoS ONE:铜或可抑制埃博拉病毒的扩散
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表明,铜或可帮助人们预防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单纯的洗手、消毒剂和隔离程序不足以遏制病毒的传播。南安普顿大学的Bill Keevil教授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证据,该证据表明抗菌铜——这种铜源卫生材料可能是一种除了现有治疗措施之外的有用的防止埃博拉病毒的物质。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注意到埃博拉病毒是通过感染者的体液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受污染物...
自体高效CIK细胞免疫治疗之我见
对于传统治疗肿瘤的手段,放疗,化疗和放化疗相结合来治疗肿瘤,其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可以彻底根除肿瘤细胞残留的方法,亟待解决。在过去的20年里,CIK细胞治疗肿瘤成为最具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手段。它属于NK的一个II型亚群,表达CD3 和CD56分子.在早期免疫宿主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对随后的特异性免疫起着调节作用。它的发育不需要胸腺,因此,CIK细胞可以通过和含有a...
2014USNEWS免疫学专业全球大学排名
专业排名学校名称学校英文名国家/地区世界排名 1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美国1 2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美国71 3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美国22 4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国11 5...
Science:遗传背景决定宿主对埃博拉病毒的免疫反应
研究者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称宿主遗传背景在宿主应对埃博拉病毒感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华盛顿大学Michael Katze领导的科研小组对遗传学背景多样的小鼠进行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而这些小鼠对感染所做出的应答是基于其各自的遗传背景。 威斯康星大学的第一作者Angela Rasmussen在一份声明中说:在2014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中观察发现到,这些...
NATURE:自身免疫病致病变种的遗传及表观遗传精确图谱
全基因组扫描相关的研究已经识别出了可能导致潜在人类疾病的位点,但是它在所导致的核苷酸变异和机制还并不为人知。我们在此开发了精确制图的算法,用基因型分型数据来识别21种可能由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致病变种。 我们将这些预判和转录以及顺式调控的元件注释相结合,元件注释来自于包括静息态和兴奋态的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在内的原发性免疫细胞的RNA和...
上海生科院提出干细胞“免疫调节可塑性”新理念
干细胞是身体组织的源泉,它在机体发育和器官组织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又赋予它在再生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众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聚焦于干细胞通过分化为特定组织前体细胞发挥的“细胞替代”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如多发性硬化、心肌损伤等,可以不依赖于干细胞的直接作用,仅用干细胞产生的因子就有治疗作用。有趣的是在干细胞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人类身上发现海藻病毒,可能导致人类大脑活动减慢
该病毒被命名为ATCV-1,其第一次出现是在几年前的一个人类脑组织中,但是当时的研究人员并不能确定,其是在人死亡之前还是之后进入的脑组织。之后,在一项关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们的喉咙中微生物和病毒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又一次发现了它的踪影。来自马里兰的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儿科感染病专家Robert Yolken和他的同事们试图了解这些病原体影响人体的条件。起初,他们并...
塞尔基因与Sutro达成10亿美元免疫治疗药物合作协议
这次扩展的交易将加速这些ADCs的开发,ADCs是快速增长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领域的一部分,免疫肿瘤药物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治疗癌症。 两家公司合作的药物靶点包括比较热门的PD1和PDL1。包括默沙东、默克雪兰诺、百时美施贵宝及阿斯利康在内的几家制药公司也在这一领域开发药物,大家对这类药物治疗不同种类型癌症的潜能有很高的期望。 &ems...
《自然•免疫》:中国科大在天然免疫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周荣斌教授研究组、田志刚教授研究组与厦门大学韩家淮教授研究组合作,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发现坏死小体蛋白复合物RIP1-RIP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RNA病毒感染诱导的炎性小体活化及炎性反应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免疫学杂志《自然•免疫》上。 天然免疫系统及其诱导...
上海巴斯德所揭示人类重要肿瘤病毒KSHV逃逸天然免疫的新机制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KSHV)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肿瘤病毒,它与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 KS)、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 PEL)及多中心卡斯特曼病(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 MCD)...
基因泰克与NewLink签订癌症免疫疗法合作协议
最近公司宣布将与爱荷华州的生物技术公司NewLink公司合作进行癌症免疫疗法NLG919的早期研究。基因泰克希望通过与NewLink基因公司的合作将NLG919与罗氏开发的PD-L1药物结合起来。据公司透露,此次协议的金额将高达10亿美元之多。其中包括了一亿五千万美元的预付金和高达十亿美元的里程碑基金。除此之外,基因泰克公司还将对NewLink公司提供研究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人...
2014年度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在京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向为艾滋病防治作出特别贡献的外国科学家颁发纪念奖牌。 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向为艾滋病防治作出特别贡献的外国科学家颁发纪念奖牌。 ...
如果埃博拉月底袭击中国 你该怎么办?
埃博拉病毒就像个魔鬼,不,它就是魔鬼——像绞肉机一样绞碎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器官,让感染者不断口吐坏死的组织,最后五脏俱烂、七窍流血而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10月15日最新通报:全球已有8997人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4493人已经死亡。疫情已经从西非多国蔓延至美国等地,美国目前至少确诊了两例本土感染者——他们均为护士,被一例利比里亚籍赴美的埃博...
【科普】微生物类肿瘤靶向疗法发展简史
这两天中山大学颜光美课题组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virus M1 as aselective oncolytic virus targeting ZAP-defective human cancers”经各大媒体报道在网上火了起来。广大小白朋友们看到了各种报道不禁...
NEJM:个性化的细胞疗法实现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突破性治疗
最新的研究发现,对多次复发或不能响应标准疗法的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儿童和成人,在接受一个实验性的个性化细胞疗法-CTL019,有90%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揭示了CTL019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的突破性运用。该研究成果于这周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本次研究依赖于2013年12月发表在美国...
Nature:华科大教授联合美法专家发现“干扰素”两面性
干扰素分泌得少会不利于人体抵抗病毒,可干扰素分泌过多对健康也不是一件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张贤钦和美国、法国专家共同领衔的相关研究揭开了这一奥秘。1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张贤钦介绍,干扰素对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干扰素分泌减少对抗感染的影响,而他们的研究发现,干扰素持续过量分泌对健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