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0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衰老非基因突变!哈佛医学院首次证实表观遗传信息的丢失是衰老的主要驱动因素
近日,哈佛医学院David Sinclairr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Loss of epigenetic information as a cause of mammalian aging”的研究。这项研究工作表明,表观遗传信息的破坏导致小鼠衰老,而恢复表观基因组的完整性可以逆转衰老的迹象。这项研究是首个表明表观遗传变化是哺乳动物衰老的主要驱动因素的研究。 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Nature】新冠病毒的弱点找到了!波士顿大学联合哈佛医学院开辟消灭 COVID 新途径
2023年1月11日,美国波士顿大学、哈佛医学院、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了Omicron的弱点,表明NSP6蛋白突变是Omicron致病性较弱的重要原因,而刺突蛋白对Omicron的较低致病性的贡献微乎其微,开辟了一条消灭 COVID 的新途径,为未来疫苗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https://www.n...
【Gut】中山大学联合哈佛医学院揭示原发性和复发性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及助力免疫治疗
2023年1月3日,中山大学匡铭、赵强联合哈佛医学院Dan G. Duda在《Gut》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整合的“多组学”分析,包括全外显子组测序、RNA-seq、scRNA-seq、多重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体外功能分析,描述了两种不同类型复发性HCC的基因组谱和TIME。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复发时间早,复发时间不同,需要不同的免疫治疗策略。 http...
哈佛医学院研究首次表明:肥胖和糖尿病会降低新冠疫苗免疫原性
目前已批准的疫苗(包括SARS-CoV-2 BNT162b2 mRNA疫苗)对糖尿病或肥胖症患者并不那么有效。在针对SARS-CoV-2的mRNA疫苗投入使用后,有相关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尤其是哪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在接种SARS-CoV-2疫苗后,其体液和细胞反应显著降低。类似地,在肥胖的成年人(尤其是男性)中也观察到疫苗免疫原性的降低。总之,这些发现表明,代谢...
【Cell】不要乱吃止痛药!哈佛医学院发现疼痛的惊人保护特性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芝加哥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肠道中的疼痛神经元即伤害感受神经元在正常情况下调节保护性粘液的存在,并在炎症状态下刺激肠道细胞释放更多粘液。该研究论文于2022年10月14日在线发表在《Cell》上,研究详细阐述了复杂的信号级联反应的步骤。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
【Cell】清华医学院饶子和/娄智勇团队等发现生物界中RNA加帽的新机制
2022年10月4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饶子和教授、娄智勇教授团队与广州实验室、上科大等合作,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文章“A mechanism for SARS-CoV-2 RNA capping and its inhibition by nucleotide analogue inhibitors”,在新冠病毒中发现了一种生物界中全新的RNA加帽途径,阐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抑制该过程...
【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团队等合作揭示肝癌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
肝肿瘤中最常改变的原癌基因CTNNB1 编码连环蛋白β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团队合作揭示了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为肝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该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
【Nature】浙大医学院联合华师大:新一代CAR-T技术治疗取得重大突破
邦耀生物,华东师范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创建了一种二合一方法,通过CRISPR-Cas9生成非病毒,基因特异性靶向CAR-T细胞。该研究发布于《Nature》。这也是国内首个在《Nature》期刊发表的CAR-T研究成果。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40-y CA...
华人学者方羽满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他在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早已惠及全世界!
希望之城(City of Hope)成立于1913年,是独立的癌症、糖尿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的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中心,是骨髓移植和免疫疗法领导者。希望之城的转化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推动了全世界医学护理的进步。作为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定的综合癌症中心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创始成员,希望之城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治疗癌症“最好的医院”。 方羽满(...
【Nature子刊】使用单细胞多组学研究肿瘤细胞的新思路,哈佛医学院等顶尖级团队开创先河!
由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纽约基因组中心、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对从患者脑肿瘤中采集的数千个单个细胞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详细分析。这些发现,以及为获得这些发现而开发的方法代表了癌症研究的重大进展,并最终可能导致更好的癌症检测、监测和治疗癌症的方法。 正如研究人员9月30日在《Nature Genetics》...
《肿瘤早筛系列访谈》第2期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副院长陈锦飞教授: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迎接肿瘤早筛的蓝天
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肿瘤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于肿瘤来说,目前最好的防治策略就是早筛早诊,即早筛查、早治疗。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大部分肿瘤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治愈的最佳时机,这不但给许多家庭平添不幸,而且为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也使肿瘤早筛成了...
致敬!陈国强院士卸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强哥”已成“强叔”,圆满“毕业”!
2021年3月16日,陈国强院士正式卸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之职。担任医学院院长已经10年又4个月21天,3791个日日夜夜。 这十年,是修炼,是坚守,更是一份责任。陈院士始终相信:规则可以战胜也应该战胜潜规则,风骨可以战胜也应该战胜媚骨。 陈院士表示:在自己终于“毕业”之时,已经兑现“入学”时的庄严承诺...
【Nature】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苏冰教授课题组发现新型肠道间质细胞并揭示其在炎症过程中调控肠道干细胞损伤修复机制
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苏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MAP3K2-regulated intestinal stromal cells define a distinct stem cell niche”。该研究首次发现肠道干细胞底部存在一类被称为MRISC的新型肠道间质细胞(图1...
【快讯】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团队发表基于跨物种细胞图谱的谱系进化研究
郭国骥教授 细胞类型是多分子生物的基本单位。后生动物是由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类型组成的,如:上皮神经、肌肉、神经细胞等。细胞类型的数目和总类别伴随着物种进化而改变,细胞类型已经被当作“进化单位”,具有独立进化的潜力。细胞类型的演化是比较细胞生物学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物种进化进程中,关于细胞类型起...
【Science】哈佛医学院研发出可以检测各种病毒感染的智能手机系统!
今年,新冠流行席卷全球,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减缓下一个流行病传播的方法。最近有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智能手机系统,非医疗人员也可以使用该系统测试各种病毒感染。 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型病毒感染诊断技术,该技术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鉴定金属纳米颗粒标记的样本中的病毒,无需熟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Cell重磅:哈佛医学院发现,肥胖会抑制免疫细胞,加速肿瘤生长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或肥胖,从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280万。 实际上,肥胖既是一种特征,也是一种疾病,肥胖的人不仅生活不便、运动能力下...
【嘉宾风采】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将在第四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2020第四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um CMDF)、分子诊断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将于2020年12月3-4日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主任医师、...
【新进展】人体再生肝脏有望!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肝脏细胞可以在猪的淋巴结中再生
原位肝移植仍然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幸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通常会出现肝衰竭的不可逆和门静脉高压的不受控制,许多患者不被认为是移植的候选人。 近日,匹兹堡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证明,分离出猪的肝细胞并将其注入猪体内后,猪可...
【重磅】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COVID-19会损伤孕妇的胎盘,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根据西北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报道,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的病理学检测显示,16名在孕期检测COVID-19阳性的女士的胎盘中检测到了胎盘受损的迹象。 在胎盘中看到的损伤类型表明,子宫中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血流出现异常,这表明出现了COVID-19的新的并发症。这一发现有助于告知在大流行期间如何对孕妇进行临床监测。 该研究在...
北大基础医学院王月丹:如何看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例剧增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1月20日,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卫生部门的通报,北京和深圳分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例和1例,浙江发现5例疑似病例,武汉在18、19日两天内新增136例,截至1月19日2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98例,已治愈出院25例,死亡3例。 就目前新型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