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00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心血管科医生最帅的时刻!

2014-09-26

  血管科医师最帅的时刻——与听诊器的故事   健康心脏的显影   心脏内部的景象   来自供体的心脏   人工心脏植入  &emsp...

急救医生处境 是一个警醒

2014-09-26

  本报记者揭示了急救医生和120的实际处境,这与我们通常所想象的“白衣天使”形象不太相符,至少那种自豪感淡化了。日常的奔波操劳以及较低的收入、较小的发展空间乃至来自病患家庭的威胁等等,都让笔者心情压抑,这是危险的。当一份职业不能从现实操作中得到相当的鼓励和支撑时,无论社会评价有多高,它都会后继乏人。   来自病患家庭的威胁,作...

大医为人吴孟超

2014-09-26

  大医为人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吴孟超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

“距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医生”曹广(新华社中国网事推荐)

2014-09-26

  曹广(左一)与同事在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做手术(中国第23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供图)   近日,一名援助几内亚的中国医生用微博直播埃博拉疫情,并讲述了他与埃博拉“擦肩而过”的经历:身边同事被感染死亡,自己被隔离21天……一条条微博记录,引来网友关注。   这位被网友称为“距离埃博拉最...

“小大夫”的妙笔仁心(组图)

2014-09-26

  在鲁甸震区,何义舟的漫画为病床上的孩子带去了温暖。   图是何义舟在云南昭通医院为“小益”所画。   图是何义舟为鲁甸地震创作的“孩子不哭”系列漫画。照片、图片均由何义舟提供   本报记者 陈俊珺  ...

一天看了192个病人! 医生都不敢相信自己创下纪录(组图)

2014-09-26

  一天看了192个病人!   医生都不敢相信自己创下纪录 “社区首诊”一直难实现,南京大医院普通门诊越来越觉“压力山大”   唐春平9月19日的接诊量为192人 网络图片   昨天上午,在省人医心血管内科普通门诊等待看病的患者   下班后,...

分羹“轻问诊”:新浪微博推“爱问医生”

2014-09-26

  与“春雨医生”等专注医疗领域,具备庞大医生资源的互联网公司不同,新浪微博“爱问医生”凭借的是其庞大的潜在患者和医生群体用户,加上微博这一自媒体优势,以更加开放、更具传播性的特点进入到移动医疗领域,这一举措无疑将对“春雨医生”等专业移动医疗APP产生一定的冲击,也势必会在移动医疗领域分到一杯羹。   近日,新浪微博推出了“爱...

卫计委:远程医疗,医生禁诊断可做咨询

2014-09-26

  日前,卫计委发文限定远程医疗服务主体为医疗机构引起社会热议。业内有人士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医生个体将不能开展网络咨询、问诊等一系列服务。对此,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24日在接受中新网健康频道采访时表示,医生可以通过非医疗机构开展网上咨询服务,但是出于医疗安全考虑,诊断治疗必须在医疗机构进行。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确实应...

老太摔伤住院吃香蕉噎死 医院赔偿10万元

2014-09-25

  这是一个不幸的老太太,因摔伤住院,逐渐康复时,却因吃香蕉噎死。近日,这位老人的家属为此闹上法庭,经调解,医院最终支付10万元赔偿款。   老太太姓洪,今年78岁,今年8月7日,她不慎摔伤,导致左髋部疼痛。刚开始,老太太没太在意,以为疼痛过会儿就好了,但是,长达5小时无法活动,而且越来越痛。   于...

东莞:47所医院配民警 24小时值守保医护

2014-09-25

  记者23日从广东东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获悉,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东莞市卫生计生局与公安局联动,为二级管理以上的47所医院设立医院警务室,每所医院警务室至少配备1名专职民警或警长,实现24小时值守,快速出警,以打击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等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使得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护...

【惊为天人的画】一个医生在处方上的涂鸦

2014-09-25

  韦尔乔,1964年生于哈尔滨,学医,毕业后,分配在哈工大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因患肺癌于2007年8月29日医治无效不幸辞世。   因为他是一个职业医生,他的画儿,多数画在给患者开药的处方上了。尔乔没有学过一天画,他的画就是他的感觉。   韦尔乔是个天才。他本职工作是个医生,从来没有学过一天画。好多年前,他在佳木斯医学...

卫计委谈远程医疗新规:医生禁诊断 可做咨询

2014-09-25

  日前,卫计委发文限定远程医疗服务主体为医疗机构引起社会热议。业内有人士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医生个体将不能开展网络咨询、问诊等一系列服务。对此,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24日在接受中新网健康频道采访时表示,医生可以通过非医疗机构开展网上咨询服务,但是出于医疗安全考虑,诊断治疗必须在医疗机构进行。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确...

治鼾!医生在自己舌头上动刀

2014-09-25

  医生亲自动刀,在自己的舌头上做手术?这是在作秀吗?昨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处获悉,该院睡眠中心张湘民教授团队完成了一例特殊的鼾症手术——“舌背弹性牵拉术”,这是目前治疗鼾症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与以往手术不同的是,张湘民在术中兼任手术医生和病人两个角色。在麻醉医师和助手的协助下,他通过自己发明的3D显微摄像系统和高清电视,给自己进行低温等离子舌痛...

虚假医学信息泛滥的时代或将终结

2014-09-25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   小编今天下午从2014世界心脏病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医生如何更好地进行患者教育的问题,卫计委表示,已与百度开展合作,邀请权威专家编写医学词条,未来将逐步建立权威的医学信息权威平台,改善网络不实医学信息泛滥的情况。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提出,现有环境...

看病 认和尚还是认庙

2014-09-25

  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好口碑的医生和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到底哪个对患者更重要?熟悉自己病情的医生换了单位,患者该怎么办?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疑难杂症患者,就诊选择时又该有哪些不同的侧重?   1 对硬件没要求可“跟”医生   老病号总看某位医生,忽然医生换了工作单位,该不该继续找这位医生呢...

陆颖理:好医生必须懂科研

2014-09-25

  陆颖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华糖尿病学会委员,上海市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糖尿病康复协会常委,上海市内分泌分会委员,上海市大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评审委员兼秘书,上海内分泌疑难病例学组成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

一起来找笑点

2014-09-25

  近逛知乎,看到一张很有创意的图片,点赞量也奇高,可是小编先问问,你眼中这张图的笑点在哪里?千万不要告诉我,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

“医学博士版”看病指南靠谱吗?专家逐条解读

2014-09-25

  “医学博士版”看病指南靠谱吗?专家逐条解读   南京专家坦言,周一上午医院确实人多。 资料图片   “医学博士版”看病指南靠谱吗?专家逐条解读   悄无声息病人   更可能有生命危险 &em...

在手术中醒来,是什么感觉?

2014-09-25

  对于病人和麻醉师来说,术中觉醒一定是全身麻醉过程中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一篇发表在《麻醉学》(Anaesthesia)上的报道指出,大约每1.9万个病人中,会有1例在进行全身麻醉过程中会出现术中觉醒的状况。术中觉醒(AAGA,accidental awareness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是指病人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突然恢复了...

医院如果误诊 该不该赔偿患者?

2014-09-25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从安徽来滨州打工的张先生(化姓)近日联系本报律师说法栏目,称不久之前他到附近一家医院做了包皮手术,在手术前检查身体时,医生对其生殖器官上的几个小疙瘩有疑虑,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先生做了进一步的检查,然后被医生告知患上了尖锐湿疣,是性病的一种。   得知这个消息,对张先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