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0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Lancet子刊】瑞金医院李燕团队揭示降压治疗对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保护的疗效
2024年7月18日,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李燕团队在期刊《The Lancet e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for target organ pro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sked hypertension (ANTI-MASK): a mu...
苏佳灿教授团队:类器官细胞外囊泡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种由细胞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且无法复制的无细胞体系,具有稳定的载药能力、特殊的纳米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是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的新型药物递送载体。苏佳灿教授团队在EVs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已经发表了多篇EVs相关的高水平论文。但动物来源的EVs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产量低、临床转化难、难以改造等。针对这一痛点,苏佳灿教授...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刘帅团队开创新途径:脂质纳米颗粒助力器官靶向mRNA治疗!
2024年7月5日, 浙江大学药学院刘帅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Reformulating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organ-targeted mRNA accumulation and translation”的研究论文。团队通过消除胆固醇和磷脂,保留LNP功能,并赋予名副其实的靶向性,来创新LNP递送技术。...
Mil Med Res (IF 21.1):苏佳灿教授联合张英泽院士:揭秘骨-器官轴交互影响
骨骼不仅是身体的结构支撑器官,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关注骨骼在调控全身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理解骨骼与其他器官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需要从双向交流的视角来研究其分子机制。传统的研究方法在揭示骨骼的生理功能和其对其他器官的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解析骨骼与其他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兴的研究方法,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外囊泡...
【干细胞、类器官模型与精准化医疗论坛日程】第六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诚邀您的参与!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为了加强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促进肿瘤基础研究、转化与临床研究深入发展,“第六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暨第五届中德双边论坛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年会”将于2024年6月14-16日在上海召开。 本届大会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
直播倒计时1天 | 与行业大咖一起奏响类器官培育&单细胞空间多组学交响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新技术驱动创新 行业领军者洞悉先机 带来一场前沿类器官培育 &单细胞空间多组学奇妙交响乐 精彩不容错过! 这些深耕生物科技行业的大咖们,将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锁定 2024 年 5月14日 星期二 下午 14:00 一探究竟! 直播详情 ...
苏佳灿团队最新Bioact. Mater.成果:初代软骨类器官促软骨修复研究
骨关节炎(OA)作为一种全球普遍的软骨退行性疾病,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负担。现有治疗手段难以有效实现关节软骨修复。近期研究焦点转向了体外培养的软骨类器官,它不仅能够模拟天然软骨的功能,还能促进宿主组织的修复,为软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提供了创新策略。尽管如此,目前普遍采用的类器官培养基质,如Matrigel,因其来源动物、批次间差异以及成分不透明性等问题而受限。鉴于此,开发具有高度可控...
重大进展!王红阳院士等团队发文:助力肝胆肿瘤类器官前沿发展
2024年1月25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陈磊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共同通讯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题为“Integrated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obiliary tumor organoids provides a potential landscape of pharmacogenomic interac...
苏佳灿教授团队2023年论文合集:类器官与器官芯片专题
1.人工智能驱动的类器官构建、分析与应用 Bai L, Wu Y, Li G, Zhang W, Zhang H, Su J. AI-enabled organoids: Construc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Bioact Mater. 2023 Sep 16;31:525-548. doi: 10.101...
“肿瘤”新靶点!类器官鼻祖“Hans Clevers”团队最新研究发布
12月1日,类器官鼻祖“Hans Clevers”团队在期刊《Cancer Cell》发表题为“Druggable growth dependencies and tumor evolution analysis in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of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from multiple body sites”的研究论文,研究...
“类器官之父”Science发文:类器官+CRISPR 控制肠内分泌分化的关键抑制因子
10月26日,Hans Clevers 团队(林琳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Unbiased transcription factor CRISPR screen identifies ZNF800 as master repressor of enteroendocrine differentiat...
一场直播,带您解读类器官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类器官(Organoids),是一种基于 3D 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建立的与体内的来源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的一种模型。 这种 3D 体外培养系统可复制出已分化组织的复杂空间形态,并能够表现出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其周围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位置形态。而其本身又能与体内分化的组织器官具有相似的生理反应,与来源组织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目前 3D 类器官培养技术已经成功培养出大...
【直播倒计时1天】出类拔萃,创新技术助力类器官研究与应用转化 网络研讨会
类器官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类器官可以在结构和功能上模拟真实器官,并能够长期稳定传代培养。由于其具有能高度模拟体内环境,并在体外展现真实器官的三维构造及生理功能,使得建立器官研究模型以及实现器官移植具有巨大前景。目前类器官技术已在疾病研究、肿瘤药敏、临床免疫、药物毒理、再生医学等多学科领域中已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并将...
【网络研讨会】出类拔萃,创新技术助力类器官研究与应用转化
类器官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类器官可以在结构和功能上模拟真实器官,并能够长期稳定传代培养。由于其具有能高度模拟体内环境,并在体外展现真实器官的三维构造及生理功能,使得建立器官研究模型以及实现器官移植具有巨大前景。目前类器官技术已在疾病研究、肿瘤药敏、临床免疫、药物毒理、再生医学等多学科领域中已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并将...
哈佛器官再生科技正式在美启动食道再生产品临床试验
2023年7月18日,生物科技公司哈佛器官再生科技(Harvard Apparatus Regenerative Technology,股票交易代码:HRGN)与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和世界知名医院梅奥诊所(Mayo Clinic)合作,正式宣布启动其食道再生产品的临床试验,并开始在美招募病人。 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食道再生产品的首次正式人体临床试验,也将成为食道再生技术在医学临床领域...
【日程发布】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将于08月11日在海南三亚举办,免费报名中!
论坛背景 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生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作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生物技术,类器官技术和细胞技术在发育生物学、精准医疗、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基因编辑、疾病建模、以及药物毒性、药效试验、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疗、健康促进等方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科技...
福利来啦!《类器官理论与技术》免费送给从事类器官相关领域的你,赶快领取,手慢则无!
《类器官理论与技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12月出版,主编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苏佳灿教授。 福利来啦!!!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点击查看详情)将于2023年08月10-11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现场免费赠送30本主编签名版《类器官理论与技术》的福利,申领方法,在下方二维码处报名参加论坛,备注:申领类器官书籍,审核...
新突破! 大连化物所秦建华团队开发多器官芯片技术探究新冠感染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2023年6月22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秦建华团队及合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题为“Blood–brain-barrier injury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duced by SARS-CoV-2 in a lung–brain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