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剪掉HIV病毒基因 根治艾滋病

2015-04-21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高效且多变的逆转录病毒。一旦病毒将其DNA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它即拥有很长的潜伏期,可以保持休眠和隐匿状态达数年之久。   虽然医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搭配使用的鸡尾酒疗法来控制病毒,但若停止治疗,病毒即可恢复活力。   为了使潜伏中的艾滋病病毒失活,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Un...

中国首次发现致兔唇基因 或可帮助孕妇检测预防

2015-03-19

  记者昨天获悉,清华大学与中国生物芯片工程中心等机构的科研人员,首次在遗传基因中发现一个可能导致中国人出现唇腭裂的重要位点。此前外国专家找到的位点,只对西方人种有致病可能。相关论文昨天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基于这一重要发现,未来有望研制出生物芯片,用以检测从孕妇体内采集的婴儿血液,评估孩子出现唇腭裂的...

科学家发现抗艾滋病基因 可捕捉隐藏体内病毒

2015-02-04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近日报道,专家发现,某些人虽然暴露在病毒环境中,但是天生对艾滋病具有抵抗力,他们之所以不会染病是因为一组基因将HIV病毒灭活。识别它们的基因序列将有助于研发新的艾滋病治疗方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基因和免疫》杂志上。   专家发现,基因变体C4BPA和CR2可以保护机体免受HIV病毒感染。为此,研究人员检测了...

解救单身基因 世纪佳缘联合中科院开展“基因配对”计划

2014-12-30

  周围人都出双入对,唯独你形影相吊,为什么单身的总是你?,没房?没车?没钱?“三无”产品已经不再是单身的理由,或许都是“单身基因”惹的祸。近日,中国最大的婚恋交友网站世纪佳缘宣布,将联合中科院科研团队开展“基因配对”计划,试图通过性格基因检测,帮助单身族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提高“脱单”率。   基因配对帮“单身基因”找到丘比特之箭   不久...

中国科学家新发现乳腺癌致病基因 将改变传统诊疗方式

2014-11-05

  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已成为红颜“第一杀手”。记者从江苏省肿瘤医院了解到,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完成攻关,这一由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参与完成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乳腺癌患者血液中新的癌基因UHRF1的检测意义,通过血液检测该基因可以更早...

NTURE:科学家发现乳腺干细胞表面标记基因 有助治疗疑难乳腺癌

2014-10-21

  乳腺干细胞比想象中更复杂   乳腺癌是一种复杂疾病,有多种分型。部分分型能够采用激素抑制方法治疗。最棘手一种叫做“三阴性”,至今没有针对性疗法。这种分型占到乳腺癌病例的20%。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艺介绍,“三阴性乳腺癌”是最棘手的一种病症,它的病症比较“内向”——不表达相应的激素受体和生...

云南:百余医疗机构可检测基因 患病风险提前知晓

2014-04-18

拨打电话,工作人员将采样器送上门。 拿到采样器后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在家里完成取样,然后通知工作人员来取样。 第二天在网上查询检测结果。 这就是堪称医学检验新潮流的“基因检测”,它打破了在大医院排队化验的传统检验模式,让检验在不排队、不出门的情况下轻松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实验室医学检验效率和准确性相对低下的现状,...

千山药机:6000万元控股宏灏基因 加码基因检测业务

2014-02-06

      千山药机1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于当日与湖南宏灏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宏灏基因”)及其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以自有资金收购宏灏基因的部分股权,并通过增资的方式最终实现持有宏灏基因不低于53%的股权,合计对价不超过6000万元。   千山药机称,公司收购宏灏基因并对其...

Nature:新方法剔除“水分”基因 肺癌相关基因由450个减少...

2013-06-19

在我们发现的基因中,有这样一些“可疑基因”:它们产生的突变似乎与肿瘤有关,但是研究人员查遍整个癌症基因组数据却对它们无法解释。例如,为什么参与嗅觉的基因产生的突变与肺癌有关? 发布在自然网站上的一项对癌症基因组数据的研究通过分析突变速率在基因组中的不同位置怎样变化,终于剔除了这些以及其他原本以为和癌症有关的可疑基因。结果是惊人的:在一...

50人中1人携SMA基因 产前基因检测可有效预防

2013-05-16

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发病率为1/6000~1/10000。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SMA是头号的遗传病杀手。但目前许多患者的家长,甚至很多医院或医生对SMA都不了解,导致SMA的误诊率及患儿出生率极高。由于这种疾病暂时没有效的治疗办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的张成教授呼吁,准备生育的夫妇,最好能先做基因检测,...

日本发现分解透明质酸基因 有助对抗皮肤老化

2013-03-21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透明质酸的新分解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抗皮肤老化的新技术,以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的方法。 透明质酸是一种胶状的氨基多糖酸,存在于组织间、关节头的滑液中和眼球内的玻璃质中,起到黏合、润滑和保护的作用。透明质酸新陈代谢速度很快,如果合成和分解之间的平衡失调,皮肤中的透明质...

孕前情绪:影响基因 关系到下一代的发育

2013-03-05

             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由快乐、抑郁以及其他心理状态引发的激素和化学物质的分泌能够影响精子和卵子,从而在怀孕期间造成孩子长久的改变。   情绪影响基因   医学家哈拉博·布凯表示,当人们处于不同的情绪之中时,大脑会分泌出许多种化学物质,这些物...

Nature Com.:华人体内存在特殊基因 易感染H1N1流感病毒

2013-02-01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31日消息,中国和英国科研人员发现,华人容易感染H1N1流感病毒,这同一个基因(RS12252-C)有关。这也说明为何新流感病毒总是先在亚洲出现,这项新发现也有助于医生尽早找出高风险人群。 领导这项研究的英国牛津大学人员在《自然—通讯》期刊中发表了这一结果,他们指出因为具有这个基因,华人感染H1N1流感后,病情加重的风险...

达安健康:牵手华大基因 共同推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

2012-12-09

<img class="aligncenter" src="http://www.daanhealth.com/upFile/20129/20129271135180.jpg" alt="" border="0" /> 为拓宽公司的业务范围,达安健康和深圳华大基因合作开展无创产前基因筛查项目。为尽快促...

爱尔兰发现新的癫痫触发基因 有助开发抗癫痫新药

2012-12-09

<div>每1000个人中有5~10人患有癫痫。癫痫的终生患病率高是因为很多患者一生中只发生过一次癫痫发作,而极少数人死于癫痫。过去的十年间,工业国家中儿童的癫痫发病率下降,而成人发病率升高。</div> <div id="contentText"> 目前,在爱尔兰大约有37000人患有癫痫。神经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新的与癫痫相关的基因...

安利纽崔莱蛋白粉被曝用转基因 依赖性如海洛因

2012-12-09

<div> <div><img src="http://shipin.people.com.cn/NMediaFile/2012/0822/MAIN201208221502000503820404994.jpg" alt="" /></div> </div>   最近,主题为"从今早...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发现青光眼新易感基因

2012-12-09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专电 近日,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合作研究的一项研究成果于2012年10月刊登在美国眼科学会官方学术期刊《眼科学》杂志上。这一研究成果证明,青光眼这一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其病因可能并不仅仅局限在眼部,颅脑压力的改变可能也是导致青光眼的重要原因。 <!--more-->     王宁利教授等中国学者继2010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