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80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RISPR立新功:“熊猫血”不再怕,使用CRISPR基因编辑增强红细胞输血相容性
4月26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科研人员在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杂志发表题为:Enhancement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compatibility using CRISPR-mediated erythroblast gene editing的论文,通过CRISPR基因编辑红细胞...
重磅!这是史上性价比最高的癌症疫苗!
随着宫颈癌疫苗的上市,人类抗癌斗争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其他癌症疫苗的探索也是从未间断。近日,研究者研制出了一种新的癌症疫苗-肽疫苗,其超高的性价比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众所周知,大多数癌细胞并非外来的,而是正常细胞发生某些突变时产生的,所以,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也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的。当今社会,免疫治疗已经变成了为数众多...
上海交通大学冯传良教授课题组在仿生手性水凝胶对细胞选择性黏附领域的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近日,《德国应用化学》以“The Cooperative Effect of both Molecular and Supramolecular Chirality on Cell Adhesion”为题,在线报道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冯传良教授课题组在仿生手性水凝胶对细胞选择性黏附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
警惕了!基因突变大大增加男性乳腺癌风险!
遗传学专家表示,有5%到10%的癌症是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5%到10%,这种情况在某些种族中更为常见。 如果一个男性有BRCA突变,那么他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00倍。而且,不仅仅是乳腺癌,BRCA突变还会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而且是在很年轻的时候...
基因检测最近火上天!但是它却无法告诉你这7件事,绝大多数人的个性化基因测序结果根本没有预测价值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生物学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并将其科技技术运用于生活当中并逐渐提升对自我的关注。甚至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体检,都能够细致到基因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基因测序这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身体是怎样的状况。 你考虑过检测自己的基因吗? 现在在美国或中国随便就可以找到一家...
轰动性成果,1天连发4篇Science,阐述CRISPR技术在临床上诊断的应用,张锋居然贡献了2篇(详细解读,值得收藏)
iNature:2018年4月27日,4篇CRISPR技术在临床诊断相关应用的文章同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这也是CRISPR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前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4篇Science文章分别是:Doudna等研究组发表了题为“CRISPR-Cas12a target binding unleashes indiscriminate single-stranded DNase a...
肥胖致癌!神药阿司匹林或可抑制肥胖相关性癌症发生!
这种癌症预防现象被称为上皮性抗癌(EDAC)。 然而,关于EDAC在致癌过程中是否减少以及如何减少,目前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高脂饮食(HFD)可显着减弱转化细胞的消除频率。 该过程涉及脂质代谢和慢性炎症。肥胖可以显著影响正常细胞和转化细胞之间的竞争性作用,进而产生致癌作用。 惊喜地是,阿司匹林可显着促进上皮组织清除转化的细胞。 这么说来,...
Foundation Medicine新型液体活检测试获突破性设备认定
今日,Foundation Medicine宣布美国FDA为其新型液体活检测试颁发了突破性设备认定(以前为Expedited Access Pathway计划)。该测试是FoundationACT®的扩展版本,将包括超过70个基因和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用于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血液肿瘤突变负荷(bTMB)。如果获得批准,该测试将成为首个FDA批准的结...
健康肠道菌群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免疫学领域的先驱Elie Metchnikoff曾经说过:“死亡始于大肠”(death begins in the colon)。同样,健康也始于大肠。 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活性微生物,重达1.5公斤,它们共同分享我们所吃的食物,并在我们的身体内找个地方住下来。作为回报,这些微生物...
挑战权威还是偏离主流?颠覆性研究或将证明神经信号是机械波
就职于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的托马斯·亨伯格(Thomas Heimburg),是一位研究量子力学和生物物理的物理学家。然而,他却希望推翻很多神经科学教科书上的内容。在亨伯格看来,神经元之间通过类似于声波的机械波通信,而电脉冲只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假如亨伯格的理论得到证实,那将从根本上改写生物学。《...
ctDNA-NGS试剂盒性能验证研究斩获AACR口头演讲,专家解读研究意义
4月15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2018年年会液态活检分论坛(mini symposium: liquid biopsy1) 现场,聚集了诸多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Guardant Health、Inivata、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等知名企业...
2018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要点
2018 CSCO月21指南会于六朝古都南京盛大开幕,近千名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临床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研究结果,见证指南更新。 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相关要点。 CSCO 指南:四大更新八大发布 本着“兼...
《Cell》!麻省理工张锋教授遭遇最强竞争对手!革命性突破!基因编辑超强新成员横空出世取代RNA干扰技术
纵观如今已经取得爆发式增长的基因编辑领域,最火热的除了Nature十大人物、著名华裔科学家哈佛大学David Liu团队开发的单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ing)以外,另一CRISPR-Cas家族的明星分子-Cas13a绝对榜上有名。 Cas13a尽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然而,却不想突然蹦出一个它的孪生兄弟:Cas13d,来和它一争高下。 ...
王红阳院士解读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
王红阳院士项目解读现场 4月22日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与咨询中心/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研讨会在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上海嘉定区前炬路366号)隆重举行。 ...
2018CSCO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发布、AACR&ELCC会议动态汇总
1 FDA批准Opdivo+Yervoy联合免疫疗法用于既往未接受治疗的中高危晚期肾细胞癌 美国当地时间4月16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FDA批准了Opdivo+Yervoy联合免疫疗法用于既往未接受治疗的中高危晚期肾细胞癌。此次批准是基于CheckMate 214的结果。CheckMate-214是一项3期、随机、开放标签的试验,用于评估Op...
《JCI Insight》:重磅!肥胖相关性肠道菌群才是骨关节炎的真正原因!
有调查显示,肥胖者易得骨关节炎,生活中有接近一半以上的骨关节炎患者都是因为肥胖患上的。过往我们普遍认为肥胖患者为保持重心,很容易发生膝部内翻畸形,使膝关节两侧间隙负重不平衡,导致退行性病变,而最新的临床和动物研究结果表明,骨关节炎与肥胖的深层关联或是与肥胖患者全身和局部炎症增加有关。另一方面,研究已证实,肥胖症炎症反应的激活多是由肠道菌群的移位引起。...
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项目!向肝癌早诊早治迈进一大步!
4月22日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与咨询中心/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瑞基因)共同发起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研讨会在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上海嘉定区前炬路366号)隆重举行。杨胜利、闻玉梅、王威琪、宁光、王红阳等多位院士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
【一图解读】母亲肠道菌群对婴儿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对母亲来说, 最大的心愿就是宝宝健健康康成长。 尽最大的努力, 为孩子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也默默地在呵护肚中的小宝宝。 前言 日前,2篇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上的高分文章,带大家了解孕期独特的免疫系统和菌群,看母亲的营养和菌群特...
肿瘤患者怎么吃终于有答案了!国家卫计委颁布《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
美医医疗-由美国好大夫医生集团在中国投资建立的全球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是一个公益服务平台,您支付的费用为医生的会诊费和可能产生的翻译费用,无中介费。 肿瘤患者到底吃什么,应该怎么吃?这是每一位癌友都会遇到的麻烦。尤其在中国,“食疗”这一主题颇有些被神化的味道,五花八门的食疗流言让肿瘤患者及家属们苦不堪言…… 据调查显示,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
【基因人生】半数人携带“同性恋基因”,家族越大,后代同性恋的可能性越大
1993年,美国遗传学家哈默(Dean Hamer)首次提出“同性恋基因”(gay gene)理论。当时,哈默等人调查了40名男性同性恋者,提取其细胞做基因检测。他们发现,这40人中,有30多人X染色体中具有相同的Xq28基因,因此认定Xq28基因可能控制着男性同性恋行为和趋向。到了2014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敦医院西北研究所学者阿兰•桑德尔斯(Alan R. 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