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新发现】前瞻性队列研究:痴呆症的诊断有了新生物标志物
老年痴呆症的进展有标志性三重特征——淀粉样斑块病变、进行性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元内tau蛋白的异常积聚。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发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一氧化氮(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确定的介体作用,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内源性抑制剂。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作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血液标志...
【新发现】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或有助于筛查老年痴呆
研究人员早先就发现了与AD有关的血液样本标志物的变化。研究人员观察到标志的强度不仅受到疾病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年龄、性别和APOE基因型的影响(已知该基因型与患AD的风险有关)。 近日,弗洛里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和墨尔本大学阿兹海默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这项研究旨在发现血...
CTM期刊 |红细胞的microRNAs作为生物标志物可以靶向多发性硬化易感基因
2020年4月10日,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澳大利亚 Jeannette Lechner-Scott 教授团队的最新成果 “ Erythrocyte microRNAs show biomarker potential and implicate multiple sclerosis susceptibility genes ...
揭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面纱——如何通过代谢组学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慢性的、让人逐渐疲乏无力的自体免疫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随意肌的受累。如果不加以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会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对于重症肌无力还没有发现较稳定的生物标志物。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和生物标志物来提高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近日,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生物标志...
【盘点】肿瘤常见生物标志物之:胃癌
文章导读 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胃癌死亡病例占全球同期胃癌总死亡数的40%以上。目前的研究显示胃癌筛查是减少胃癌病死率有效的策略之一。利用胃癌生物标志物代替胃镜筛查,可达到更高的普及率,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介绍了胃癌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研究概况。 CA与CEA 糖类抗原199(CA19-9)是一种对...
肿瘤常见生物标志物之:肺癌
文章导读 肺癌被认为是全球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有效率十分必要。发现高效肺癌生物标志物运用于临床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有研究前景的肺癌生物标记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的/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
肿瘤免疫治疗的风向标——生物标志物大盘点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诸多临床研究已证实肿瘤免疫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与此同时,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也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 2018年12月16日召开的2018 CSCO肿瘤免疫治疗年会暨第二届广州国际肿瘤免疫治疗论坛上,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肿瘤科的苏春霞教授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盘点...
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四大值得关注的趋势
标准化和验证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检测免疫治疗的疗效,辅助确定从现有治疗获益的患者。然而,恶性肿瘤的内在特征,如异质性,可塑性和多样性为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研究人员在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以下四个趋势值得关注。 应用最新技术研发生物标志物 目前已经发现成千上万个生物标志物,但是仅有一小部分作为FDA批准药...
GUT : 肠道微生物组分分析可以作为早期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背景: 本项研究希望能探明肝细胞癌(HCC)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征,并借此评价微生物组作为HCC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方法: 研究人员前瞻性地从中国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收集了486份粪便样本,最后共有419份样本完成了Miseq测序。研究人员对75例早期HCC,40例肝硬化和75例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组进行了分析,对微生物标记物和构建的HCC...
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四大值得关注的趋势
标准化和验证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检测免疫治疗的疗效,辅助确定从现有治疗获益的患者。然而,恶性肿瘤的内在特征,如异质性,可塑性和多样性为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研究人员在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以下四个趋势值得关注。 应用最新技术研发生物标志物 目前已经发现成千上万个生物标志物,但是仅有一小部分作为FDA批准药...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日前,《中华病理学杂志》上正式发布了国内首部针对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专家共识——《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由分子病理学组专家和国内多位知名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共同完成撰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重磅!牛津肿瘤生物标志物公司宣布同宁波梅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总部位于英国的牛津肿瘤生物标志物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让癌症患者能够从个性化治疗中获益的检测产品研发公司。2017年3月,宣布同中国宁波梅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战略合作。 合作内容包括梅傲生物公司将获得OCB的三项技术许可,ColoTox (畅乐妥,氟尿嘧啶药物毒性预测), ColoProg (畅乐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预测), ColoPredict (畅乐普,结直肠癌遗传性患...
第三届生物标志物研讨会将于本周五在上海召开
会议简介 会议时间:2017年04月21日~22日 地点:上海好望角大饭店 主办单位:生物谷 签到安排 4月20日 10:00-20:00 全天签到,地点:好望角大饭店一楼大堂 4月21日 07:30-09:00 签到,地点:好望角大饭店五楼承嘏厅 会议特色 促进生物标记物检测发...
中美联合临床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与研究进展培训班 微生物专场
人体内有大约1000万亿个微生物,总数比人体自身细胞还多10倍。这些微生物的编码基因总量大约是人类编码基因数目的50-100 倍,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与人类的众多慢性疾病相关联,包含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一直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另外,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据统计我国部分地区15岁以上...
癌症康复后还会得白血病!?新生物标志物帮你拒白血病“千里之外”
继发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致命的癌症。即使是看似已成功治愈的癌症患者仍有可能在几年后出现白血病,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为治疗相关的髓系肿瘤(t-mns)。尽管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导致t-MNs发生的危险因素,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利用克隆造血也许可以预测癌症患者在治愈后是否会出现白血病。 t-MNs一直被认为预后非常差。研究人员发现,克隆造血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
循环MicroRNA:下一代肿瘤生物标志物
对于不同癌症患者,已有研究发现其血液循环中的游离核酸存在肿瘤特异或相关改变。微小RNA(miRNA)是一类转录后调节基因的短非编码RNA,其在发育和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致癌或肿瘤抑制性调节因子。 近些年,循环血液中miRNA表达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2008年美国研究者首次报道了循环miRNA有潜力成为实体瘤的新型标志物。之后通过血浆或血清非侵入性获取循环miRNA激...
蛋白生物标志物的优化和验证
通过前期的早期初筛,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会筛选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部分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这些蛋白需要经过进一步的优化,寻找到与疾病或某些通路有关的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进一步缩小蛋白范围,这时就需要使用结果更为准确的蛋白定量或鉴定工具。 经过优化后,需要对得到的更小范围生物标志物进行大样本量的验证,最终确定哪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者用来评价新药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
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肿瘤、代谢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尤其是肿瘤,是一个有很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只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蛋白进行检测,无法对疾病进行整个系统的研究。在生物标志物发现初期,应该对多种可能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或分子进行全面筛选。传统的单因子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科学工作者日益增多的筛选需求,而高通量检测工具可同时对多种蛋白或分析物进行检测,实现了高通量筛选和定量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早期筛查。 为什么...
可可化合物与某些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改善有关
在最近的一些研究中,研究员们采用各种实验方法表明可可(称为黄烷醇的化合物)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这个消息对于巧克力爱好者来说,应该会带来很大的惊喜。现在对可可消费的1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发现的真实性,并得到了一些证据支持。 “营养杂志”中的荟萃分析对19个RCT的综合证据进行了评估,研究的重点是与使用可可豆含量可忽略不计的产品相比,食用富含黄烷醇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