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15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基因组研究探秘膀胱癌
日前,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TCGA)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报告称,他们确定了一种主要的膀胱癌形式的新潜在治疗靶点,其中包括疾病中遭到破坏的一些重...
中科院-二军医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召开院长办公扩大会议
1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办公扩大会议在第二军医大学召开。会议由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二军大校长孙颖浩少将主持。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院长、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院士,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二军大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顾申大校等及各转化医学研究...
癌症免疫疗法先驱Allison:获2014圣·乔奇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日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基金会(Nationa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NFCR)宣布将第9届圣.乔奇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Szent-Györgyi Prize for Progress in Cancer Research)授予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免疫学学院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
日报研究:动脉硬化或与 DNA 片段甲基化有关
动脉硬化被认为是心梗、脑梗的主要原因。日前,来自日本三重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 DNA 片段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以基因为目标的动脉硬化治疗药物。 &n...
中科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召开
2014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副秘书长吴建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资产事业部总经理孙继光、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许瑞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动物所所长康乐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吴建国宣读理事会成员名单。理事会由...
湘雅医院研究发现:基因诊断可提前干预耳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6日透露,该院与解放军301医院合作研制的系列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及配套产品,成功实现耳聋从不可预防到可预防的突破。 据《2012年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数据显示,听力障碍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据统计,中国听力残疾者高达2780万,占全部残疾人数的28%。其中,300万重度耳聋患者中约80万为7岁以下儿童,每年新增耳聋患儿...
从FitBits到临床研究:大数据会如何改变医药行业
大数据将如何改变医药行业?我们应如何改变医疗系统的运作方式,才能使大数据方式行之有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雅典娜医疗创始人、Medidata公司总裁等生物医药行业的知名人士对此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所谓大数据就是可用的大数据集以及对它们加以分析的能力。其他行业正在朝着将更多数据转移至云端的方向发展,将它们储存在远程而非内部服务...
研究显示:异性的诱惑使男人变得更加暴力?
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拉拉队的缺失有可能影响比赛的质量。 随着假日赛季的到来,各种大学碗赛也一如既往地纷纷上演。既有“玫瑰碗”(Rose)...
日本新研究:ABCG2基因变异增加痛风风险
日前,来自日本防卫医科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确认了一个名为 ABCG2 的基因与痛风有关,它如果变异会导致肾脏处理尿酸的功能异常,从而增加患上“高尿酸血症”的风险,而高尿酸血症经常是痛风的前奏。相关研究论文刊...
日本新研究:揭示为什么挠痒会让人舒服
大家都知道挠痒时常会感到特别舒服,日本一项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机理,即挠痒会激活大脑中的“奖励系统”,从而使人觉得舒服。 日本生理学研究所(NIPS)的望月秀纪等人近日在美国《神经生理学杂志》(Jou...
肺癌转化医学研究:未来中国将是领潮儿 个体化治疗是重点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中国在肺癌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进入21世纪后,随着肺癌驱动基因研究的逐步深入,肺癌靶向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中国成为肺癌研究领域的大国。那么这些进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针对中国肺癌临床研究和个体化治疗的现状,媒体编辑对陆舜教授进行了专访。&n...
新研究认为:冥想可改变基因表达
过去一直认为冥想技巧可以帮助纾压,对心理健康很有好处。美国、西班牙、法国最新研究发现,冥想会改变基因表达,进一步提升生理健康、增强身体修复能力。 研究团队以两组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成员经过一整天密集练习而知道一些冥想技巧,另一组成员没有经过训练,只进行静态活动,不说话。两组成员分别进行八小时冥想、静态活动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进行冥想...
基因治疗:研究人员首次将基因组编辑技术纠正遗传缺陷
研究人员首次将基因组编辑技术 CRISPR 运用于人类细胞,距离现在还不到 1 年的时间。很快地这一技术便已星火燎原。现在来自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荷兰 Hubrecht 研究所的两个独立研究小组证实,可以利用 CRISPR...
基于纳米孔的第三代测序技术研究获新突破
典型的纳米孔测序过程示意图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低NaCl浓度下长链DNA更利于纳米孔测序,这为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这篇名为“链长对DNA构象及摩擦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2013年第12期,从摩擦学角度初步探讨了不同链长DNA在纳米孔测序过程中的构象及摩擦行为的变化,由西南交通大学机械...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中美冠科联手开展肿瘤转化医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为"药物所")和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冠科")日前宣布,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开展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双方将在冠科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研究基地共同打造人源化小鼠临床研究转化中心,中心暂定名为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美冠科人源化小鼠临床研究转化中心。该战略合作...
郴州市一院:建立全国地市级医院首家转化医学研究所
近日,全国地市级医院首家转化医学研究所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揭牌。在挂牌仪式上,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程京院士指出,转化医学是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要模式,但目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脱节,制约着转化医学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密切两者的结合。 程京院士认为,...
大脑新研究:揭示“冲动是魔鬼”的深层机制
当青少年在一项常规的冲动测试中成功抵制冲动时,他们的大脑中负责约束管制的区域会明显表现得更加活跃。图片来源:神经科学协会 为什么青少年,尤其是男性,犯罪率比成人还高?一种解释是:作为一个...
颠覆性的研究:“垃圾DNA”也能编码蛋白
日前,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报告称,他们利用一种新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发现了接近一百种编码蛋白质的人类新基因区域。其中许多的区域都是所谓的假基因(pseud...
卫计委肿瘤个体化治疗分子诊断研究基地 落户郑大一附院
近日前,“卫计委科技中心肿瘤个体化治疗分子诊断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郑大一附院乳腺外二科医生办公室举行。 郑大一附院副院长刘章锁、卫计委科技中心肿瘤个体化治疗分子诊断研究基地负责人王明先生、乳腺外二科谷元廷主任、李靖若教授等全体医护人员出席了授牌仪式。仪式由乳腺外二科谷元廷主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