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44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博雅牵手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资助干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研究

2015-05-25

  5月23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家科技计划政策解读及科技成果转化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当天,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与博雅干细胞集团等七家企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   会上,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设立《干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与应用专项资助项目》——博雅干细胞集团与吴阶平...

新型基因技术有望治疗镰状细胞贫血

2015-05-25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报告,他们通过一种新型基因技术,重新激活人体红细胞中一个“沉睡”的基因,成功提高了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量。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新方法。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患者的红细胞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细胞由正常情况下的圆形变为镰刀形,引发贫血、栓塞等多种症状。 &ems...

政府或将发文规范细胞治疗 筛选大型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

2015-05-25

  一位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治疗领域专家在券商组织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卫计委即将出台细胞治疗规范文件,并选择国内有基础和实力的医疗机构开展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实现细胞治疗临床应用规范化。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取消的审批项目包括原来由国家卫计委负责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两篇Cell文章:廉价的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新技术

1970-01-01

   想象一下有人递给你一杯奶昔,要你鉴别出里面所有的东西。或许你能够辨别出有一点点的草莓或是酸奶的味道。但总体上它的味道就像是无法分辨的成分构成的混成品。 现在再想象一下,这杯奶昔是由来自大脑的2万个碾碎了的细胞所组成。你可以通过测试来确定样本中有什么分子,这就是科学家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这当然会提供给你有用的信息,但它无法告诉你这些分子最初来自...

促使癌细胞死亡的分子途径

1970-01-01

   最近,美国埃默里大学Winship癌症研究所的肺癌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策略,利用细胞凋亡――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形式,用于肺癌的治疗。蛋白质Bcl-2是肿瘤治疗的一个已知靶标,因为它可让癌细胞通过细胞凋亡而逃避细胞死亡。 本文通讯作者、Winship癌症研究所癌症生物学家邓兴明(音译,Xingming Deng),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类全...

逆转早衰?PNAS发现了衰老细胞出现的错误

1970-01-01

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CNRS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发现并纠正了死亡细胞中出现的错误,这对于一种被称为Cockayne综合症的早衰疾病意义重大,研究人员重新恢复了从这一病症患者体内分离细胞的正常活性,其中关键的一个因子是HTRA3 蛋白酶。 这种酶在Cockayne综合症患者体内细胞中过量表达,导致出现线粒体缺陷,后者又引发了儿童患者出现早衰的症状。这一重要成果公布...

同济大学生科院揭示肿瘤发生与细胞迁移新机制

1970-01-01

   2015年5月11日,自然出版社旗下杂志《Oncogene》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学院薛雷教授课题组题为“Rho1-Wnd signaling regulates loss-of-cell polarity-induced cell invasion in Drosophila”的研究论文。 细胞极性(cell polarity)对于体内稳态的维持有...

机械力如何影响干细胞分化?

1970-01-01

   采用一种独特的工具箱,研究人员就能用珠子按摩细胞,以了解机械力如何影响干细胞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是不断更新我们的骨骼、软骨和肌肉的成体干细胞,因为它们可大量生产各种各样不同的愈合因子,因此被认为具有治疗疾病的巨大潜力。大量的临床试验正在研究这些细胞,用于许多疾病(从糖尿病到脊髓损伤)的治疗。 2006年,在Cell发表的一项...

Cell:揭秘激活神经干细胞的信号

1970-01-01

   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昌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同时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揭示出了激活休眠神经干细胞的信号。这一重要的研究结果发布在5月21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李思光(Siguang Li)教授以及孙毅(Yi Eve Su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工作。李思光教...

PLoS ONE:利用“分子指纹”对免疫细胞进行快速有效鉴别

2015-05-24

  近日,来自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革命性技术,其可以利用特殊的“分子指纹”对免疫细胞进行鉴别,该研究或为后期快速检测某些疾病提供希望,比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一种名为波长调制拉曼光谱学(WMRS)的光散射技术鉴别出了重要类型的白细胞,包...

Cancer Cell:科学家发现促进癌细胞死亡的特殊分子化合物

2015-05-24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埃默里大学温希普癌症研究所(Winship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利用细胞凋亡来治疗肺癌的新型策略,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Bcl-2是一种治疗癌症的已知靶点,其可以通过细胞凋亡来帮助癌细胞躲避细胞死亡。   研究者Xingming Deng表示,我们发现了...

Cell Stem Cell:纯化人类活细胞的新技术

2015-05-24

  多能干细胞之所有非常流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可以分化分化成为任何类型的细胞以用于医学研究,然而典型的分化步骤往往会导致异源群体的产生,这样一来研究者所需的理想类型的细胞就必须被纯化;正常情况下,同理想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的抗体往往就可以帮助进行细胞纯化,但在很多情况下纯化的水平并不高,从而就会引发细胞受损;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

赛莱拉瞄准干细胞全产业链

1970-01-01

5月下旬,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公司正式启动做市商交易,首批参与公司做市交易的券商为广发证券[2.81% 资金 研报]、国泰君安和中金证券。赛莱拉是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干细胞公司,也是国内同行业少数同时拥有“院士工作站”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之一,在干细胞应用于大健康领域研究上取得了突破。 新三板挂牌后,公司已进行了两轮融资,并实施了员工持股...

Naturemethods:利用微芯片捕获循环系统癌细胞

1970-01-01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thods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微芯片(cluster-chip),能够捕获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群体,对于研究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突破。 癌细胞可以突破肿瘤限制通过血液进行转移,或以单个循环肿瘤细胞(CTC)形式,或以多细胞群体(CTC...

饿死癌细胞:“斩草除根”新策略

1970-01-01

肿瘤是绝症吗?2014年召开的美国asco肿瘤临床学年会,让肿瘤患者眼前一亮――肿瘤血管疗法,“可切断肿瘤营养供给线”!专家并非虚谈,与哈佛名人等国际前沿突破惊人吻合。血管靶向论坛在国际医学界由来已久,从欧美抗肿瘤血管成果问世到亚洲天然抗血管药物“抢位”,血管靶向大会专场召开,是一个积极信号。新成果令人兴奋―― “手术与放化疗是局部小战役,抗肿瘤血管疗法断其粮道,是连根拔起的阵地...

免疫细胞帮助肠道好细菌战胜坏细菌

1970-01-01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在《免疫》期刊上撰文指出,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是健康肠道菌群“卫士”。他们发现,白血球中的一种单一结合蛋白质可能影响小鼠的肠道菌群是否平衡。如果没有该蛋白质,小鼠更容易感染有害细菌。但其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科学家表示,可能是免疫系统能以某种方式感知到入侵肠道细菌的存在。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赋予肠道细菌天然的限制感染能力。”芝加...

Cell Rep封面:干细胞研究重要突破

1970-01-01

   最近,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患者简单地卷起袖子并提供血液样本,就制备出了人类患者来源的成人感觉神经元。 具体来说,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干细胞科学家,现在可以将成人血细胞直接转化为负责疼痛、温度和痒感觉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神经元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身体其他部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一个的血液,确定他的神经细胞对刺激产生...

干细胞中的双面怪:端粒和端粒酶

1970-01-01

   当人体细胞分裂时,每个子细胞都收到母体细胞基因组的一个相同副本。这一过程偶尔发生错误,就会产生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为了避免对生物体有害的结果,携带突变(偏离正常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可被细胞的保护机制消除。现在,来自德国Institute for Age Research ? Fritz Lipmann Institute(Leibniz干细胞衰老研究所...

Nature平息百年细胞起源争议

1970-01-01

   一百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为淋巴系统起源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淋巴系统是血管的一个并行系统,其充当了从免疫细胞、脂肪分子到癌细胞机体内的一切物质的通道。现在Weizmann研究所生物调控系的Karina Yaniv博士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发表于5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她和研究小组揭示了淋巴系统在胚胎中发挥的机制,并第一次成功...

《细胞》特辑:癌症免疫疗法

1970-01-01

“Cell Press Selections”是由Cell出版社推出的一份推荐文章集合手册,主要介绍某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新的进展及突出成果。相关特辑内容包括研究论文,评论性文章以及snapshots,涉及了同一领域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由赞助商赞助,可以免费获取。 肿瘤发生是一个复杂,且多步骤的过程,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这个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特征,即一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