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33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基因检测,肿瘤治疗重中之重
根据临床可实施性,或者基于肿瘤基因组分析产生的异构信息,决定是不是该采取临床行动,仍然是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主要挑战。 医学博士Rodrigo Dienstmann等人,2014年在Molecular Oncology(“Standardized decision support in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repor...
循环DNA也能诊断糖尿病和脑损伤
循环DNA分析已经成为胎儿基因诊断的工具,也被作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学者开始用这种血液分子特征进行更多疾病诊断的策略。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随时发生死亡,死亡的细胞发生破裂,染色体内DNA断裂成大量片段扩散入血液,随着血液在全身循环。即使十分健康,每个人身体内总有大量细胞死亡。当疾病和组织损伤发生时,特定器官组织细胞发生更多损伤,这种特定的循...
光遗传学首次用于控制肿瘤发生
最近,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利用一种蛙模型首次证明,他们能够用光来控制细胞间的电子信号,从而防止肿瘤的形成和并使肿瘤正常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16日的《Oncotarget》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光遗传学特定地操纵生物电信号,来预防和抑制由癌基因诱导的肿瘤。 青蛙是癌症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很好模型,因为青蛙和哺乳...
为什么有些肿瘤耐受治疗?
新的肿瘤药物可让医生根据病人肿瘤的基因图谱,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这些药物在某些病人中根本不起作用,它们在其他人中失去了效力。推荐阅读:肿瘤治疗为什么效果不好?你所不了解的生理屏障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和麻省总医院(MGH)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一类药物——被称为激酶抑制剂,并不总是能阻止肿瘤的生长”。研究...
罗氏豪掷10亿美元,与Blueprint达成5个肿瘤免疫药物研发合作
罗氏近日与Blueprint制药达成一项高达10亿美元的研发合作,收购该公司旗下5个肿瘤靶向药物,以扩充自身的肿瘤免疫业务资产。 根据协议,Blueprint制药将会获得4500万美元的预付款,罗氏还将根据研发进展支付9.65亿美元的附加费用和里程金。这五个肿瘤靶向药只要在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概念性验证,罗氏就可以进行收购。Blu...
复旦大学抗肿瘤药物专利6500万美元“天价”卖给美国公司
签约仪式现场 3月15日,复旦大学与美国HUYA(沪亚)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青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有偿许可给美国HUYA公司。此次许可转让将至多为复旦大学和杨青教授带来6500万美元的收益。 据了解,IDO抑制剂作为具有新药靶、新机制...
肿瘤治疗为什么效果不好?你所不了解的生理屏障
癌症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谈癌色变”这好像已经成了一个共识,我们大部分人都把癌症和死亡画上了等号。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最主要手段。然而,手术仅能清除肉眼可见的瘤体,实施手术切除后,癌细胞则可能复发甚至转移。化疗、放疗虽可以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因此,靶向治疗成为目前癌症治疗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由于具有...
如何预测和预防CAR-T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制药工业当下最大的开发热点之一。CAR-T的发展史曾经遭遇过几次过山车般的历程,而这些惊险多半与安全性有关。CAR-T的制备过程就存在极大风险。早期的CAR-T临床试验因产品制备过程中质量问题导致临床上超敏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几次被FDA喊停。超敏反应如果应对不及时,则可能致死。随着技...
国内首发 | 国内肿瘤患者PD-1抗体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发现了存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 1999年,中国科学家陈列平教授发现了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B7-H1(也叫PD-L1)蛋白,这个关键的发现奠定了PD-1抑制剂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 2011年,经过十年研发,PD-1抑制剂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 2014年9月,FDA批准PD-1抑制剂在美国上...
【行业深度】精准医疗专题报告之诊断篇
投资要点 精准医疗=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医疗一词始自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的一次国情咨文。我们认为精准医疗不仅仅是简单DNA测序应用,一切就个体化差异(包括DNA、组织结构、中医概念中的体质、疾病部位等)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手段都属于精准医疗范畴。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计划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
免疫疗法瓦解癌症的壁垒
免疫系统的许多组分都能用来对抗癌症,巨噬细胞也不例外。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Cancer Discovery杂志发表文章,揭示了免疫疗法利用巨噬细胞突破胰腺癌壁垒的分子机制。 肿瘤微环境就像一道坚实的壁垒,能为癌细胞提供保护,帮助它们抵抗化疗。Gregory L. Beatty领导的研究团队阐明了巨噬细胞倒转枪头攻击肿瘤...
肿瘤生长的关键:细胞竞争
最近,有研究人员证明,肿瘤可通过对邻近的健康组织产生不利影响,而为自身的生长提供空间。这种现象的机制,为癌症治疗提出了一种强大的新方法。 不受控制的增殖是癌细胞的主要标志,但是越来越明显的是,肿瘤的生长受到与周围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相邻细胞可刺激或抑制肿瘤的生长,但目前还不清楚肿瘤是否相互地影响周围的正常细胞。 ...
思路迪进军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精准开发新一代PD-L1抗体
2月29日,思路迪与康宁杰瑞签署合作协议,就我国首个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进行合作开发。根据协议,思路迪将主导新药的全球注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康宁杰瑞将负责开发阶段的临床样品生产和上市后药品的生产。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最受瞩目的肿瘤研究热门领域。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与免疫细胞受体PD-1结合阻止...
全国多中心肿瘤液态活检项目启动
2月28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北京科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癌症基金会科迅专项基金成立大会暨全国多中心肿瘤液态活检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顺利举行。大会汇集了中国癌症基金会多位领导,全国各中心肿瘤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科迅生物该项目的主要参与成员,共百余人。 本次大会分为科迅专项基金成立大会和全国多中心肿瘤液态...
免疫细胞“开关”带来抗癌希望
免疫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可在体内追捕和破坏外来细胞,包括扩散和形成肿瘤的癌细胞。 最近,澳大利亚Walter and Eliza Hall医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部门Nick Huntington博士领导的团队,首次发现了打开这些自然杀伤细胞的“开关”是如何起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mmunity》杂志。 &...
7 种癌肿,28种靶向药物用法和不良反应
分子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临床医生需要了解这些靶向药物的适应症、毒副作用,来指导临床的工作,本文分病种对激酶抑制剂做了简单总结。 首先说下靶向药物的一般不良反应,普遍有 3 种: 1. 全身反应:乏力虚弱、发热寒战、关节肌肉痛。 2. 胃肠道反应:腹泻很...
外泌体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外泌体中由于含有蛋白质、mRNA、miRNA等信号分子,因此常常可用于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及病理功能状态,从而提供了潜在的生物分子标志物,故从体液中纯化出外泌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外泌体在肿瘤诊断的应用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将外泌体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比如rosell等对非小细胞肺癌的...
科学家:更好的抗癌药已经到来
耶鲁大学肿瘤中心免疫学主任陈列平,图片由陈列平提供。 继2014年获得免疫领域顶级奖项威廉·科利奖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列平又于2016年初获得美国免疫家学会史坦曼大奖。1999年,陈列平在肿瘤细胞表面发现PD-1的配体(PD-L1),随后发现利用抗体关闭PD-1/PD-L1通路,可增强自身免疫反应,打破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从而抑制肿瘤。制药公司百世美施贵宝和默...
SITC: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
免疫治疗是一种以刺激本身免疫系统来抗争癌症的治疗方式。由于癌细胞能够通过一系列“聪明的”方法来避开免疫系统,因此免疫治疗就需要明白这些方法并且发展出不同的策略来恢复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杀伤力。免疫治疗是一种长期进化且不同于以前任何一个“标准化”治疗的治疗方式: 化疗是利用药物来杀死急速增殖的细胞,虽然这些细胞包含了癌细胞,但是有时健康的组织也被“...
肿瘤液体活检市场初成 预计中国市场规模200亿
2月14日,在2016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AAAS),易活生物CEO廖玮、易活生物首席科学家DavidWong宣布,借助公司开发的基因测序技术,只需少量体液就能迅速检测出是否患有癌症。 这一方法的原理是,通过一种高灵敏的手段捕获游离于血液或其他体液(如唾液)中的肿瘤碎片,进而检测其是否发生肿瘤突变,以提早发现癌症。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