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ASO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线上研讨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1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三十年的跟踪研究证明:手机不致癌

2016-05-10

  关于使用手机会导致脑瘤脑癌之类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年,专家们一直希望有一个长期研究能消除恐惧终结手机致癌的话题。   上周发表在《Cancer Epidemiology》上的新研究调查了30年的证据来说明使用手机和脑癌之间的关系。   先说结论,两者没关系。研究发现,从1982年到2013年,除了70岁到84岁,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没有显示脑癌发病率增加。即使是70到84岁...

隐瞒婴儿爽身粉滑石粉致癌风险,强生被判赔7200万美元

2016-02-24

  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陪审团当地时间2月22日作出判决,强生必须向一名女子的家人支付7200万美元赔偿金,这名女子已因罹患卵巢癌而去世,而她的去世与其持续使用强生生产的婴儿爽身粉(Baby Powder)和优润佳(Shower To Shower)沐浴露有关,这些产品以滑石粉为基本原料。   当天,圣路易斯市巡回法庭的陪审员们要求强生向...

Nature子刊揭示明星致癌基因MYC的治疗靶点

2016-01-07

  MYC癌基因介入了许多的癌症类型,其中一些极具侵袭性;研究人员认为,控制它的活性可开辟出通向新治疗方法的大道。然而,MYC是一种特别复杂的癌基因,到目前为止一直抵制治疗操控。   来自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员,现在在小鼠模型中成功鉴别出了一个对于MYC致癌至关重要的蛋白,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抗癌药物的一个新靶...

“致癌”“致命”为健康类谣言最高频词

2015-12-30

  微信团队近日发布2015年微信朋友圈年度谣言和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连续多年上榜的“小龙虾以尸体为食”谣言再次榜上有名。   2015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为2169万,主要以失实性报道为主,占据了29%的比例,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类谣言分列二到四位。微信朋友圈降权;打隐翅虫会致命;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会自动报警;儿童牛奶...

英绘制致癌蛋白“社交网络”图谱 为新药开发助力

2015-12-29

  一种致癌蛋白的显微图像   英国癌症研究所近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所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致癌蛋白不同于非致癌蛋白的独特行为,绘制出这些蛋白的“社交网络”图谱,为开发抗癌新药提供了新的助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最近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计算生物学卷》上。   研究人员发现,有许...

未来第一大致癌因素是:胖!

2015-12-17

  如果你觉得胖只是影响身材不好看,那就大错特错了!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哈佛大学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未来10年内,肥胖将超过吸烟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且受肥胖影响,部分最常见癌症的发病时间比以往提前了20年。也许你觉得这个结论只是适用于美国和英国,然而数据显示,这一结论在我国或许仍然成立。   未来肥胖人数或超过吸...

英科学家称植物油致癌 中国专家称低温使用无害

2015-11-10

据中国日报网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也曾表示,食用红肉和培根会增加患癌风险。吃什么才健康,《法制晚报》记者(法晚微...

卫计委邀教授谈“红肉致癌论”:如何正确吃肉

2015-11-05

被世卫组织列入“致癌名单”后,红肉和加工肉类还能吃吗? “该怎么正确吃肉?”——11月4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2320卫生公益热线官方微博@全国卫生12320 邀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在线答疑,以微访谈的形式回应当下热议。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1类...

国际癌症机构:吃肉致癌证据确凿 考虑中国国情

2015-11-02

  对于“食肉族”来说,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0月26日出版的新报告,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这份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的致癌性重新定义。那么,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真有这么大危害吗?如何保证健康饮食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加工肉制品与砒霜一样致癌的说法不正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考虑到中国因素。未来人们可以多吃菜,少吃肉,这样才是健...

保鲜膜或致癌症与不孕不育 安全使用有窍门

2015-08-24

  保鲜膜真的会引起不孕不育或癌症吗?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加热会让塑料盒、塑料瓶、塑料薄膜释出化学物质,渗入食物和饮料,容易引起癌症,影响生育能力和胎儿发育。这主要源于塑料制品中一种常见成分——双酚A(BPA),它在人体中会起到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关联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女性性早熟。   那么,塑料制品如何使用才安全?英国《每日邮报》22日刊...

里程碑—“灰姑娘”使休眠干细胞激活,导致癌症

1970-01-01

   简单地说,癌症是由细胞内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异常生长)引起的。几十年来,弄清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一直是医学科学的圣杯。最近,来自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厦门中山医院以及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为什么这些基因会突变”的一个原因,这一切都与“干细胞彼此如何交流”有关。 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是由德克萨斯A&a...

致癌基因或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的转移

2015-07-23

  一篇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负责癌症生长的基因在前列腺癌中或许扮演着意想不到的角色,这种由免疫调节子白细胞介素6(IL-6)控制的基因Stat3正常情况下可以支持癌细胞生长,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Stat3所扮演的角色和IL-6信号之间缺失的环节。   IL-6是一...

研究称:日常物质致癌风险被夸大 证据缺乏说服力

2015-07-06

  分析接触常见化学物质致癌风险的新研究,常常伴随着叫嚣“某种东西致癌!”的新闻大标题。因此,当英国《癌形成》杂志近日发表一项有关这个主题的研究时,我捂着耳朵等待着。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7月5日报道,癌症的产生受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这相当于某种遗传彩票,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推高患癌几率。   对接...

Nature揭示MYC的致癌之谜

1970-01-01

   根据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一项最新研究工作,称作为MYC的广泛致癌蛋白部分程度上是通过确保RNA转录物正确拼接,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阻断细胞剪接机器组成元件的一些药物,或许可以提供一条的新途径来阻止MYC驱动的癌症增殖。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5月1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的领导者、A*STAR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可穿戴电子设备辐射会致癌吗?

2015-03-23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19日报道,然而到了2015年,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公司都鼓励人们购入随时随地与我们形影不离的各种电子设备。   虽说关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究竟会对健康产生何种影响,迄今并没有权威的研究,但我们不妨通过手机辐射的现有研究来稍作推测。   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对健康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最明确、最客观的莫过于国际...

可口可乐公司旗下健怡可乐被指存致癌风险

2015-01-28

  今晨,这封公开信的执笔人、美国公益科学中心主任迈克尔·F·雅各布森先生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一些人的角度来看,健怡可乐的确比一般可乐“健康”,但可能有着令他最为担心的危害——致癌。   公开喊话   别“忽悠”粉丝痛饮   目前美国公益科学中心已经向斯威夫特致以...

致癌病毒如何阻挡人体免疫反应

2015-01-27

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致癌病毒可逃避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治疗癌症的方法对某些癌症治疗会失败。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科,每年该病毒会引起估计20,0000例新发癌症病例,包括淋巴瘤、鼻咽癌和胃癌。好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患有这些癌症的病人。 包括EB病毒在内的许多病毒,通常会携带一种小分子核糖核酸,...

常见 I 类致癌物清单

2015-01-10

  今年更新的名单上,I 类致癌物的数量为 113 种,IIA 类致癌物为 66 种,IIB 类致癌物为 285 种,III 类有 505 种,IV 类的为 1 种。   先放最权威的干货:IARC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这个是 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网站,里面能找到相当权...

身边常见的 I 类致癌物清单,请留心远离

2014-12-01

  先放最权威的干货:IARC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这个是 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网站,里面能找到相当权威的致癌物信息。   一般大家常见的该机构对于致癌物的评级是基于证据强度的,分为 I 级(group 1, 对人类致癌,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

Oncotarget:新型药物可有效杀灭致癌干细胞

2014-11-29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格拉纳达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抵御致癌干细胞的新药,致癌干细胞是引发癌症的关键,由于其存在常常会引发患者化疗后癌症复发及转移,这种新药名为Bozepinib,其在小鼠试验中证实有效。   致癌干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非常少,其会在包括原发肿瘤位置等其它部位引发癌症的转移,正常情况下致癌干细胞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