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3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天价靶向药的另一面:肿瘤患者人财两空

2014-10-08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近年来治疗癌症的新宠。这类药价格高得离谱且疗效并不稳定。动辄花上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仅能为病人延长短暂的生命,这样的治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道德上都是难以立足的。   人非圣物,自然有天敌,癌或许就是。面对琢磨不透的癌,我们人类还是显得相当无奈,只得把希望寄于未来。于是就有人预言,再过...

NanoString与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合作进行癌症基因诊断的研究

2014-10-08

      NanoString技术公司在周一收盘之后宣布将与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合作,加速将基因组标志物的发现应用到癌症的临床诊断上来。   公司称,将公司的Elements试剂应用于nCounter平台,可以对多种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突变的拷贝数以及融合基因情况进行分析。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对病人的肿瘤...

中国儿童肿瘤(白血病)临床多中心研究协作组成立

2014-10-08

  10月5日,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卫生部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抗癌协会儿童白血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和组织的中国儿童肿瘤(白血病)临床多中心研究协作组宣告成立。协作组由国内11个省区市20家医院加盟,并由美国St.Jude儿童研究医院专家、新加坡Viva基金会共同参与。   成立仪式上透露,近年来,强烈化疗和积极支持治疗使...

专访鼎晶科技创始人沈伟强、罗鹏:肿瘤个性化诊疗领域的创新服务团队

2014-10-08

随着分子诊断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诞生了一大批分子诊断公司,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达安基因、千山药机、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安诺优达等,还诞生了一大批创新型公司,鼎晶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为此转化医学网专访了鼎晶科技创始人沈伟强和罗鹏。   鼎晶科技成立于2013年4月,坐落于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区,鼎晶(湖州)医学检验所是由鼎晶科技投资建立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与今...

癌细胞或是“安全模式”

2014-10-04

  人类在与癌症斗争的过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一方面是新的现象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治疗效果没有任何提高。这或许是研究的策略出现了问题,研究肿瘤的生物医学家的思路或逻辑上可能存在缺陷,利用经典的研究感染性疾病的思路可能在肿瘤研究上根本不可行,是时候需要物理学甚至宇宙学家来帮助解决肿瘤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不过也确实有一些物理学家开始对肿瘤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一些研...

NATURE:B细胞淋巴癌起源新解

2014-10-02

  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关于其起源及原因,历来有很多的说法。但是,最近,加州大学微生物和免疫学学院等人,在《SCIENCE》发表文章,对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起源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09年一篇文章曾经介绍过相关内容介绍:他们在作用于老鼠的实验中发现,鞘氨醇-1 - 磷酸受体-2(S1PR2),一种Gα12 和...

《Cell》:维生素D或可破解肿瘤耐药难题

2014-10-01

  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麦角钙化醇和胆钙化醇。早在1824年,就有人发现鱼肝油可在治疗佝偻病中起重要作用。1918年,英国的梅兰比爵士证实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但他误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1930年Gottingen大学的A.Windaus教授首先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1932年经过紫外线照射...

FDA拟6个月内完成BMS免疫肿瘤药物Opdivo审评

2014-10-01

        百时美施贵宝于9月26日表示,美国FDA授予该公司免疫肿瘤药物Opdivo六个月优先审评资格,这款药物正被申请用于之前治疗过的黑色素瘤。FDA的决定到2015年3月30日到期。百时美施贵宝表示,欧洲药品监管机构还授予这款药物用于晚期黑色素瘤加速审评资格。     Opdivo(nivolumab)属于一种有前景的新类型药物,这类药物旨在帮助人体自身免疫...

机体乏氧与肾癌肿瘤微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

2014-09-30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机体乏氧状态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微血管生成、术后生存期同一般患者的差异,借以评价机体乏氧在肾癌预后中的地位及作用机制。研究指出,机体乏氧状态可加剧肿瘤内部的缺氧,上调HIF-1ɑ表达,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最终恶化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01期《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欧洲临床肿瘤协会年会:各大药企研发动态盘点

2014-09-30

  欧洲临床肿瘤协会年会(ESMO)可能没有美国那么声势浩大,不过仍能得到不少消息,而且这个周末会议上发布的一些新数据也相当惹人关注。比如总结了让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活得更长久的帕妥珠单抗的成绩。一下是一些重点总结: 1. 诺华公布了肺癌药物Zykadia的相关数据,这个ALK-抑制剂的竞争对手是辉瑞的Xalkori.当把ALK疗法作为首次疗法时,该药物平均延...

西国家肿瘤研究中心:核黄素可标记肿瘤干细胞

2014-09-30

  西班牙国家肿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并描绘出一种特定的新的致癌干细胞标记物——核黄素或称维生素B2,它可能是肿瘤发展的元凶。   核黄素是一种在细胞囊中积聚后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色素。也正是因为其可发光的特性使得可以无需借助任何抗体或其他更复杂昂贵的技术就可以对其进行追踪、隔离和后续的提纯。   这一成果已经刊登...

海藻也能治肿瘤

2014-09-30

  海藻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补品及中草药产品中,并且在亚洲国家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自从特定的海藻被长时间用于肿瘤的治疗之后,许多海藻原材料或者从各种褐藻、绿藻以及红藻中部分加工的多糖已被证实具备抗肿瘤的活性。这些都提示海藻很可能具备一些有着潜在抗肿瘤活性的重要化合物,而且这些化合物很可能有着生物学的活性。   既往几项研究都报告了一些从...

首台治癌专用的碳离子回旋加速器研制成功

2014-09-29

  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科近泰基公司加工制造的重离子肿瘤治疗示范装置注入器——紧凑型回旋加速器(图1),近日在近代物理所调试成功。加速器引出碳离子束能量7MeV/u,引出束流强度达到12微安(图2),超出10微安束流强度设计指标。 图1 7MeV/u @10微安碳离子回旋加速器 ...

“其貌不扬”的MI 为肿瘤手术“导航”

2014-09-29

  2013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John V Frangioni提出,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帮助,未来十年将在肿瘤术中极具应用前景。在中国,MI从实验室走进手术室,已然让这一设想成为现实。   近一百年来,人类获取癌症信息的方法不断创新:从上个世纪初的X射线到70年代的CT,再到本世纪初的核磁共振(MRI),借助这...

Cell:揭示癌细胞永生的秘密

2014-09-28

      维持染色体端粒的功能是细胞进行持续分裂的关键,当然端粒也是人类癌症发生的标志;端粒就好比是携带末端的塑料帽一样,其可以阻止DNA末端被不断“磨损”;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癌细胞可以维持端粒的功能而得以永生。       在许多癌细胞中端粒都是完好无损的,因为癌细胞可以利用特殊的端粒酶来不断...

专访诺禾致源于洋:将推肿瘤测序套餐

2014-09-28

      诺禾致源成立于2011年3月,由成立之初的5个人发展至现在的500人团队,其创始人李瑞强曾任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总经理。 直到今年初,诺禾致源的业务领域集中于为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基因组测序科技服务。3年来,其科技服务收入以翻番四五倍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营收可达到1.5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引入风险投资。 2014年是诺禾致源继续扩大业务范围的转折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

经济毒性:杀死肿瘤患者的元凶之一

2014-09-28

  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Mayo 诊所的血液肿瘤内科医生 Nandita Khera 在提出了一种新的 CTCAE 使用方法。她建议模拟 CTCAE 制定一种经济毒性量表以评估癌症治疗相关的经济损害。   Khera 博士根据病人的经济水平分为轻度(1 级),中度(2 级),严重(3 级),危及生命或致残(4 级)经济毒性。她差一点就...

博腾股份一抗肿瘤辅助药原料药获FDA证书

2014-09-28

  博腾股份9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海腾制药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9月19日签发的书面通知,公司以0-483首次通过美国FDA现场认证检查,进入美国FDA官方审核数据库,所涉及产品“右雷佐生原料药”(DMF 21542)准许在美国市场销售。   据博腾股份介绍,右雷佐生为抗肿瘤辅助药...

Nat Commun:新型蛋白质图谱或可帮助寻找潜在的抗癌药物

2014-09-27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致病性酶类如何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及其如何被阻断的分子机制;这种酶类名为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NMT),研究人员希望该研究可以帮助他们设计新型药物来靶向作用该酶类,为癌症及炎性疾病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 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可以阻断NMT活...

Ang Chem Int Ed:降低现代癌症疗法严重副作用的新型策略

2014-09-27

现代癌症领域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严重的副作用和癌症抗性的产生,即使是最新的疗法,高度靶向性的药物比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塔西法或舒尼替尼,其仍然会被一些问题所影响,以至于最终癌症疗法被终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法是基于对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蛋白进行靶向性抑制,然而临床上常会引发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目前研究人员急需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开发可以选择性靶向作用恶性肿瘤的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