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00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8月21日《科学》杂志精选

2015-09-01

  专家在生物武器威胁方面没有共识   在环绕评估生物武器威胁时所持续遭遇的困难中(尤其是考虑到经验数据有限时),Crystal Boddie和同事另辟蹊径来估测其危险,这就是使用专家们的集体判断。在本期的《政策论坛》中,研究人员解释了他们是如何运用一项“德尔菲法”研究来询问59位专家的信念和意见,以期评估生物武器威胁及错将科研用于生物...

诺奖得主和浙大学子Science发表重要技术突破

2015-08-28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团队在八月二十八日的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他们大大提升了结构照明显微技术(SIM)的空间分辨率,在活细胞中空前清晰地成像了动态的生物学过程。   诺贝尔奖得主   Eric Betzig和华人博士后Dong Li在这项研究中,通过视频展示了细胞内结构蛋...

Science新闻:一点灰尘揭露你家里的小秘密

2015-08-28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你家里的灰尘掩藏着许多小秘密。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室内微生物研究,受到了Science、BBC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研究人员选取了一千二百个美国家庭,请他们提供家里主要生活区域的灰尘样本,包括外门框和内门框。取样区域限制在人们平时难以触及的门框上表面,这个地方很少能被清洁到。参与研究的家庭成员还要填写一份详细的...

Science:基因工程迈入新纪元

2015-08-28

  莱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构建了一个由不同细胞组成的遗传学回路,使其彼此协作共同控制特定蛋白的表达。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八月二十八日的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控制细菌之间的交流,改变整个生物学系统。他们建立了与计算机回路相当的生物学回路,该回路能够做出群体水平上的应答。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改造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组。 &e...

Science揭示癌细胞生长全新调控机制

2015-08-26

  在我们的一生中,一些调控人类细胞生长的分子开关承担着替换死亡细胞的重要工作。但当它们无法发挥功能时,可能会形成危及生命的癌症。由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了这些开关的一种新型电控机制。研究结果发布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大多数致命的癌症类型,包括胰腺癌、结肠癌和肺癌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Science:人为什么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

1970-01-01

近日,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个名叫PTBP1的蛋白上发生一些微小变化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发育,这可能是导致哺乳动物的脑比其他种类脊椎动物的脑更大也更加复杂的重要原因。 脑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不同脊椎动物种类之间变化很大,但造成这种差别存在的原因一直不清楚。举例而言,人类和青蛙在三亿...

8月14日《科学》杂志精选

2015-08-25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学习发声的证据   研究人员曾经认为,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成长过程中,它们的发声几乎或者根本没有受到其看护者的影响;但是,一项新的研究揭示出,狨猴的幼崽在形成其发声的过程中会利用来自成年狨的声音线索。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转折,因为人类可能并不是唯一通过早期沟通进而使发声形成过程受益的灵长类。为了监测绒猴的声音发育,Da...

精准医学:肺癌个体化治疗 “牛”团队连发10篇高分SCI

2015-08-24

    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是上海市卫计委批准的、依托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融临床信、分子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为一体的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发展平台 (www.fuccb.com ; www.fuccb.org )。其中,王向东教授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急慢性肺损伤和肺癌致病分子机理、生物标记物、和精准靶向诊治。通过基础研究来解决临床上面临的实际问题,...

施一公小组在《Science》发两篇论文报道剪接体三维结构

2015-08-21

  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64篇中国伪评审论文 谁之过?

2015-08-21

2015年内两次大规模学术论文撤稿,一次43篇,是生物医学开放期刊BMC公司,最近8月18日是Springer公司旗下另10份期刊撤稿64篇。两次撤稿的原因都是伪造同行评审,因为BMC公司本身也是Springer公司旗下,所以可以认为这是一次事件两次发布。   如果认真看看这些论文的单位,你会发现存在一些规律:大多数来自国内著名大型医院,尤其是著名医科大学...

上海宝藤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2015-08-21

      2015年被称为精准医学元年,重大政策频出。7月31号卫计委公布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距此半个月后,8月18日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与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宝藤”)成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国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 ...

Science:DNA断链如何保存基因组完整性?

1970-01-01

   为了复制和修复目的的基因组编辑,是通过内切酶来操作的,它能在非常特异的位点切割DNA链。这些位点被称为“限制性位点”,是由核苷酸的回文序列组成。断裂DNA叉的修复还没有得到完全理解;此外,科学家想确定断裂诱导的复制(BIR)――一种基因组重排修复机制,如何避免基因组不稳定性(可导致快速进化、适应性和肿瘤发生)。 双链断裂对于细胞来说,是特别...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8月)

2015-08-18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关系,标志性基因组研究成果等。Science杂志近期下载量最多的文章包括:  ...

Science发布遗传学惊人发现

2015-08-18

  来自北卡罗纳来州立大学和美国里德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果蝇遭到寄生虫或细菌的攻击时,它们会做出反应生成遗传变异性更大的后代。这种额外的遗传变异性有可能在果蝇后代面对相同的病原体时增加了它们的生存机会。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可以有目的性地改变后代的基因型。   果蝇的生殖细胞通常为单倍体细胞,这意味着在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拷...

Journal of neuroscience:脑神经调节也“男女有别”

2015-08-17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参与学习记忆和应激应答的脑部区域进行研究之后发现雄性和雌性的脑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不同的运作方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许多脑紊乱疾病的发生都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但其中隐含的生物学过程是如何促进这些差异的产生仍然是一个迷。来自西北大...

郑雷博士Science子刊揭示“癌症之王”转移机制

1970-01-01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胰腺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分子伙伴关系,或许可以帮助解释在某些情况下这一疾病扩散转移的机制。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出了一些迫切需要的胰腺癌治疗新靶点。在美国有近5万人罹患胰腺癌,确诊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5%。因其病死率极高,胰腺癌又被称作为“癌症之王”。 annexin A2就是其中的一个分子伙伴...

Scientific Reports:乳癌、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家族再添新成员

1970-01-01

西奈研究人员近日确认了一个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进程相关的新遗传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可能方便更好地确定接受某些类型的化疗药物治疗患者的情况。本文的主要作者Michael Freeman博士,是美国希德斯-西奈医疗中心外科的研究主任,他表示:“了解和识别生物标志物是癌症的研究和治疗的重要一步,我们这项研究验证的评测方法将最终改善我们治疗癌症患者的能力。”这篇文...

CRISPR技术牛人Science热议基因驱动技术

1970-01-01

  在7月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几位著名的CRISPR技术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afeguarding gene drive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的评述文章,探讨了以CRISPR为基础的基因驱动技术系统,指出在实验室中进行此种另类的转基因技术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   今年3月,科学界出现了...

Science新闻:压力能帮你燃烧脂肪

1970-01-01

   科学家们发现,机体会在巨大压力之下将普通脂肪转变为更为“健康”的棕色脂肪。这是人们首次在人体内观察到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变,为肥胖症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启示。 哺乳动物体内的大多数脂肪属于白色脂肪,只有小动物和新生儿拥有大量的棕色脂肪。棕色脂肪富含线粒体,能够消耗更多的热量。科学家们过去一直认为,人体的棕色脂肪在婴儿期之后就消失了。但20...

Science头条:100年以后的世界

2015-08-07

  100年以后,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人能回答得上,但在过去的这一百年里,生态学研究告诉了我们,生物机体如何影响着其周围的环境,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最新一期(8月6日)的Science杂志上,著名生物学家,马里兰大学的David Inouye教授描述了未来一百年里我们世界的生态变化,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