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干细胞维持“干”性的秘诀
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在分裂的时候能够区分衰老和年轻的线粒体,并将它们不对称的分配给子细胞。继续保持“干”性的子细胞主要分到年轻的线粒体,而分化的子细胞主要分到衰老的线粒体。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
干货:那些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以及在研管线
全世界大约有三千四百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艾滋病毒感染标志就是CD4+ T淋巴细胞进行性衰减以及在较小程度上,CD8+ T淋巴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逐步衰减。免疫系统的退化会导致威胁生命的伺机性感染和艾滋病。
百年癌症研究:癌症治疗史上的15座里程碑
在百年癌症研究历史中,有15项进展和突破已被证明是现在以及未来癌症治疗旅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从20世纪初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到当前的精准医学,再到引领未来的免疫治疗和分子水平的癌症研究,且听笔者为您一一道来。
国内尚无BRCA1/2临床检测
BRCA1/2基因开始走入国人视线,源于两年前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这次,安吉丽娜·朱莉再次进行预防性切手术,又让人们注意到了BRCA1/2基因检测。
iPS发展史:当你谈干细胞时,你总会谈到什么?
21世纪初对于干细胞学界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干细胞研究需要干细胞,然而在2006年以前,想要获得干细胞,要么得从正常发育的胚胎中提取,要么得借助于体细胞核移植重编程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克隆”,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会扼杀一个具有出生潜力的胚胎。社会上对此的口诛笔伐简直铺天盖地,伦理问题的软肋与学术丑闻带来的负面影响几乎压垮了这个初露锋芒的学术领域。
首次成功从iPSCs分化获得人浦肯野细胞
近日,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获悉,该院细胞生物室教授陈志国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将人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分化成为具有电生理活性的成熟浦肯野细胞,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报告》上。这一研究成果突破性地为研究浦肯野细胞的功能以及揭示小脑共济失调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迪安诊断:高通量基因测序尚处科研阶段,有望推向
迪安诊断高管表示,公司的一代基因检测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经在经营的有产前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亲子鉴定等服务。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目前还处于科研阶段,免费为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提供服务,未来有望推向临床并实现收费。
Cell Res:衰老,从嘴和鼻子之间被看穿
日前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一研究组发现,人的年龄可以真实地“写”在脸上,嘴的宽度、鼻子的宽度、嘴与鼻子之间的距离以及眼角的下垂程度是衰老最明显的迹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这四项指标均会出现明显增加。
Science:线粒体替代疗法治不孕引发争议
线粒体衍生自细菌,是人体细胞的能量生成动力室。现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认为,这些微小的“圆筒”还对生育胎儿至关重要,该公司还说服国外几个医疗团队通过不孕症妇女对这一有争议的前提条件进行检测。超过10名女性已经通过该公司拥有专利的体外受精(IVF)方法怀孕,该方法是把一名女性自身的一块线粒体填入她本人成熟的卵子中。
NanoString:计划推出肿瘤基因与蛋白组
NanoString Technologies今天宣布了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长期合作,应用该公司的nCounter分析系统共同开发和测试能够同时观测基因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癌症生物标志物分析实验。
干货!创业者对CTC的深度见解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床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
Nature:华人学者担纲“神经元百科全书”项
三月三十一日Allen脑科学研究所宣布启动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BigNeuro。该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最大型的神经结构公共目录,帮助研究者们更好的模拟和理解人类大脑。领导这一项目的是著名华人学者彭汉川(Hanchuan Peng)博士。
Nature子刊:石墨烯有望带来快速测序
快速可靠的DNA测序是生物学研究长久以来的梦想。近日,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表示利用一种特殊形式的碳 – 石墨烯(graphene),有望实现实时、高通量的DNA测序,从而彻底改变医学研究和检测。
赛默飞HPLC获得FDA一类医疗器械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今天宣布,该公司产品Prelude LX-4 MD HPLC已经列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一类医疗器械名单中,而该名单中的产品,一般可以在临床使用。
为治愈癌症而奋斗,一次观察一个细胞
众所周知,肿瘤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复杂的克隆组成,以及各个克隆中所包含的不同基因突变。要想获得一个全面的肿瘤克隆组成图谱,唯一的办法就是单细胞测序。
NAR:用CRISPR构建“自毁”型载体
基因表达实验可以揭示蛋白质的功能,不过要精确控制基因的表达还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领域。现在科学家们利用CRISPR技术构建出了一种新型载体,该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产生蛋白合成脉冲之后就会降解,由此控制蛋白质的表达量和表达时间。这项研究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