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菲董事会突然宣布 CEO 魏巴赫离职
北京时间 10 月 29 日下午消息,赛诺菲(Sanofi)公司首席执行官魏巴赫(Chris Viehbacher)在掌舵这家法国医药巨头六年后突然被董事会罢免。
Qiagen将与Astellas共同进行癌症诊
Qiagen公司最近表示,该公司已经与Astellas Pharma签署了合作协议,将提供资金,用于癌症及其他疾病的诊断及药物开发。
ex scientia和Sunovion公司签
药物研发公司 ex scientia 与Sunovion 制药签订一项4800万美元的协议,合作研发和优化精神病治疗药物的新方法。
【哈佛和耶鲁】另类的“非升即走”
导读:在别的大学,为了获得终身教职,你得写本书;而在哈佛大学,要想获得终身教职,得等到有人写了一本关于你的书。
“生物银行”呼唤标准到来
生物样本库又称为“生物银行”,因为它不仅是各类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的基础,也是将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并投入临床应用,开展转化医学的物质基础。但是,生物样本库的标准尚未建立。
【重大收购】LabCorp将以61亿美元收购C
北京时间11月3日晚间消息,医疗诊断服务提供商Laboratory Corp. of America Holdings(简称LabCorp,股票代码LH)周一宣布,将通过一次现金加股票交易以大约6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药物研发服务提供商Covance Inc。
研究成果为什么大部分只停留在论文阶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国家资助的科研经费的增加,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所发表的科研论文增长迅速,发表在国际杂志上的SCI论文数量,也仅次于美国。但另一方面,由各大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主导开发的实际工程应用技术反而相对越来越少,成为大家重点的诟病目标。
【榜单】2014胡润慈善榜 9位慈善家涉及医疗
《2014胡润慈善榜》出炉,有9位慈善家涉及医疗领域捐赠。马云以145亿的捐赠额排在榜单榜首,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在榜单内。
2014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佳雇主”排名
《科学》杂志(Science)公布2014年生命科学行业最佳雇主榜单。榜单前10名中:生物技术公司Regeneron连续3年荣登榜首。
【北大医药】高管被指涉嫌内幕交易3.55亿
导读:11月3日,方正证券的二股东和大股东公开撕破脸,北京政泉控股揭露北大方正CEO李友、北大方正副总裁郭旭光炒卖北大医药,涉嫌内幕交易。
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前三轮措施落实 塞拉利昂感谢
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举行的吹风会上获悉:今年年初,部分西非国家暴发了埃博拉疫情,作为第一个将防护物资运抵疫区的国家,中国政府反应迅速,目前已落实3轮援助举措,并于近期启动第四轮紧急援助。
从HCA看中国医院改革路径
美国的前三大盈利性医疗服务公司分别是HCA、CHS(Community Health Systems)以及THC(Tenet Healthcare Corporation)。从规模上来看,HCA所经营的医院数量最大,就诊量也最高。本文从HCA模式看中国医院改革路径。
王红阳院士:治疗恶性肿瘤须“私人订制”
在日前于深圳举行的2014国际BT(Biotechnology)领袖峰会上,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肝脏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表示,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私人订制”。
官办网络医院能否替代在线问诊创业公司?
上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计生部门许可的网络医院。广东省计划在短期内建成1万个就诊点。广东省网络医院模式能否得到快速普及,未来对在线问诊创业公司会否成为重大威胁?
【数据解读】科研人员都去哪儿了?
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问题近来引起了国外科学界的关注。《自然》杂志曾对全球2300位读者进行调查,并与专家进行了交流,试图弄清楚科学人才流动的深层趋势,他们到底为什么流动,流动趋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专家分析四中全会后食药监管未来走向
十八届四中全会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一件事情:食品药品监管事权的改革和体制的重新调整。产业政策以及其它相关的政策,会对我们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买家腾瑞出手 收购BI美国原料药工厂
中国制药企业出海并购品种并不鲜见,整体收购海外的医药上市公司近年来也时有发生,这一方面代表了拥有现金流的中国企业寻求性价比高的海外医药资产作为并购标的,已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说明了全球医药产业链的国界之别正在慢慢消除,世界是平等的。
大数据能治愈癌症吗?
创业青年纳特 特纳(Nat Turner)和扎克 温伯格(Zach Weinberg)的大数据诊疗癌症梦想。
诺和诺德公司投资1.3亿美元建立新的糖尿病实验
诺和诺德公司(丹麦著名的制药公司)计划投资1.3亿美元在丹麦的研发中心建立新的糖尿病实验室。
生物制药“风景独好”,创新药公司不可忽视
10月末,100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争先晒出三季度成绩单。从同期绝对值的比较来看,医药公司业绩都在增长,但细看净利润增幅,整个行业却是下降的。医保控费后医保支出增速放缓,是拉低行业增速的主要原因。让人欣慰的是,生物制药类企业“逆流而上”,整体保持较快增速。业内人士预计,今后创新药公司将大有可为,尤其是生物类创新药公司。
栏目推荐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 |
【直播】大咖独家解 |
【直播】流式细胞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