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9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咖啡能预防新冠?西北大学近四万人研究揭示咖啡对新冠的抑制作用

2022-12-27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在《Nutrient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咖啡与新冠预防的研究。研究结果指出,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可以将患新冠病毒的风险降低10%。 https://www.mdpi.com/2072-6643/13/6/2114 研究背景  01  横断面分析可识别检测呈阳性后的患者特征和临床数据,从而告...

一年发布21篇!北大汤富酬教授团队2022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综述

2022-12-27

2022年(截止到2022年12月1日)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共发布研究成果21项,本文对以下九项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01  2022年1月25日,暨南大学兰雨,刘兵及北京大学汤富酬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类胚胎中发生关键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事件的时间窗口...

【Nature】神奇细菌竟能缓解吸烟危害!北大姜长涛团队带你了解真相

2022-12-27

2022年10月19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姜长涛团队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Frank J. Gonzalez、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虞朝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洋、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明华等人,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99-4 ...

【PNAS】北大肿瘤医院吴健民/季加孚团队发现胃癌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新机制

2022-12-27

2022年9月26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吴健民研究员团队联手季加孚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PNAS》发表题为“Dual roles of β-arrestin 1 in mediating cell metabolism and proliferation in gastric cancer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临床队列、细胞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综合分析,揭示了 β-arr...

【Cancer Cell】北大詹启敏、王维虎团队合作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

2022-12-26

2022 年 12 月 23 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詹启敏院士课题组和王维虎教授团队合作在 《Cancer Cell》上发表论文“Gut microbiota-mediated nucleotide synthesis attenuates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n rectal cancer ”,从宿主-菌群相互作用角度...

北大曹云龙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基因组学准确预测新冠突变

2022-12-15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入选。Nature这样介绍:“曹云龙:新冠预测者(COVID-predictor),帮助追踪新冠病毒的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重要突变。”‍曹云龙一直专注于单细胞测序的技术开发,他的研究成果帮助追踪新冠病毒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部分突变。 改进的高通量方法 01...

【Nature】北大张宁/张泽民/朱继业:靶向肿瘤中性粒细胞或成肝癌治疗新策略

2022-11-10

2022年11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单细胞精度定义了肝癌的五种免疫微环境亚型,并将其命名为TIMELASER分型系统,此外,还研究首次全面揭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 https://www.nature....

【Cell Research】北大汤富酬团队:一种长读单细胞ATAC测序方法,同步检测染色质可及性和遗传变异

2022-10-12

为了将长读测序的优势整合到scATAC-seq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汤富酬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孔测序平台的转座酶可及性染色质单细胞测定方法(scNanoATAC-seq)——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微板的scATAC-seq方法,可以与TGS测序平台相兼容。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1日发表于Cell Research杂志。 https://ww...

【PNAS】西北大学研究发现:脂质平衡——调节癌细胞转移和存活的关键因子

2022-10-12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特殊的酶对于在细胞压力下调节癌细胞的存活和转移至关重要,该研究结果发表在《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Ovarian cancer cell fate regulation by the dynamics betwee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

北大肿瘤医院柯杨团队:首次揭示“食管癌前病变进展”基因组学早期预警标志物

2022-07-19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团队深耕于我国食管癌防治一线,聚焦食管癌病因学及精准防治。2022年5月,柯杨教授团队依托其之前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开展的大规模食管癌人群筛查队列(“ESECC”研究),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首次揭示了同一个体食管癌前阶段基因改变与最终癌变之间关联——发现“NOTCH1基因突变水平降低”与“CDKN2A基因缺失增加”可有效预测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整体风险,为实现“食管癌...

【CELL DEATH DIFFER】北大郑晓峰课题组:好心干了“坏”事——去泛素化酶OTUD6A增强乳腺癌细胞对DNA损伤疗法的耐药性

2022-07-14

6月29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及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晓峰教授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发表了研究论文——Deubiquitinase OTUD6A promot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by increasing TopBP1 stability and renderin...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联合北大开发出延缓衰老的“基因疗法​”

2021-01-11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个衰老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的衰老?这些都是衰老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细胞衰老是器官乃至个体衰老的基础,这一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尽管已有研究报道了一系列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

【PNAS】美国西北大学:纳米粒子疗法可显著延长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防止乳腺癌复发

2020-07-19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免疫疗法,可以显著延长患有三阴性乳腺癌的小鼠的生存时间。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具侵袭性和最难治疗的一种。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接受这种疗法(把两种增强免疫的药物装在纳米颗粒中)的小鼠,其肿瘤得到了至少100天的完全缓解。所有未经治疗的小鼠在第30天...

【重磅】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COVID-19会损伤孕妇的胎盘,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2020-05-25

  根据西北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报道,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的病理学检测显示,16名在孕期检测COVID-19阳性的女士的胎盘中检测到了胎盘受损的迹象。   在胎盘中看到的损伤类型表明,子宫中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血流出现异常,这表明出现了COVID-19的新的并发症。这一发现有助于告知在大流行期间如何对孕妇进行临床监测。   该研究在...

【Cell】中国北大科学家谢晓亮团队研制出一种新药物,不用疫苗就可对抗新冠病毒

2020-05-20

来自中国的一个实验室研发出一种药物,这种药物现在被认为能够阻止冠状病毒的大流行。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发越演越烈,引发了一场寻找治疗方法和疫苗的国际竞赛。 中国著名的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测试了一种药物,他们表示,这种药物不仅能够缩短新冠病毒患者的康复时间,甚至可以提供短期的病毒免疫。该大学北京基因组学高级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Sunny Xie)告诉法新社,这种...

北大基础医学院王月丹:如何看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例剧增

2020-01-2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1月20日,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卫生部门的通报,北京和深圳分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例和1例,浙江发现5例疑似病例,武汉在18、19日两天内新增136例,截至1月19日2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98例,已治愈出院25例,死亡3例。   就目前新型病毒感染...

北大肿瘤医院《Nature》子刊发文:ctDNA可预测胃癌治疗效果

2019-09-26

导 读:胃癌具有高度的瘤内异质性,因此想要通过解剖学、分子生物学或者细胞培养等方法准确地评估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准确性都有待提高。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采集和分析了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个体内ctDNA(循环肿瘤DNA)的基因组变化指标,以探究ctDNA的基因组不稳定水平变化能否用于监测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染...

《Nature》发表北大汤富酬、乔杰团队研究成果 阐述人类围着床期胚胎发育分子调控规律

2019-08-23

2019年8月22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课题组和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IF:43.07)在线发表研究成果“Reconstituting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implantation”(“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图谱重构人类胚胎着床过程”)。 该研究...

Nature:北大张泽民组提出结直肠癌 T 细胞动态观察新方法!

2018-10-31

T 淋巴细胞作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针对淋巴细胞的研究一直是肿瘤领域的热点。但是目前对肿瘤浸润 T 淋巴细胞的研究还并不充分,这些 T 细胞的类型、基因表达与作用效果上都具有一些不同,而北京大学张泽民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观察结直肠癌 T 细胞的动态变化,扫去了一些肿瘤的免疫治疗道路上的障碍。 1986 年,R...

全国6个前沿科学中心获批,建在清华同济川大天大浙大北大

2018-10-30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9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教技〔2018〕10号)要求,6所“双一流”名校的前沿科学中心顺利通过了立项建设论证,其中,同济大学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上榜。 通过立项建设的高校及科学中心如下: 清华大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