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7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抑制血栓形成:一种靶向肠道微生物的全新疗法
众所周知,肠道细菌与全身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无论是肠道、大脑还是心脏,都有微生物组参与其中。它影响我们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微生物群衍生的代谢物,它们中的一些能渗透到血液里,一旦进行血液循环,就会通达身体各个部位。 尽管我们目前还远未能理解肠道细菌对心血管健康的各种影响,但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诊所的一项研究似乎正在接近这一问题。 肠道细菌与心脏 ...
微生物检测:NGS和质谱为行业变革带来契机
微生物检测主要用于辅助诊断,百亿级市场市场空间,潜力很大 你可能知道,“抗生素滥用”在中国很普遍。改变这个现状就要靠微生物检测。2011年卫生部颁布了史上最苛刻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把微生物检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微生物检测属于IVD的一个细分领域,是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或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在临床上通常用于辅助诊断,判断感...
肠道微生物为防御致病性李斯特菌感染提供第一道防线
虽然大多数成年人都能够避免由于李斯特菌感染而引起的严重疾病,但是有一些人,比如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却有很高的风险。2017年6月,一项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可能在防御李斯特菌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研究人员鉴定了四种有益的肠道细菌能够降低小鼠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长,而这四种有益菌能够轻易的被...
Cell重磅!首次发现胎儿免疫细胞是体内微生物感染的首批响应者,内核膜也参与细胞的脂质代谢!
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抵抗体内入侵病原体的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着分工。他们首次发现胎儿免疫细胞存在于成年动物中,并且在感染期间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事实上,这些在生命早期产生的首批免疫细胞是成年动物体内对微生物感染快速作出反应的首批响应者。 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6月14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velopmental Origin Gov...
GUT : 肠道微生物组分分析可以作为早期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背景: 本项研究希望能探明肝细胞癌(HCC)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征,并借此评价微生物组作为HCC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方法: 研究人员前瞻性地从中国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收集了486份粪便样本,最后共有419份样本完成了Miseq测序。研究人员对75例早期HCC,40例肝硬化和75例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组进行了分析,对微生物标记物和构建的HCC...
肠道微生物加入抗癌斗争——研究显示似乎影响某些癌症药物疗效
2015年,Bertrand Routy还是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癌症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医院收集癌症患者的粪便样本。医生嘲笑他,甚至给他取了个外号:便便先生。 但Routy的研究结果发布后,人们停止了对这类研究的嘲笑。研究表明,某些肠道细菌似乎可以提高人们对抗癌治疗的反应。医生也盼望研究者能分析患者的粪便样本,以预测他们是否对抗癌药物产生反应。 现在供职于加拿大蒙特...
免疫疗法与肠道微生物“迎面相撞”,为抗癌开辟新思路
如今,“免疫疗法”和“肠道微生物”迎头相撞,擦出了一道令科学家们兴奋的火花。两组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至少在老鼠体内)显著影响免疫系统对付癌症的能力:这些微生物影响个体对癌症的自然免疫能力以及个体对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答;某些种类的细菌能有效地驾驭个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经过了几十年的挫折,科学家们终于能有效地应用免疫系统来对付肿瘤,且治愈了肾癌和黑色素,忽略一些失败...
高血压与肠道微生物:你是我的小确幸
各种疾病一拥而上,和肠道微生物很快都有了说不清、理还乱的纠葛。高血压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始终被津津热道。 当生命离开母体,张口呼吸了这世界的第一口空气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人,某种生命体已经悄然占据了我们身体,在各个管腔中找到了各自最合适的温床。我们的饮食喜好,我们的情感波动,乃至于我们的生老...
肠道微生物与ALS
一、肠道微生物群在ALS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作者:L Mazzini1, L Mogna2, F De Marchi1, AAmoruso2, M Pane2, I Aloisio3, N Bozzi Cionci3,F Gaggı`a3, A Lucenti1,E Bersano1, R Cantello1, D Di Gioia3, G Mogna4 ...
研究揭示:如何利用肠道微生物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在“临床调查期刊”上报道的一个由资深作者,放射肿瘤学和妇产科研究助理教授Andrea Facciabene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在癌症小鼠中的有效性显著受肠道细菌自然构成和抗生素治疗差异的影响。该团队还发现,使用粪便移植 - 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性结肠炎 - 影响ACT在不同实验室啮齿动物品系之间的效力。ACT考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对抗疾病,如癌症和...
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应用
肠道微生物是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基因数达500万,是人类基因数的150倍,被称为人类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具有一定相关性,目前研究方向围绕在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功能活性等,主要包括疾病组与健康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并寻找制定相关marker; 疾病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同一个体...
Cell:泻药引起肠道微生物组发生长期变化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14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nsient Osmotic Perturbation Causes Long-Term Alteration to the Gut Microbiota”。 图片来自Carolina Tropini, Sonnenburg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帕金森患者血液里的微生物们
英文题目:Detection of Microbial 16S rRNA Gene in the Blood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中文题目:帕金森患者血液微生物16S rDNA分析 发表期刊:Front. Aging Neurosci. 发表时间:2018 影响因子:4.504 ...
新一轮科技的必争“高地”—人体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微生物领域出现了新的分支—微生物基因组学诊断,是以微生物群体的特性和微生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诊断学。 人类第二基因组—个体微生物基因组 现今科学认为,个体微生物基因组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它能从人体内环境层面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的状况,那么根据人体微生物基因组设计的各种疾病高相关性分子...
人体微生物组:从金正恩的马桶说起
图片来源:网络 在新加坡召开的“金特会”,无疑是这几天最热的国际新闻之一。伴随着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后抵达新加坡,两位“大佬”的住所率先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金正恩住在瑞吉酒店,总统套房长的是这个样子: 图片来源:公众号kanxinjiapo ...
《科学》:肠道微生物竟然成为肝脏肿瘤发展的帮凶!科学家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特异性调节肝脏肿瘤免疫的机制 | 科学大发现
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崛起,研究人员逐渐确立了它们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癌症就是其中的“大户”。大量研究表明,一些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帮助癌细胞转移、导致化疗耐药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涉及的癌种也不局限于肠癌,还包括白血病、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等等。 这个名单还在持续扩大,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Tim...
疯狂的微生物(三):行业迷局(完结篇)
它也是迄今为止最为称职的“背锅侠”,它永远也不会跳出来反对你。 2400多年前,医神后代、古希腊小亚细亚人希波克拉底发出了一个行业倡议,警示从事医学的人们提高道德修养。这就是被奉为医者职业道德圣典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每一个从事西医的人,都将这段话铭记于心。“医学之父”一生成绩斐然,比如,“癫痫病”就是他提出来...
Science:肠道微生物能调节肝脏抗肿瘤免疫功能
原创编译,转载须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Science》 近日,科学家在微生物组基础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5月25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与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之间存在关联。该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癌症研究中心(CCR)主导。研究表明,小鼠肠道中的细菌能影响肝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这项研究对于理解...
继免疫治疗后,微生物重装奔赴抗癌前沿:除了溶瘤病毒,还有吗?前景如何?
上期报道了1月3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两篇研究论文,阐述在三阴性乳腺癌小鼠和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期注射溶瘤病毒能够改变抗肿瘤免疫应答。而此前一天,《Cell Report》上刊登的论文A Recombinant Antibody-Expressing Influenza Virus Delays Tumor Grow...
疯狂的微生物(二):谁是地球的主人
我们是否依旧认定,这个世界是由人来主宰? 再强大的敌人,都在我们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翱翔天空的雄鹰可以是人类玩弄鼓掌的宠物,万兽之王的狮子也被我们无情绞杀,食物链最终极猎食者、深海杀手大白鲨,在我们的贪婪下也濒临灭绝。 但是,面对人类的任性和为所欲为,总有一个如神一样存在的东西,让我们一次次尝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