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80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实锤】父亲孕前饮酒增加后代大脑认知功能障碍,男性后代比女性后代更易受损害!
孕妇怀孕期间饮酒的危害已经得到广泛研究,然而,有关父亲在怀孕期间饮酒的安全性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为此,凯利•霍夫曼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以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小鼠模型为对象研究了雄性小鼠酒精暴露对后代大脑功能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雄性老鼠与雌性小鼠交配前大约2-3周的时间内喂食以酒精,结果发现,这种酒精接触改变了他们后代的新皮层基因表达和连接。后代还表现出非典型的特征,如焦虑或多动症增...
【研究】利用对外源性RNA的转录反应预测RNA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
所有RNA病毒都通过与正常运输细胞RNA转录本不同的过程将其基因组传递到目标宿主细胞中。来自正常的细胞RNA转录的运输。病毒RNA的传递最多。进入大多数细胞的病毒DNA的运输因此触发了先天的抗病毒防御机制,将病毒RNA识别为异物。反过来,病毒已经进化出了破坏这些防御的机制,让它们在其中茁壮成长。此外,药物激活防御能够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外源性RNA来说,研究人员证实了与细胞...
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生分会肾上腺性高血压外科协作组(CUDA—AHS)线上研讨会皮质癌专场圆满举行
2020年3月23日,“2020年肾上腺性高血压相关疾病第一次学术会暨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肾上腺性高血压外科协作组城际慢病诊疗学术交流会议” 于线上圆满举行。会议由成都医学会与凉山州医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肾上腺性高血压外科协作组与西昌市人民医院共同承办,银丰基因作为临床肿瘤研学联盟指定地唯一落地执行方,参与了本次会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朱育春和彭星辰教授,武汉...
【热点】临床症状消失8天后仍有传染性,全球疫情形式严峻!
为了弄清病毒清除和症状分解的时间动力学,研究人员选取了2020年1月28日至2月9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治疗中心发布的所有16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隔日收集了咽拭子并进行了分析。患者恢复并通过至少两次连续的实时PCR确认“病毒阴性”状态后出院。在本次研究中,只有一例假阴性结果,其中6号患者被检测为阴性,随后是阳性检...
开展中国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ACH)人群的疾病调查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 OMIM600310)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OMP)基因突变所致;其特征为不成比例的矮小、关节松弛、早发型骨关节病、脊柱、骨骺和干骺端发育不全。考虑到普遍对该疾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使患者的就医、诊疗常常面临极大的困难。本文将从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新发现】“女性的福音”——微生物组可能是鉴定感染HPV前期癌症风险的关键
高危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必要条件,如能在癌前病变期间通过加强宫颈癌知识的普及,定期妇检、普查TCT,必要时配合高危HPV检测,则能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目的。阴道菌群(Vaginal Microbiota)以往认识并不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随着微生物组学的兴起。先前韩国有一项研究,是对双胞胎感染HPV差异的研究,认为阴道内微生物态,确实与HPV感染有关。那么,微生物组是否真...
【新冠】如何警惕「超级传播者」、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儿童,再次点燃爆发的可能性?
导读:目前新冠疫情呈现全球爆发的趋势,意大利、伊朗感染人数破万,昨日新增13国出现首例患者,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接受了核酸检测,世界正处于休戚相关的紧要关头。我国经过长达近2个月的艰苦抗击,终于将疫情态势稳住,但在昨日新增的20名患者中,有14例源于海外输入。 疫情爆发的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每个病例感染人数以及病毒传播到下一个患者需要的时间。未知感染...
【斯坦福大学】4500名女性研究表明,基因检测或可让患有乳腺癌的老年妇女从中获益
导读: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基因检测是检测癌症风险的重要方式,那么是否适用于所有潜在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基因或其它因素是否是其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 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领导的一项对长期开展的妇女健康计划的4,500多名参与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在65岁之前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绝经...
“非典”时期的遗珠:89%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抑制该靶点可有效延缓COVID-19病毒复制!
导语:自疫情发生至今,多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相继展开,但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疾病,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都更加困难,目前还未发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明确有效的特效药。 近日,由芝加哥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医学院等团队联合研究,在SARS-CoV-2蛋白中发现了COVID-19新的潜在的药物靶点。该靶点—N...
【研究】通过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数据评估肿瘤异质性
导读:癌症中克隆进化的计算重建已成为了解肿瘤如何开始和进展以及该过程在患者之间如何变化的关键工具。然而,该领域仍在努力发展,面临着将系统进化方法应用于癌症的特殊挑战,例如拷贝数改变(CNA)和结构变异(SV)事件在肿瘤进化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主流测序准确地描述出来。 通过系统发育推断算法进行的后续重建是准确的。因此,本文开发...
COVID-19患者急性肾损伤潜在机制大揭秘:全身炎症反应与细胞毒性作用协同作用!
导语:截至2020年2月23日,实验室测试已诊断出7715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包括2592例死亡病例。此外,在世界其他24个国家中也发现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患者。新冠肺炎患者中,肾损伤的情况比较常见,这可能会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近期,由第二军区巩里医院泌尿外科领导的研究团队就COVID-19爆发期间急性...
NEJM:钟南山团队发表新冠病毒最大样本量临床特征研究——男性患者占多数,就诊时发热者未及一半
导言:截至2020年2月28日,中国境外已有4351例病例,新冠肺炎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鉴于目前情形刚刚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非常高”。疫情全球升级,想要抑制新冠肺炎大流行趋势,对中国各地病例最新病例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该病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昨日,钟南山院士领衔中国科学家于新英格...
警惕粪口传播: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肛拭子依旧阳性
导言:继月初从重症患者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后,近日,钟南山团队又从患者尿液中检测出活病毒,新冠病毒的粪口传播途径已不再模糊。然而相较于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粪口传播途径仍未写入最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核酸诊断检测仍以咽拭子为主。肛拭子对于诊断与患者痊愈及隔离时间的判断有什么样的作用依旧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昨日,浙...
【快讯】浙江大学联合拼多多共同设立1亿元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专项基金
1月29日,浙江大学宣布联合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成立浙江大学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专项基金,基金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当日,基金会宣布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负责基金后续管理以及资金使用。 据了解,此次捐赠款项将专项用于支持病毒感染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特别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支援保障和科学研究等,包括为疫情严重地区医院配置医用...
Science子刊:关于单抗耐药问题,又一关键机制被找到,并有希望逆转耐药性!
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性强、毒性低,具有传统的化学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过去的20年,单抗药物在癌症、自身免疫等疾病的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治疗效果也同样受到耐药性的困扰。 抗体耐药与抗体与受体结合受阻、受体结构改变、下游信号通路异常、耐药蛋白的表达等有关。近日,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和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
《科学》子刊:徐瑞华团队发现全新肠癌血检标志物,检测准确性超临床唯一血检方法
结直肠癌是全球致死率排行第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归结于生活习惯而被忽视,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和化疗后存活率依然较低。因此,高效普遍的结直肠癌诊断手段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肠镜是临床检查结直肠病变最直观有效的方法,但这种侵入性的检测具有费时、昂贵、患者依从性低等缺陷。...
【聚焦】新量表定义精细认知障碍,非侵入性预测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在显著的症状出现之前,患者大脑中就产生了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沉积等病理学变化。这种病理标志物的检测往往涉及侵入性损伤和昂贵的试剂;用影像学检测到异常蛋白沉积时已经太迟,此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寻找非侵入性的AD预测手段迫在...
【关注】75万人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锻炼可降低七种癌症风险!
合理的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情绪、降低炎症,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近日,一项涉及75万名成年人的汇总性研究发现,合理的锻炼可降低7种癌症的发生风险。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完成,并发表于近日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早前已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
《Nature》:为何女性免疫力更强?清华学者来揭秘!
作者:Walter 导 读:古语云:男女有别,从机体的免疫功能来看确实如此。女性,尤其在育龄期的女性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病的抵抗力显著强于男性,而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由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疾病发生率也更高。一直以来,研究者仅将两性之间免疫系统区别,笼统地归因于性激素、X染色体基因和环境因素差异,其中究竟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不得而知。 ...
《科学》子刊:纳米技术助力恢复p53抑癌基因活性,成功延缓癌症发展!
众所周知,p53抑癌基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癌症患者体内突变率高达50%,是人体内突变频率最高的癌症相关基因。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营养代谢、DNA的修复,到细胞的衰老、恶变和死亡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出现p53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该基因的活性也处于抑制状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恢复p53基因活性的新方法…… 近日,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