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8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新型检测技术面世:对所有已知病毒都有效
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技术,能够检测几乎所有已知的能够感染人类和动物的病毒。这一测试有助于医生诊断感染,不管他们有没有相关的线索。 据了解,这项被命名为 ViroCap 的测试的准确性仍然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使用在患者身上。不过,这项正在开发的技术已经提供给医疗服务提供者...
FDA批准Agilent旗下公司Dako的新型伴随诊断技术用于默克公司的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检测
今日,Agilent Technologies旗下公司Dako表示,FDA已经批准了该公司的一种新型伴随诊断技术,与此同时还批准了默克公司的一种非小细胞肺癌药物。 名为PD-L1 IHC 22C3 pharmDx的伴随诊断技术通常被用于确定恶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对默克公司的抗PD-1疗法Keytruda(pembrolizumab)有反应,该疗法目前已经得到FDA...
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基因健康管理师南京站顺利结束 学员收获满满
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基因健康管理师南京站顺利结束 学员收获满满 50个课时,23位全国范围聘请讲座的老师,来自北京,广州,新疆,海南,西安和华东本地的学员们,经历5天的高强度连续培训,顺利完成了北京寄来的试卷考试,在融融的中秋月下回到家中,收获了新的基因健康知识伴着亲人的问候笑嫣,迈上基因健康事业的...
世和基因ctDNA无创检测技术引爆CSCO会场
2015年9月19日中午,作为CSCO“压轴”的卫星会,世和基因为超过400位嘉宾,包括医生、教授、科学家、业内同行带来一场结合最新ctDNA无创检测技术与临床转化的学术饕餮盛宴。吴一龙教授、周彩存教授、束用前教授、毛伟敏教授分别就高通量测序和ctDNA技术的临床转化阐述了各自的见解。 会场...
新血检技术可更高效诊断肺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说,一种新开发的血液检测技术在实验中能实现对肺癌的更高效诊断,且整个检测过程比传统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廉,如投入使用将有助于癌症预防和治疗。目前诊断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活体组织检查,也就是对患者少量病变组织或细胞材料进行显微镜病理形态学检查,但过程对患者来说比较痛苦,需通过切取、钳取或刮取等方式来进行,不但耗时较长,费用也高昂。 帝...
贝瑞和康:用基因测序技术开启液体活检新纪元
二代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医学不断带来革命式的发展,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无创DNA产前检测让临床医生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实现了胎儿遗传病的精准检测。而在刚刚结束的CSCO学术年会上,将无创DNA产前检测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贝瑞和康周代星博士,又一次给临床医学带来惊喜,这次是全新的肿瘤分子诊断技术--液体活检。 作为高通量...
2015年生物技术公司市值Top 25
尽管股市在最近几周一直是过山车,但在过去的一年中,生物技术股票的表现相当不错。GEN网站最近统计了今年市值最高的25家生物技术公司。他们发现,这些公司的总市值达到1.225万亿美元,与2014年的Top 25相比增长了23.7%。这反映了投资者对生物技术行业的信心。 这份榜单是根据9月8日的市值来排名的。Gilead Scien...
剑桥无限极研究中心挂牌 联手抢占生物技术高点
伦敦当地时间9月2日上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无限极”)与世界顶尖学府英国剑桥大学宣布开展合作,双方共建的“剑桥无限极研究中心” (Cambridge Infinitus Research Centre,简称CIRCE)正式挂牌成立。据悉,双方计划通过这一国际一流研究平台进行生物健康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合作,把生物健康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的...
Veritas遗传公司在中国杭州建立研发中心 开发基于亚洲人群的新型遗传检测技术
Veritas Genetics公司今日宣布在中国建立R&D中心,用于开发针对亚洲人群的新型遗传产品。 这个建立的新型研发中心将位于杭州,由Jonathan Zhao出任行政董事,Li Lei任全球临床和监管事务的副总裁,Wang Min人中国研发部副总裁。 位于波士顿的Veritas公司表示,在中国建立新的研发中心后它们将会履行公司的使命,即通过全球化可获得的...
MIT:助力器官移植,新技术让死亡心脏重新“复活”
据MITTechnologyReview网站报道,移植外科医生开始使用一种能够使心脏“复活”的设备;这种设备能够延长心脏在体外持续的时间,从而使一些原本不具备捐赠资格的人的心脏恢复跳动。 在美国,每年约有2400例心脏移植手术,这个数据20年来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通常,心脏移植只依靠来自脑死亡但身体健康的捐赠者。然而,在至少15个案例中,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外科医生说,他...
能把伤口细菌吸出来的新型绷带技术
绷带是阻隔伤口和外界环境的重要屏障,它们可以防止细菌进入身体而引发感染。然而,对于那些已经进入伤口的细菌又怎么办呢?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将细菌从伤口“吸出”的绷带,能在取下绷带的同时将细菌一并去除。目前,这项技术还未进行人体测试,只在皮肤模型上进行研究。研究涉及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两种细菌都能够引起慢性伤口感染。 绷带由高分...
2014年学术十大事件(科学技术篇)
一、中科院高质量科学论文超越哈佛 在全球排名第一根据自然出版集团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国科研机构对全球科学的贡献近年来显著增加,这种增加不仅是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体现在质量上。目前,中国在国际上发表的高质量科学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占全球14%以上...
新技术可无创诊断细胞癌变程度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利用受激拉曼散射(SRS)显微镜技术,在无需荧光标记的情况下,观察到活体皮肤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动力活动机理。新技术是一种不用着色的非标记技术,可在不干扰细胞正常进程的条件下了解细胞癌变程度。 现有方法中的DNA检测技术需要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病理诊断也要对活检组织染色,这些方法均有可能改变细...
Stem Cell Rep:新技术可控基因表达 调节干细胞
最近,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可以在不改变细胞基因组的前提下帮助激活基因的表达,而这一方法的应用就包括直接进行干细胞的分化研究,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StemCellReports上。 当前干细胞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开发出可以调节细胞分化的方法,细胞的分化过程基于细胞中的基因是否处于激活或失活的状态,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多种方法来控制基因的...
3D打印人造血管技术获重大突破 可打印仅20微米厚血管
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 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或肿瘤切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真皮和表皮)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包括皮下组织的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PCR技术项目投入有多少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
PNAS:高大上新技术让你看到细胞分裂全过程
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发表文章,他们利用延时拍摄的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技术观察到了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动态变化,并且这种技术不需要对DNA进行荧光标记。 为了深入了解癌症等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各种生物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就需要在不干扰细胞生命活动的情况下对细胞内部进行细致观察。通常情况下,如果想要对染色体活动进行观察就需要对...
Illumina同Asuragen合作开发新型的伴随诊断技术
Asuragen公司今天表示将同Illumina合作共同开发新型的伴随诊断技术。 基于这项合作协议,Asuragen将利用其Quantidex的新一代测序产品平台和Illumina的MiSeq Dx设备,来为其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伙伴开发定制化的伴随诊断技术;目前Asuragen已经向美国FDA递交了510(k)文件。 Asuragen表示,这种新型的Quanti...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植入脂肪技术 或能起到减肥效果
说起减肥和脂肪的关系,许多人想到的都会是抽脂减肥,但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却发明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新方法:植入脂肪来减肥。 人体内存在棕色和白色两种脂肪。平时大家所痛恨的是白色脂肪,它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所谓抽脂减肥就是抽取白色脂肪。而棕色脂肪的功能是促进白色脂肪分解并释放热量,实际上是帮助减肥的,只不过人体内棕色脂肪含量不高。 美国加...
北大谢晓亮、黄岩谊教授PNAS开发单细胞测序新技术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乳液的扩增方法来抑制扩增偏移检测单细胞拷贝数变异(CNV),同时以高精确度检测单核苷酸变异(SNV)。这一方法能够与各种扩增实验方案包括广泛使用的多重置换扩增(MDA)相兼容。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9月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北京大学的谢晓亮(X. Sunney Xie) 教授及黄岩谊(Yan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