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临床常用抢救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汇总!
1. 去甲肾上腺素 ( 常用名: 正肾素 规格 2mg.1ml ) 作用机制 主要激动α受体,对β1受体激动作用很弱,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适用于各种休克及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 用法用量 ...
学会心肺复苏术,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唐子仁在美国游玩成功救助路人的事迹传遍了医疗圈,引发了网友热烈评论。 唐医生自述,在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时,遇到一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跳骤停倒在地上,他一个人坚持胸外按压CPR(心肺复苏术)约十分钟,等到除颤仪到位后成功将其复苏!海洋公园管理人员为表感谢,送了一顿可以单独观看鲸鱼演出的自助大餐,弥补了没看成表演的遗憾! 唐子人微...
奇迹:深度昏迷患者苏醒了
心跳呼吸停了两次,送到医院时每分钟呼吸仅有可怜的1-2次,一切迹象显示生命似乎就此终结,但最终,这名病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近日,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了一名极危重脑室出血病人,医护人员在过去十多天里“违反教科书”的超常规救治引人深思。 死亡率70%,救还是不救?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识丧失。春节前...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成功抢救危重产妇
2月21日,大年初三,京城的瑞雪给节日带来纯洁与祥和。 然而就在2月21日中午,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妇产科成功抢救了一名孕32周,慢性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症,肝酶急剧升高(正常值的十倍),血小板减少,最低达2万5(正常10-30万,低于5万会自发出血),重度凝血功能障碍,胸腹腔积液,肾被膜下出血,胎儿生长受限的产妇,经过回...
夜班护士被患者踢倒在地,爬起来继续投入抢救
“当时根本顾不上痛,也没时间查看受伤的地方。”29岁的刘欢是湖南省人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一名护师,1月10日凌晨,她在抢救一名神志不清、狂躁不安的老年患者时,被对方一脚踢倒在地。老人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抢救,刘欢强忍疼痛从地上爬起来,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第二天,清醒过来的老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十分内疚,看到病人转危为安,刘欢只有欣慰的微笑。2月4日,老人康复出院前夕...
医生职业暴露:抢救之后,泪流满面
2014年年底,新闻爆出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共计发生职业暴露122人次,2014年1~11月共计发生职业暴露88人次。其中护士43%、医生29%、实习医生20%、实习护士5%,其余则为规范化培养人员和工人。职业暴露来源,乙肝占比45%、梅毒14%、艾滋7%、丙肝6%。针刺、锐/钝器划伤90%、溅入黏膜6%、溅入皮肤2%、咬伤2%。 ...
震撼心灵的图片:抢救拥抱
图享:抢救拥抱 这张照片来源于一篇名为“抢救拥抱”的文章。第一周时,这对双胞胎在各自的保温箱中,但其中一个生命垂危。一名护士将他们放在了一个保温箱中,后来,体弱的小宝宝心脏情况逐渐稳定,体温也恢复了正常。...
抢救室的故事:每个生命都不能轻易放弃
“每一个生命都不能轻易放弃。”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后,医护工作者是最忙碌的群体之一。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抢救室,照顾伤者的护士们,度过了一个不眠夜。 2015年1月2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胡美琴向记者讲述踩踏事件当晚经历。 澎湃新闻记者 寇聪 图 下班前的电话 &ems...
因为是医生:3位亲历踩踏事件医护讲述抢救全程
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已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经初步核实,首批32位遇难者名单公布。其余人员身份仍在进一步核查中。在已经确认的32位遇难者中,男性11名,女性21名;30岁以上遇难者2名;20~29的遇难者24名;10~19岁的遇难者6名,最小的遇难者年仅12岁。让我们一同为他们默哀! 踩踏事件发生时,她们正在...
医者无奈:我若倒下,抢救时间勿超48小时
10月24日,阜外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昌克勤在手术室里晕倒。12月2日,昌克勤因医治无效死亡。烧伤超人阿宝说:“如果我不幸倒下,抢救时间请不要超过48小时。”有媒体建议优化细则,还有媒体指出法律应写“人”字,您觉得呢? 晕倒在手术室一月余后,北京阜外医院麻醉科医师昌克勤于12月2日离世。不少医务工作者通过微博呼吁昌克勤应算工伤。 不过,按照现行的工...
放弃休息抢救患者,回家途中被撞受伤
一场车祸,让我们的目光注视到一名普通外科医生身上。家常便饭式的加班加点,为了患者放弃休息,在工作岗位上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陪伴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当下,也许通过杨勇医生的经历,我们更能了解一名医护人员所处的工作、生活状态,也让我们对医护人员这个群体,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 23日夜里11点半,刚刚加班...
医生手捧20多斤肿瘤5小时 三次抢救垂危患者
医学论坛网讯(孙瑜淼)把二三十斤的重物提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如果一个几十斤的东西放在肚子里,让你每天跟着你走,并且一跟就是10年,这感觉相比多数人都无法体会。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六病房就接治了这样一位特殊患者,来自齐齐哈尔的56岁的张先生,身高170cm,体重180多斤,经检查体内长了巨大的脂肪瘤,瘤体纵贯胸腔、腹腔和盆...
在荷兰,医生有权决定是否对患者继续抢救
最近产妇羊水栓塞死亡的事件再次令医患关系紧张起来。身边的荷兰同事大多也都是临床大夫,他们的一些经历,虽不涉及医疗纠纷,但可能对我们国人而言很难想象。 我荷兰同事在临床上曾经就遇到过家属意见与患者不同的情况。那个患者疾病进入终末期,在医学上早已经回天乏力,尽管医生们通过各种办法维持住患者的生命体征,但患者本人早已痛苦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