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88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欢迎江苏省泰州市委常委领导一行莅临一米生物调研

2021-12-27

CEO李为为向市委常委领导介绍公司产品 市委领导一行先后参观了我公司的配制、灌装、等车间,了解我公司生产研发、市场销售和疫情期间的经营情况,对我公司在复工复产后,应对市场变化,产品跟进速度,面对疫情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市委常委领导与生产人员讨论生产 领导得知我公司...

枫林商标品牌指导站系列访谈(三)绾塍生物创始人施威扬博士

2021-12-25

本年度,为重点加强中小企业对外品牌培育建设,枫林商标品牌指导站推出系列访谈栏目。第三期 那么单细胞测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市场前景 ,它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现在都经常听到所有生物学领域都在说单细胞,但单细胞分析实际上是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思想理念上的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而是我们在理解生物学的时候产生了革命性的改进。像显微镜可以看到每个细胞一样,单细胞测序可...

【Nature子刊】研究人员确定了红肉如何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gbu”的肠道微生物基因簇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1-12-25

红肉是营养学上的词,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中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红肉(摄入)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克利夫兰诊所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富含红肉的饮食如何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见解。该研究结果于12月23日发表在《Nature Mi...

枫林商标品牌指导站系列访谈(二)臻准生物研发总监殷敏博士

2021-12-24

为落实并推进产业园区商标品牌培育工程,在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上海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林集团”)的指导下,自2020年10月以来,由枫林集团下属子公司上海枫林聚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枫林商标品牌指导站”,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商标品牌咨询及诊断、商标品牌指导及培训、商标注册托管、商标品牌运营及推广等一系列服务。本年度,为重点加强中小企业对外品牌培育建设,枫林商...

全球首个生物纳米磁珠国际标准发布

2021-12-23

2021年10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官方网站发布了第一个生物纳米磁珠国际标准:ISO/TS19807-2:2021纳米技术-磁性纳米材料-第2部分:核酸提取用纳米结构磁珠特性和测量方法规范,该标准对规范和推动磁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担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材料规格工作组(ISO/TC229/WG4)提出并组织...

【Nature子刊】危险的微生物竟然提供一种消除疼痛的新方法?

2021-12-21

炭疽有着可怕的名声。众所周知,炭疽会导致人类严重的肺部感染,也会导致牲畜和人的难看(尽管无痛)的皮肤病变,而且炭疽细菌甚至被用作恐怖武器。 现在一项新研究的发现表明,这种可怕的微生物也具有意想不到的有益潜力——它的一种毒素可以抑制动物的多种类型的疼痛。 研究揭示,这种特定的炭疽毒素能够改变痛觉神经元中的信号传导,当以靶向方式递送到中枢和外周...

【最新】中科院分区表新鲜出炉,生物医学类看过来!

2021-12-20

2021基础版分区表继续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国际化的导向,形成了“中国SCI期刊评价方案”: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提升中国期刊入选高区位的比例、扩大中国期刊入选基数(吸纳中国ESCI期刊进入分区表评价范围)和提升弱势学科期刊分区结果等;对于综合性期刊,2021年基础版分区表采用2020年的工作方案:先将综合性期刊的每篇论文划分到一级学科,然后计算每篇论文在相应学科的影响力,最后汇总整本期刊的影响力...

【Nature子刊】朝着改变700亿美元的全球诊断行业又迈进了一步!蛋白质生物传感器可测量癌症、关节炎和器官移植患者中的有毒药物

2021-12-20

通过设计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人员朝着改变700亿美元的全球诊断行业又迈进了一步,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癌症、关节炎和器官移植治疗中使用的药物的颜色或电反应。 来自CSIRO-QUT合成生物学联盟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克拉克森大学、昆士兰病理学大学合作,已经证明了他们构建小分子生物传感器的模块化方法——设计用于捕获所选的生物标志物并产生可测量的反应的人工蛋白质。 ...

《Science》公布2021年度突破:一个困扰生物学家50年的难题,被AI解决了,并实现了一位诺奖者的梦想!

2021-12-17

在他1972年的诺贝尔奖获奖感言中,美国生物化学家Christian Anfinsen提出了这样一个愿景,他说:有一天,仅仅根据其氨基酸序列就可以预测任何蛋白质的3D结构。仅在人体内就有数十万种蛋白质,这种进步将具有广泛的应用,为基础生物学提供见解并揭示有希望的新药物靶点。现在,经过近50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人工智能(AI)驱动的软件可以产生出成千上万种精确的蛋白质结构——实现了An...

星闻 | 领星生物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12-09

2021年12月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1 年度上海市第五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公示》,领星生物入围名单,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最高荣誉之一,也是对企业科技研发实力的权威性肯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科技部、财政部、...

【Nature】“是药三分毒”——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2021-12-09

我们是生活在我们星球上的人类用药最多的世代之一。2型糖尿病,肥胖症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脏代谢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共同构成全球死亡的最高原因。受影响的人通常需要每天服用多种药物,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这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组和血清代谢组日益异常,并使生物标志物发现复杂化。 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Bork团队与一个由20多个欧洲研究所组成的欧洲联盟合作,现已表明许多常用...

【Science子刊】靶向近100种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预防疾病

2021-12-09

炎症过程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包括风湿性疾病和过敏。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是可测量的分子,可以对患者有预后价值,可用于诊断疾病,或指示疾病的严重程度。现在,大量的血浆蛋白已被确定为炎症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它们在炎症患者中通常高度表达。 然而,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与炎症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是未知的。该蛋白可能是为了应对疾病而表达,以保护组织免受损伤,或者该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疾...

《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1-12-07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草案)》进行了审议。为进一步发扬立法民主,现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相关说明在《解放日报》、《上海法治报》、东方网(www.eastday.com)、新民网(www.xinmin.cn)、上海人大网、“上海人大”微信公众号上全文公布,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再提请以后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星闻丨领星生物携手青煜医药,共同开发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原创性创新肿瘤药物

2021-12-06

领星生物致力于成为新药研发的新基建, 用数据智能(Data Intelligence)重塑新药开发流程。基于患者为中心的真实世界深度分子和深度临床数据, 领星一方面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有临床患者数据支持的全新原创性新药项目, 同时也针对开发中或已上市药物,帮助国内外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获得基于多维度真实世界数据洞察,在新适应症拓展、新生物标记物发现、药物临床策略及药物...

【Cell子刊】在肠道微生物组中加入一种细菌,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2021-12-03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于昨日(12月2日)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名为“Microbiota-specific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drive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and anti-tumor immunity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指出小鼠肠道微生物群中一种常见...

【Cell子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病毒递送的CRISPR-Cas9感染肠道微生物证明了微生物组基因编辑的潜力!

2021-11-29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了DNA编辑系统CRISPR来改变哺乳动物肠道内细菌的基因组,这一发展将促进我们对微生物组的理解,并最终为治疗肠道相关疾病铺平道路。 在本月发表在《 Cell Reports》杂志上的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能够从生活在小鼠肠道的大肠杆菌中去除大量基因,并改变遍布其消化系统的细菌群落的整体构成。研究人员...

2021年12月3日即将举办2021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湾区研讨活动,欢迎参加

2021-11-24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更加快速地发展,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大生物医药产业利好政策,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交流与合作,加强科技与产业资源的共享及产学研合作,共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承办的“2021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湾区研讨活动”将于2021年12月3日在...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联合鹍远生物启动大规模泛癌种早筛研究

2021-11-22

11月21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以及国内11家三甲医院在上海启动“福声计划”中国人群泛癌早筛研究。这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泛癌种早筛前瞻性研究,预计入组人数超过6万人,覆盖华东、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的10个省及直辖市。鹍远生物自主研发的泛癌种早筛产品PanSeer®预计最快2023年实现商业化。 2020年7月,复旦大学泰...

【Nature子刊】微生物如何从食物的“菜单”中进行选择?

2021-11-20

微生物群落通常包含几个共存的物种,即使它们有相似的代谢能力。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尚不清楚。研究人员现在开发了一个模型,表明如果这些物种对它们消耗的东西有互补的偏好,它们可以更容易地共存。 许多微生物都是二次生长的——它们一次只消耗一种可用的食物资源,而不是同时消耗。每个物种都有特定的偏好顺序,从最偏好到最不偏好。重要的是,这个列表在不同的微生物中是不同的。有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