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88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Genome Medicine】迄今为止首个将肠道微生物数据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后研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的关键!

2021-09-18

梅奥诊所(Mayo Clinic)个体化医学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RA患者在病程中是否会有所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肠道。 这项研究发表在《Genome Medicine》上,论文名为“Gut microbial determinants of clinically important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快讯】真迈生物完成4.1亿元B+轮融资,助力国产基因测序平台市场布局和产品创新

2021-09-15

2021年9月15日,基因测序平台自主研发制造商——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迈生物”)宣布完成总金额4.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科创板上市企业圣湘生物、知名创投机构同创伟业、中欧联合资本共同参与,珂玺资本、叱石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真迈生物自主基因测序平台的应用市场推广、医疗器械资质申报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升级。 ...

合成生物学的构建方法——基因组装和分子克隆解决方案

2021-09-08

合成生物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日益活跃,对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表现出合成生物学的强大创新力。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遗传中心法则的阐明开始,到大规模测序技术推动下越来越多基因组遗传信息的解读,人们对生物功能与基因和基因组关系的理解逐渐深刻。丹纳赫生命科学拥有一系列的基因组装和分子克隆解决方案,可对目的基因片段的生产、纯...

【研究】“万能“的肠道微生物群:4万数据确认抗生素导致患癌的直接原因

2021-09-02

人结肠癌细胞株  来源:S. Schuller. 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的肠道是身体各项功能管控和调节的第二大平台(第一为大脑)。而其中的微生物群就如其中的协调员,这同时导致菌群不平衡会引发多类疾病,影响范围包括肠道、肺部和心血管等。 肠道与肠菌 来源:pixabay...

一文读懂合成生物学的那些事

2021-09-02

科学家一直在尝试从零开始制造全新的生命形式——用化学物质造出合成DNA(脱氧核糖核酸),由DNA合成基因,再由基因形成基因组,最终在实验室造出全新生物体的分子系统。 如果说1953年DNA双螺旋分子结构的发现让分子生物学家意识到,基因与细胞的关系就像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那么合成生物学正在做的就是设计新“软件”、开发新“硬件”...

【Cell】警惕!缺少这种关键的免疫细胞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甚至导致结肠直肠癌的发生

2021-09-02

先天淋巴细胞(ILC),也被称作固有免疫细胞,是一类不同于T细胞和B细胞的淋巴细胞亚群,位于肠道粘膜表面中,增强免疫反应,维持粘膜完整性和促进淋巴器官形成。有研究表明,ILC3s可浸润肿瘤,并通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根据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医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一种称为先天性淋巴细胞(ILC3s)的免疫细胞亚群可以保护人体免受...

领星生物CEO许强博士受邀出席AIMS医学AI系列研讨会

2021-09-01

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旧有的医疗格局,开创了全新的医疗决策体系。目前,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院管理、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方面,覆盖了筛查、诊断、治疗、预后管理等多个不同的临床环节。医疗AI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减轻临床医生的负担,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还有助于对偏远地区的医疗支持,从而...

【Science子刊】基于血液样本就可以确定的生物标志物——可预测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2021-08-27

近年来,基于免疫的癌症治疗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希望。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为越来越多的患有各种癌症的人提供了救命的益处,包括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等等。尽管围绕这些药物令人兴奋,但令人沮丧的症结在于医生无法预测谁会从中受益,谁不会受益。 2021年8月25日,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会议通知 |鼎晶生物邀您共赴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1-08-25

大会背景 近一年多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虽然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目前来看,我们需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在防疫抗疫的同时,也要重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

【快讯】翌圣生物完成B+轮近3亿元融资,由CPE源峰领投,持续加大分子酶及相关生命科学产业领域投入

2021-08-25

近日,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翌圣生物)宣布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CPE源峰领投,惠每资本、海望资本、华赛基金、弘厚康瑞跟投,之前已获得君联资本、含泰创投、安徽探针等投资。本轮融资所得将主要用于加大翌圣生物旗下分子酶及相关工具类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扩建国内多个分子酶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对于接连获得资本方的投资认可,翌圣生物创始人、...

会议通知 | 翌圣生物邀您共赴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1-08-25

大会背景 近一年多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虽然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目前来看,我们需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在防疫抗疫的同时,也要重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

【快讯】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正式启航

2021-08-25

8月24日下午,由上实集团发起、上实资本管理的第二支生物医药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以下简称“转化基金”)正式启动,上海市发改委、国资委、科创办及基金出资人、合作方领导共同出席转化基金的成立仪式,并同时见证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与金融机构、孵化器平台以及转化基金首批投资项目的签约仪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上实集团总裁、上实资本董事长周军,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市国资委副...

【快讯】单细胞测序领军企业墨卓生物完成1.5亿融资,华盖资本领投,加速多组学产品线商业化

2021-08-24

近日,单细胞测序领军企业墨卓生物宣布完成1.5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源码资本和老股东比邻星创投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持续丰富和完善墨卓生物MobiNova™单细胞多组学产品线,包括转录组、免疫VDJ分析、ATAC等系统性单细胞测序解决方案,并加速产品上市和商业化推广,将墨卓单细胞测序产品从科研领域拓展到药物研发和临床检测。 在国家政策方面,“十四五”国...

【Nature子刊】找到肝癌发病的易感性机制,并鉴定出更高敏感的新生物标志物

2021-08-23

"Is hepatic cyst liver cancer?" 来源:Fuda Cancer Hospital 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同时是拥有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 尽管已知细胞色素 P45...

星闻丨领星生物获授博士后工作站,彰显科研硬实力!

2021-08-20

经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批准、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备案,领星生物正式获批授牌 “浦东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作站的挂牌设立,充分体现了领星生物在基础科研探索、科研成果转化、高精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突出成绩,同时也代表了政府相关部门对领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认可。 领星生物一直重视研发创新,聚焦前瞻性...

【Cell子刊】找到了新的对抗疟疾目标!生物工程师发现应对耐药性的新靶点

2021-08-13

除了全球性大流行病新冠在世界范围的爆发,目前仍每年有超过2亿新疟疾病例和近50万人死亡,而其中还主要发生在非洲的幼年儿童里。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全球疟疾控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大多数已获批准的药物都出现了耐药性,由于其高传播性,这可能会破坏过去十年所取得的成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新药。 寻找目标 为了帮助克服已产生的耐药性问题,科学家们现...

领星生物美国商业团队正式亮相│领跑数据智能时代下的真实世界解决方案

2021-08-06

2021年8月6日讯– 领星生物(GenomiCare Biotechnology)总部位于中国,美国设有分公司,是一家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生物技术公司,在肿瘤领域为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真实世界解决方案。近期在美国正式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商业团队,负责其真实世界解决方案在全球生物制药企业中的商业拓展。 有着早期生物技...

【研究】Cell突破:新生物标志物——卵巢癌患者的新希望!

2021-08-02

2021年7月30日,位于达拉斯的UT西南医疗中心发现了卵巢癌的致命弱点,以及新的生物标记物,可以指出哪些患者是新疗法的最佳候选者。部分是利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实验室的塞西尔·H.和艾达·格林生殖生物学科学中心的研究工具得出的。近期,研究人员将这项研究发布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Ribosome ADP-ribosylation inhibits translation and mai...

【快讯】王立群博士创立的星奕昂生物完成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领投

2021-07-30

近日,星奕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eukio Biotherapeutics)宣布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礼来亚洲基金领投,跟投方包括IDG资本和夏尔巴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设施建设和通用型现货免疫细胞技术平台和产品的早期开发。 通用型现货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当今热门的细胞药研究领域和创新高地。国际上已经有个别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在该技术领...

欧易生物邀您参加2021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2021-07-30

大会背景 近一年多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虽然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目前来看,我们需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在防疫抗疫的同时,也要重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