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1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追踪癌细胞扩散,新技术让结肠癌细胞无所遁形!
作者:Paris 肿瘤的转移总是从少数几个癌细胞的扩散开始,而癌症干细胞因其自我更新和治疗抵抗等特性被认为是癌症发生、发展、耐药和复发的根本原因。近日,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癌症干细胞的扩散有了新发现: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使用一种新的技术,通过让干细胞发光来直观地标记结肠癌突变,从而让结肠癌癌细胞扩散过程直观地暴露出来。相关文章已发表于《Nature commu...
《自然》子刊:癌症患者血液中大部分突变不是来自于癌细胞!MSKCC团队发现,癌症患者血液中一半以上的突变来自于白细胞丨科学大发现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和GRAIL联合研究团队,今天带来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这项由MSKCC实验病理学主任Jorge Reis-Filho和临床医学科学家Pedram Razavi共同领导的研究,对124例癌症患者的cfDNA、肿瘤组织样本和白细胞DNA,以及47名无癌志愿者的cfDNA和白细胞DNA,进行了超高深度测序(60000×)。 ...
质谱技术直接检测肿瘤新生抗原,癌细胞无所遁形!
导 读:肿瘤细胞表面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区分开来,免疫系统可根据这些标志物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这也是很多免疫疗法的基础。 近日,伦敦癌症研究所和瑞士洛桑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技术,直接测量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衍生的类器官(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PDOs)的新生抗原数量,...
《Nature》子刊:揭秘癌细胞扩散转移核心机制,相关药物研发也步入正轨!
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是癌症患者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也是科学家们攻克癌症的关键。近日,《Nature Materials》和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两大国际刊同时发表文章揭秘癌细胞利用周围阻止扩散的关键机制,不仅如此,对抑制该过程的药物的探索也有了突破,相关文章以“Extracellular matrix anisotropy is de...
抗击癌症之光——新型光敏剂精准击杀癌细胞
目前,光动力学疗法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是利用光敏剂的荧光特性。然而,目前应用于临床和诊断的光敏剂,依然存在荧光亮度低、对细胞的毒性高、组织渗透性差等问题。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采用不同的阴离子与荧光染料配对,可灵活调节光敏剂的细胞毒性和光毒性,不仅可以在诊断中降低细胞毒性,提高荧光亮度,还可以在癌症治疗中提高光毒性,更有...
《Nature》子刊:地毯式搜索、精准辨认,免疫新疗法让所有癌细胞无所遁形!
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的陈斯迪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CRISPR基因表达调控的集成内源基因激活免疫疗法 (MAEGI, Multiplex Activation of Endogenous Genes as Immunotherapy),绝杀之前的癌症免疫疗法,可对所有癌细胞进行地毯式搜索,辨认伪装癌细胞,最终进行免疫清除。这并不是纸上谈兵,该疗法已然在三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等三种小鼠肿瘤模...
这些被忽视的免疫细胞,竟是乳腺癌细胞治疗的“潜力股”!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一旦转移多只能束手无策,因此,确定更为有效的乳腺癌治疗靶点成为了重中之重。 近日,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乳腺癌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T细胞——γδT细胞,同时证明...
《PLOS ONE》:乳腺癌细胞转移核心机制终破解!
导 读: 来自密歇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储存能量,利用能量代谢来促进自身生长、扩散和转移,而控制大脑中糖原降解的关键酶PYGB在这一过程中则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关文章以“Breast cancers utilize hypoxic glycogen stores via PYGB, the brain isoform of glycogen phosphor...
《Nature》揭秘:乳腺癌细胞竟伪装成神经细胞野蛮生长!
导 读:作为“红颜杀手”,即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乳腺癌的威力仍历久不衰,近年来我国乳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9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因为远处转移而死亡,而在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颅脑转移的发病率高达30%-55%,其总生存期仅仅13 个月。乳腺癌脑转移如此可怕,其背后的机制却至今未解。 近日,《Nature》在线发...
肿瘤微环境的组织细胞“返老还童”了?当心被癌细胞乘机“拖下水”!
肿瘤微环境(TME)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细胞区室,其功能决定了肿瘤的转移能力。转移最核心的步骤是形成转移前生态位,但该时期的细胞变化情况仍未有定论。近日,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转移前生态位的标签系统,发现了转移性生态位中有大量正常组织细胞“返老还童”,恢复了干性!而癌细胞趁机“腐蚀”了这些细胞,使之成为转移的巨大助力! 转移前生态位——转...
这群浙大人为抗癌药物建造“潜艇”直达癌细胞!
抗癌药物到达肿瘤内部释放,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肿瘤组织内积蓄和扩散、进而被肿瘤细胞内吞等过程。这一过程中山一重水一重,而且路上充满风险——有的水溶性差使得药效无法发挥,有的像没头苍蝇找错了肿瘤所在的位置不能精准释放,有的则“出师未捷身先死”早早被体内的免疫系统察觉当作敌人直接被消灭掉了。 为了让抗癌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循环、有更好的疗效或者降低抗癌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杀伤性,...
眼见为实!看金纳米星如何递送药物至癌细胞
作者:Blake 近日,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通过实时对比分析单个靶向性和非靶向性金纳米颗粒在细胞膜和细胞内的运动模式,来确定单个药物输送纳米颗粒能否到达预期靶标。同时,该小组设计了新的成像系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性质的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设计更好的靶向性药物递送载体。 靶向给药系统能够让药物在病变部位聚...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癌细胞脱颖而出的秘密,全因这个“健康指纹”!
癌细胞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中探索癌变机理及肿瘤生成规律的一个活跃领域。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本是同根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和功能差异。癌细胞源自正常细胞,多种变异给予了癌细胞超强的竞争力,致使癌细胞团体日益壮大,导致癌症发生发展转移,最终引发患者死亡。但这份超强的竞争力如何形成至今仍众说纷纭。 近日,葡萄牙Champalimaud未知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可挟裹组织...
髓系特异性lncRNA调节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
有氧糖酵解,也称为Warburg效应,是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一个普遍特征,因为葡萄糖主要被加工成乳酸。尽管有氧糖酵解在ATP生成中的效率较低,但有氧糖酵解能增加生物合成,抑制细胞凋亡,产生信号代谢物,从而提高癌细胞的存活率。有趣的是,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固体肿瘤不同区域葡萄糖代谢的异质性已经被报道。在肿瘤中心,缺氧可使肿瘤细胞发生糖酵解,而有氧糖酵解也可在...
乳腺癌转移措手不及?因为癌细胞“开吃”了!
近日,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新开发的高通量微流体芯片,发现了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的重要特性之一——吞噬间充质干细胞 (MSC)。他们指出癌细胞通过“开吃”,增强了自身侵袭性,让癌症迅速发展扩散!这也意味着新型治疗靶点正在向我们招手! MSC — 癌症“助手” 对MSC我们并不陌生。乳腺癌中含有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
“狙击手”蛋白:安全无害,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作者:Paris 近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A compact synthetic pathway rewires cancer signaling to therapeutic effector release”。他们发现,通过识别过度活跃的生物通路而设计的合成蛋白质...
《Cancer Research》:靶向休眠癌细胞,血小板药物竟能阻止乳腺癌转移!
作者:Paris 编辑:Carrie “人类能否治愈癌症”这一全球难题,如今有了新的答案,人类距离攻克癌症再次有了质的飞跃。来自Purdue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用于治疗ITP的药物可阻止乳腺癌转移,神奇的是,它竟是通过稳定癌细胞无症状休眠状态来完成这一伟大壮举。该研究在线发表于本月《Cancer R...
研究揭示靶向休眠癌细胞的关键
作者:Carrie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组独特基因,能使一些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该研究可能揭示多发性骨髓瘤(一种血癌,产生于骨骼),和其他会扩散或转移到骨骼的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新的治疗靶点。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组独特基因,能使一些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由澳大利亚Garvan医学研究所的Tri ...
贺福初团队发现乳腺癌细胞干性促进机制,开启肿瘤治疗新篇章!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最大元凶,发病人数占癌症近1/4,死亡占比也达到了15.0%。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BCSC)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指出,巨噬细胞是构建BCSC生态位的重要助力,然而具体机制却始终扑朔迷离。近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旁分泌的跨膜蛋白LSECtin能增强乳腺癌...
用基因编辑逆转癌细胞,中国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
人类对癌症的奋战,旷日持久,备受挫折;然而没有放弃,且总结经验,正愈战愈勇。 多年研究,人类终于发现,攻克癌症只剩下了两条路: 一条是免疫疗法,一条是基因疗法。 先说说免疫疗法,当下免疫治疗十分火热,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却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或者获益有限。 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肿瘤可能还存在其他抑制免疫系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