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2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科学前沿:杀死癌细胞的另一条路

2016-06-21

  作为一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抑制剂,Venetoclax 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首个直接靶向肿瘤细胞躲避凋亡的药物。最新一期(6月16日)Cell杂志特别发文,介绍了这种药物的特性,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内容。   作用机理   BCL-2是最早发现的细胞死亡调...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06-21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着他们的祖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顶级空间科学官员胸怀远大研究计划   吴季:冲上云霄 ...

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成功举办

2016-06-20

  2016年6月18日,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联合主办,深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全国各地500余名医师同道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汇聚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共...

重磅!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生命科学、医学五年发展战略及优先发展领域!

2016-06-15

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韩宇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起草和征求意见建议等方面作了介绍,从发展理念和战略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工作重点及战略任务、精准管理和战略保障等《规划》的内容...

科学检测揪出“沉默的杀手” 新型生物标志物HE4助力早期诊断卵巢癌

2016-06-14

  过去10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早期肿瘤在盆腔检查中难以察觉,导致70%~75%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卵巢癌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更为遗憾的是,最近30年来,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没有明显提升。6月2日,在上海举办的一场主题为“关注HE4检测,远离卵巢癌”的会议...

科学家设定多能干细胞质量评估标准

2016-06-14

  随着使用再生干细胞疗法的前景日益临近,最近一个生物医学科学家财团报道称,在他们分析的来自10个研究机构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中,有大约30%的干细胞在遗传上是不稳定的,不能安全地用于临床。   6月9日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在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结构的资助支持下,一个多机构的研究小组,对一大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进行了综合性...

颜宁教授:科学研究只有第一

2016-06-12

  一次次对人体细胞里“门”的探索,让“70后”教授颜宁为之着迷。   6月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颜宁研究组与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组合作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的4.4埃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与埃博拉病毒GPcl蛋白复合体6.6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看清NPC1介导埃博拉病毒入...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获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

2016-06-08

  美国时间6月7日,Gruber基金会宣布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将授予世界知名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生物学荣誉教授蒲慕明,以表彰他在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据悉,该奖项将于11月13号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第46届神经科学年会上颁发给现年67岁的蒲慕明博士。   “通...

老年痴呆症特效药终于要出现了!真是一部科学和资本的血泪传奇

2016-06-08

在科技发达的美国,有一种疾病,它是美国人民最大的死因,但是美国科学家对它束手无策,没办法治疗,没办法预防,甚至没办法减慢它发病的脚步(1)。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 实际上,不仅是在美国,在除美国外的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都深受其害(预计2015年到2030年,将会有累计10亿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而且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人在阿尔兹...

2016 年深圳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

2016-06-08

     一、会议背景   由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联合主办,深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6年深圳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将于2016年...

【快讯】科学家完成人猪细胞混合实验 胚胎可存活28天

2016-06-06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科学家成功完成了人类干细胞与猪类DNA结合实验,成长的胚胎被放入实验猪的体内,存活期长达28天。科学家希望通过该实验解决目前 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所面临的器官源短缺问题。然而这一实验也为科学家们招致了很多批评,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类人猪细胞结合的实验是对人类尊严的冒犯。   英国每年有上千人因缺少合适的捐赠器官而失去性命,如果在动物身上培养人体器官的想法...

科学家宣布里程碑式计划:十年内重建全部人体细胞

2016-06-06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近日宣布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计划,将在十年内重建全部的人体细胞。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项目,涉及到合成人体基因组总共60亿个遗传密码。   研究人员称,如果这一项目获得成功,将极大地推进对癌症等疾病的研究,甚至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植器官需求。不过,该项目也可能引发公众对“设计婴儿”等技术进一步...

《转》访洪明奇教授:从科学的视角解惑对乳腺癌的“质疑”

2016-06-03

  对于“癌症”,我们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疑惑。10亿美元的“癌症登月计划”是不是忽悠人的?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的前景如何?女性杀手之乳腺癌发病机理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来防治呢?等等,带着这些疑惑和问题,转化医学网在“上海国际精准医学高峰论坛”现场采访了乳腺癌研究领域里程碑式人物洪明奇教授,看看他怎么用科学的视角来解答这些疑问。   转化医学网:洪教授您好!奥巴...

凋亡蛋白:科学家找到杀死癌细胞的新方法

2016-06-03

  科学家已经使用人体自身的细胞清理功能找到了一种触发癌细胞死亡的新方法。通过利用一种叫做Bak的蛋白质活动——就像一位生物刺客杀死年老失调的细胞,这只澳大利亚团队已经可以让这种杀手蛋白质专杀癌细胞。   来自the Walter and Eliza Hall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之一的Ruth Kluck说:“当意识到我们发现一种激活Ba...

如果科学期刊也不可信了,我们还能相信些什么?

2016-06-02

  在科研被详细分工的今天,离开同行的研究成果而独立工作的可能性已经接近于零了。而对于有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科学期刊文献是他们获得同行数据最可靠,也是最大的来源。长期以来大家都对期刊文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笃定无疑,然而《自然》杂志最新的一次调研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七成的科研人员无法重复别人的实验,而超过五成的甚至重复自己的实验都有困难。更糟糕的是,这还有可能已经成为科研圈的一种“新...

曹雪涛院士免疫细胞治疗研究项目获2016年度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并获百万奖金

2016-06-02

  6月1日上午,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共2项。“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该成果在解决L^2延拓最优估计等多复变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研究员; “树突状...

大数据-生命科学企业发展催化剂

2016-06-02

  大数据具有周转快、总量大、种类多以及准确性高这四个主要特征。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来说,除了必要的巨大数据体量之外,数据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多维性以及实时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在生命科学方面,虽然全基因组测序的数据产出总量巨大,但这仍旧不能完全满足大数据对数据量的要求。为了满足大数据对数据总量的要求,全基因组测序必须与其他各种组学、临床数据、行为参数和环境参数...

世界首次!颜宁、高福等科学家解析出NPC1蛋白结构

2016-05-30

  近日,清华大学颜宁课题组与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组高福院士课题组合作的一项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的清晰结构,并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过程,从而为干预、治疗罕见遗传疾病“尼曼—皮克病”和埃博拉病毒打开了新大门。   颜宁教授过去9年一直针对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进行系统的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研究,高福院士一直从事包括...

曹雪涛: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引领作用

2016-05-30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决定要素,是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础和强大推动力源泉。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充分激活并发挥全社会科技进步的创新潜力和创造潜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有一条基本规律令人瞩目:崛起中的大国、强国总会逐步凝聚科技力量,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世界中心,并以强大的综合创新...

科学家完成中国人群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遗传变异图谱绘制

2016-05-25

  我国科学家完成中国人群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遗传变异图谱绘制,成功建立世界上最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全区域完整遗传变异数据库,将对复杂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起重要作用。24日,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成果。   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与人类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涉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