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6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打破禁忌!瑞典科学家率先用CRIPSR编辑健康人类胚胎

2016-09-26

Fredrik Lanner (右) 和他的学生Alvaro Plaza Reyes(图片来源:Rob Stein/NPR) 这篇题为《Breaking Taboo, Swedish Scientist Seeks To Edit DNA Of Healthy Human Embryos》(打破禁忌,瑞典科学家试图编辑健康人类胚胎DNA)的报道刊登在NPR网站上。文...

瑞士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2016-09-26

中国科学报讯 尽管对人类胚胎基因组进行编辑在过去一年中引发了激烈争议,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称,瑞士科学家Fredrik Lanner已经在全球首次对健康人的胚胎进行了编辑。Lanner希望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找到新的不孕不育和流产疗法。 他将使胚胎中的基因失去活性,以了解它们在早期发育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很多人担心,基因编辑会产生设计婴儿和新的遗传性疾病,然而Lanner...

卢煜明、薛其坤摘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

2016-09-20

在昨天举行的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薛其坤教授因其在各自领域的卓越研究,分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 他们将各自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今年1月17日,在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的宣布仪式上,杨振宁先生宣布大奖的成立。据介绍,未来科学大奖的参选工作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

Life Sciences Partners:超额完成2.8亿投资,成为欧洲最大生命科学基金组织

2016-09-13

  近日,欧洲生命科学投资集团LSP(Life Sciences Partners)宣布完成对爱尔兰Vivasure医疗集团的C轮投资。这也是LSP生命科学基金此次投资项目的完美收盘。目前,该集团已经超额完成2.8亿投资,成为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基金组织。   此次投资的Vivasure是一家欧洲领先水平的医疗器械公司。其PerQseal平台开发的经皮血管生物可吸收大口径动脉穿刺控...

日本科学家成功确认控制细胞老化的遗传基因

2016-09-12

  诱导凋亡细胞和衰老细胞,比较其基因表达水平   日本神户大学于2016年9月5日宣布,他们使用不同浓度的抗癌药剂对肝癌细胞进行处理,成功诱导凋亡细胞和衰老细胞,通过对它们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确认出能够控制细胞老化的遗传基因。由该校生物信号综合研究中心镰田真司教授、长野太辉研究员以及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江城政人研究小组组成的团队完成了...

科学家在基因之外发现促进乳腺癌的DNA变异

2016-09-08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在ER阳性乳腺肿瘤中基因外部的DNA序列不断积累突变可能是驱动这种疾病发展的重要推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了这项研究,高级科学家Mathieu Lupien表示:“通过研究在基因外部发现的DNA突变,我们发现基因外部的功能调控元...

2016 数据科学:健康大数据产业论坛 ——大数据驱动下的医疗服务

2016-09-06

2016 数据科学:健康大数据产业论坛 ——大数据驱动下的医疗服务 时间: 2016年9月22日-23日 地点:上海远洋宾馆(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1171号) 大会官网:http://www.bioon.com/z/2016big-data/Index.shtml 本次会议以大数据驱动的医疗服务为着重点,以组学大数据和数据的分析、管理及应用为重点,讨论...

牛!科学家实现消除癌症复发,免疫疗法结合化疗立大功

2016-09-02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空气等外界因素的作用,癌症的魔爪已经越来越多地伸向人类的健康。癌症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大多数转移性癌症病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已经朝着消除癌症复发迈出了一大步——利用免疫疗法结合化疗的方法消除癌症复发。 具体是,他们发现单用化疗会导致两种休眠的癌细胞躲过追杀,从而形成化疗抗性。但化疗与免疫疗法...

唐驳虎:白银案告破背后,是基因科学又一次飞跃

2016-08-29

  “白银案破了”。周六下午,一个朋友给笔者发来信息。   “真的假的啊?”这是笔者惊讶之后的第一反应。   “真的,公安部刑侦局都发消息了。”   读完他发来的公告链接,望着北方初秋湛蓝高远的晴空,突然百感交集。   可以说,获悉这起重大新闻的...

如何应对科学发现不可重复性危机

2016-08-29

  科学上存在可重复性危机(reproducibility crisis)吗?最近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新闻特稿[1]只是最新的一篇文章指出这种情形可能是存在的。   针对这篇新闻特稿中接受调查的1576名研究人员而言,52%的人注意到可重复性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危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有最大的信心重复他们的发现,而医学...

冷泉港:由科研转化为“工具”,CRISPR如何改变科学与世界

2016-08-24

  近期,科学家们在冷泉港全球年会上分享了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研究进展与该技术在包括癌症生物学、基因治疗、老年生物学和DNA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该领域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告诉记者。“很多科学家目前正在应用CRISPR基因编辑系统进行着创造性的研究,他们发现的很多新编辑酶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CR...

爱美人士的福音!科学家开发新分子帮助阻止疤痕形成

2016-08-24

许多人从小就在膝盖和手肘等部位留下伤疤,虽然多数伤疤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但是诸如瘢痕疙瘩和烧伤留下的这些更加严重的疤痕类型大都不可治愈。这些伤疤可能导致皮肤功能永久性丧失,在一些严重情况下,还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现在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化合物,有望从一开始就阻止伤疤形成。 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第252届全国会议和博览会上介绍了他们的最新进展。 ...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分析

2016-08-22

2016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经出炉。科学网在已有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对基金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多角度探索科学基金分布特征。 (一)按项目类别统计2015-2016年项目数量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月17日通告显示,共接收项目申请17284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69832项,决定资助其中的37409项,约占总数的22...

美科学联盟为总统候选人提出20个问题

2016-08-17

政客们通常谈论的是他们认为能吸引选民的问题。这一原则解释了为何美国总统候选人从来不会在竞选过程中太多提及科学、研究和创新。 这种习惯性的沉默令科学领袖们感到沮丧。他们认为,公民应当知道候选人在从气候变化到网络安全的一切事情上所持有的立场。为此,一个由56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的联盟提出了20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帮助投票者从民主党人Hillary Clinton、共和党人...

难以置信!英国科学家一招“基因开关”拯救千万残疾患者

2016-08-10

蝾螈可以再生腿部、尾巴,甚至脊髓,科学家发现蝾螈与其它两种生物具有可以再生肢体组织的一种基因调控机制,暗示着它们的再生能力源自于一个远古祖先物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一组基因开关,可使蝾螈等动物再生肢体和身体组织,他们认为这可能揭晓损失肢体再生的秘密。 蝾螈是一种原始两栖动物,它们生活在墨西哥境内,可以再生尾巴、腿,甚至脊髓。科学家发现它与另外两种生物共享一种基因机制...

众议科研经费松绑政策:让科学家少为钱操心

2016-08-02

“这两天,老师们的微信群里不断有人转发这个文件,大家都很期待、很关注!”电话那头,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的语调轻快。 彭真明口中这个备受关注的“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刚刚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目的是让科学家们少为“钱”操心。 ...

振奋人心!MIT美女科学家一招拯救千万癌症患者

2016-07-27

  投票1:你们觉得这种新技术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我国结肠癌临床医生的青睐吗?   A.当然能,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化疗实在是太痛苦了,然而却并没有卵用。MIT真是再次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B.不可能,科技含量如此高的技术想要得到推广路还远着呢。   投票2:你们觉得这种技术有希望应用于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与预后吗?   A.当然能,能够最大化的降低病人痛苦并且起到疗效,这种局部给药的技术...

周健:世界首个宫颈癌疫苗背后的中国科学家

2016-07-23

7月18日,全球医药保健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宣布,该公司“希瑞适”(Cervarix,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上市许可,明年年初将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这也是国家食药监总局首个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女性肿瘤第...

中国科学家首次将胃细胞转变成肝和胰腺细胞

2016-07-23

从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王韫芳研究员、裴雪涛研究员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革命性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技术,成功将人体胃上皮细胞转变成多种潜能的内胚层祖细胞,后者可以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胰腺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等,为将来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终末期肝病、糖尿病等带来新的希望。7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覃金华、王...

阻断癌症侵袭的路径—科学家们已经捕获侵袭性癌钙穿梭分子的电子衍射图及三维重构

2016-07-16

科学家们已经捕捉到与侵袭性癌相关的钙穿梭分子的画面。三维结构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由钙吸收障碍引起的疾病的新疗法和诊断工具。   Alexander Sobolevsky的实验室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该实验室正在研究一个被称为“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的蛋白质家族。在体内,这些蛋白质排列在肠等器官的表面,并形成孔来帮助钙穿过一层致密的脂质和蛋白质的屏障,即细胞膜,到达细胞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