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3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学证明基因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很大影响
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研究显示,基因组成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这意味着,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的方法。而在这些学生身上花钱补课、帮助他们进步也是毫无意义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 “...
“量化活细胞的蛋白质水平非常重要”——新工具帮科学家看到活细胞蛋白质
生物物理学家Joerg Bewersdorf说,2006年是荧光显微镜学的奇迹之年。而与之相媲美的另一个年份是1905年,当时爱因斯坦以相对论、量子论和原子物理学变革了物理领域。而这场显微镜学革命,则是由3篇论文组成的,科学家首次能窥见细胞内部并追踪单个分子的行为。 “每个分子是一台机器,一台纳米机器。”Bewersdorf说。其中,蛋白质是尤为复杂的分子,它们以多种方式弯曲缠绕,执行细胞新...
科学家在人唾液中发现了新的细菌 - 蛭弧菌
近日美国的研究者在人的唾液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寄生细菌,该细菌名为蛭弧菌(Bdellovibrio)。这种细菌只有700个基因,并且是发现的第一种晚期靠寄生在其他细菌中存活的细菌。并且这种细菌还与人类的很多疾病相关,包括肠道疾病、囊胞性纤维症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虽然之前科学家也发现了一些细菌可以通过感染其他细菌而寄生在被感染的细菌中,这一次的发现是首次发现一种完全寄生在其他...
Merck和Moderna联合开发基于mRNA的个体化癌症疫苗,NIH向UCLA临床转化科学研究所拨款6900万美元
Merck和Moderna联合开发基于mRNA的个体化癌症疫苗 默克公司和Moderna医疗公司今天表示,他们将合作开发和推广基于信使RNA(mRNA)的个性化癌症疫苗,该合作会先向Moderna预付200万美金。此次合作旨在将默克公司的免疫肿瘤学与Moderna的基因疫苗技术、GMP制造能力相结合。两家公司同意使用Moderna的mRNA疫苗技术来...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与鹍远基因达成精准医疗战略合作(附金力院士、张鹍教授等人精彩对话)
2016年6月28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与鹍远基因公司正式签署了精准医疗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举行。 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卢佩民,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继红,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复旦大学教授王久存,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兴栋,副院长袁子宇,鹍远基因董事长、约翰霍普...
PNAS:“不干不净不生病”有科学证据
人人都知道要注意保持清洁,但是过于追求干净卫生,可能会减少我们身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并增加炎症和压力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在《PNA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解决方法可能存在于我们后院的土壤中。 我们越来越限制饮食,并过分追求干净卫生,当然,这使得儿童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并减少了与细菌的接触。虽然听起来像是这会改善健康状况,但是有...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开始评选
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6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有关高校科协: 为激励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引导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伟大实践,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
科学家提出癌症进化疗法:利用癌细胞自相残杀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年来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癌症的诱因及发病机制,并努力研发新的癌症治疗技术。科学家认为,癌症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因此,英国、意大利等国科学家试图利用进化理论创新癌症治疗方案,这些进化疗法包括同时针对两种基础突变实施靶向治疗以及“癌细胞自相残杀”疗法等。 人类与癌症的战...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
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 东方IC 资料图 6月18日下午,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走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与诸多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她说,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成绩并不冒尖,是属于班级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的学生之一。在她...
Cell科学前沿:杀死癌细胞的另一条路
作为一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抑制剂,Venetoclax 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首个直接靶向肿瘤细胞躲避凋亡的药物。最新一期(6月16日)Cell杂志特别发文,介绍了这种药物的特性,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内容。 作用机理 BCL-2是最早发现的细胞死亡调...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着他们的祖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顶级空间科学官员胸怀远大研究计划 吴季:冲上云霄 ...
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成功举办
2016年6月18日,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联合主办,深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全国各地500余名医师同道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汇聚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共...
重磅!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生命科学、医学五年发展战略及优先发展领域!
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韩宇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起草和征求意见建议等方面作了介绍,从发展理念和战略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工作重点及战略任务、精准管理和战略保障等《规划》的内容...
科学检测揪出“沉默的杀手” 新型生物标志物HE4助力早期诊断卵巢癌
过去10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早期肿瘤在盆腔检查中难以察觉,导致70%~75%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卵巢癌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更为遗憾的是,最近30年来,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没有明显提升。6月2日,在上海举办的一场主题为“关注HE4检测,远离卵巢癌”的会议...
科学家设定多能干细胞质量评估标准
随着使用再生干细胞疗法的前景日益临近,最近一个生物医学科学家财团报道称,在他们分析的来自10个研究机构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中,有大约30%的干细胞在遗传上是不稳定的,不能安全地用于临床。 6月9日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在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结构的资助支持下,一个多机构的研究小组,对一大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进行了综合性...
颜宁教授:科学研究只有第一
一次次对人体细胞里“门”的探索,让“70后”教授颜宁为之着迷。 6月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颜宁研究组与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组合作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的4.4埃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与埃博拉病毒GPcl蛋白复合体6.6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看清NPC1介导埃博拉病毒入...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获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
美国时间6月7日,Gruber基金会宣布2016年度Gruber神经科学奖将授予世界知名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生物学荣誉教授蒲慕明,以表彰他在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据悉,该奖项将于11月13号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第46届神经科学年会上颁发给现年67岁的蒲慕明博士。 “通...
老年痴呆症特效药终于要出现了!真是一部科学和资本的血泪传奇
在科技发达的美国,有一种疾病,它是美国人民最大的死因,但是美国科学家对它束手无策,没办法治疗,没办法预防,甚至没办法减慢它发病的脚步(1)。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 实际上,不仅是在美国,在除美国外的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都深受其害(预计2015年到2030年,将会有累计10亿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而且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人在阿尔兹...
2016 年深圳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
一、会议背景 由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联合主办,深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6年深圳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将于2016年...
【快讯】科学家完成人猪细胞混合实验 胚胎可存活28天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科学家成功完成了人类干细胞与猪类DNA结合实验,成长的胚胎被放入实验猪的体内,存活期长达28天。科学家希望通过该实验解决目前 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所面临的器官源短缺问题。然而这一实验也为科学家们招致了很多批评,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类人猪细胞结合的实验是对人类尊严的冒犯。 英国每年有上千人因缺少合适的捐赠器官而失去性命,如果在动物身上培养人体器官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