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6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两科学家继续打赌人类能活150岁
Steven Austad (left) is betting that 150-year-olds are alive today; Jay Olshansky (right) has bet against him. 15年前两名美国科学家打赌2001年出生人的寿命将有可以达到150岁,15年过去了,两个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投下的赌注增加到600...
PNAS:科学家或成功实现利用基因疗法来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
日前,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病毒将特殊的基因片段运输到小鼠大脑中,从而成功抑制小鼠患阿尔兹海默氏症,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治疗诸如阿尔兹海默氏症等神经性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思路。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在实验室发现,名为PGC1-α的基因能够抑制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β淀粉样蛋白是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成分,而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山大学Nature子刊破解癌症异质性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院,中山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patial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and temporal clonal evolut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文章,在前文基础上,从肿瘤内空间异质性入手,解析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特征,为进...
美国儿科学会:“生二胎”的最佳时间和注意事项
为人父母,准备再生一个宝宝,却不知道如何告诉你的孩子,有一个小弟弟或妹妹的路上,以及担心他们将如何应对这个消息。 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最新指南指出:孩子如何回应取决于他们的年龄。总而言之,两个孩子年龄的差异控制在5岁之内比较合适,针对不同年龄的差异,该指南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1 - 2岁 ...
只“剪”单个碱基!中国科学家Nature Methods发表基因编辑新成果
近期,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提出的基因编辑系统NgAgo因多名研究人员表示无法重复备受质疑。事实上,在NgAgo之后,国内高校/机构在开发基因编辑新工具方面连续取得了新进展。上个月,南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开发了不再受到靶序列限制的结构导向性DNA编辑新技术[详细]。 10月10日,发表在Nat...
Cell子刊:科学家又发现一种延缓衰老的物质——辅酶I
辅酶I(NAD+)是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重要的辅酶,参与DNA修复、细胞代谢等生理过程。近日,来自健康老龄化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辅酶NAD +在衰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鼠和线虫中增加NAD+可延缓衰老。这项研究发表于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随着人类寿命逐渐增长,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受到...
Nature:挑战老观点!科学家提出胰腺癌发展新机制
10月1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题为“A renewed model of pancreatic cancer evolution based on genomic rearrangement patterns”论文挑战了人们对胰腺癌的现有认知,为这一致命癌症是如何发展和扩散的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加拿大Ontario癌症研究所的Faiyaz Notta博士以及Thom...
哈佛大学科学家:你们现在估算平均血糖的金标准是不准确的!
糖尿病患者们总是生活的战战兢兢,他们心里时刻想着“这个不能多吃,吃了血糖又要高了!”诚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不过,除了控制外,监测的意义也不应该被小觑。 除了血糖之外,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血糖和...
高福院士谈韩春雨事件:是否有真正的科学发现才是关键
这几天,关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最新发现是否可重复实验的争议持续发酵,引发了科技界甚至普通公众的强烈关注。当众多网友和公众关注点落在“韩春雨是否造假”上时,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则表示,这并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13日,高福就此接受科技日报独家专访时说,对于这一事件要从三个层面来看:首先是科学发现是否真实,其次是问题出在哪里,最后才是大家热议的是...
Aging:特殊细胞蛋白或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抗衰老的新药
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发现,细胞线粒体中的一种特殊蛋白或许是阻碍时间推移的关键,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ging上,该研究或为研究者提供新型靶点来开发新药,从而帮助减缓机体的衰老效应。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对于抵御年龄相关的机体衰老,以及抑制诸如阿尔兹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疾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进展提供了很大帮助。Lisa Chakrabar...
大家都在刷“13位科学家实名呼吁调查韩春雨”,韩春雨事件怎么破?
韩春雨事件已经沸沸扬扬五个月,然而争论依旧继续。今日微信已被“13位科学家实名呼吁对韩春雨启动调查”给刷屏。这13位生物学家一致表示了希望韩春雨能公开所有原始数据,韩春雨所在河北科技大学及其他相关单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学术调查。相信大家的朋友圈又一次被韩春雨刷屏了,对韩春雨的质疑也连升三级,然而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看法: “和业内人士聊天谈到韩春雨的基因编,得到的...
13位科学家实名呼吁调查韩春雨:为中国学界名声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这场赛跑赌上的,是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名声。 一切源于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刚发表时,NgAgo被认为是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可媲美此前有“基因魔剪”美称的CRISPR技术,被国内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学术成果。 然而,之后的故事急转直下,全球数百家实验...
科学家首次发现女性卵巢能产生新卵子
科学家首次发现证据表明,人类的卵巢能在成年期产生新的卵子。 如果得到证实,该发现将推翻已有的观点:女性出生时带有固定数量的卵子,其数量无法增加。迄今为止该观点成为了女性生殖寿命的主要限制。如果该发现能被重复,将促进新的疗法以允许年长的女性怀孕并解决年轻女性的不孕问题。 癌症患者参与了这一小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从接受过化疗药物的年轻女性身上采...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更精确测量血糖的技术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综合医院的科学家们发明了能更加精确测量糖尿病患者较长一段时间内血糖值的仪器。 根据患者体内红细胞的寿命,这种新的测量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个体化地测量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并且与我们先前常用的A1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相比,其错误率能降低50%。 高级研究员John H...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 Yoshinori Ohsumi )获 2016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转化医学网10月3日最新报道,跟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3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下午17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揭晓,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东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 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功能方面的杰出研究荣获该奖项。 Yoshinor...
这群科学家的发明,让做试管婴儿的宝妈们不再痛苦
“又打了三天针,今天来做B超,这几天抽血抽了好多,胳膊、肚皮,到处都是针眼,接下来打针好像还要打屁股,感觉对做试管婴儿的姐妹们来说,‘体无完肤’这个词真的很合适。” “打了十二天促排卵针了,感觉肚子疼、心慌气短、恶心、头晕,还吐了几次,看谁都不顺眼,特别想发脾气。这针打下去真疼啊,还好打针的护士每次动作都挺温柔,还小心地提醒。” ...
震撼!谷歌生命科学部门Verily新的智能手表,可测心率
据MIT称,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生命科学实验室Verily,正在研发一款健康智能手表,并且已经制作了上百个手表原型。爆料人Antonio Regalado称,目前的白色圆形手表造型(至少经历过两次升级),相较于2015年第一代的近似方形造型,改变颇大,至于未来最终出厂产品是什么样子,首席技术官 Brian Otis并没有透漏准确信息。 ...
《转》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如何实现现代肿瘤“精细管理,精准医疗”
2016年的CSCO年会在厦门盛大召开,在本届年会上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因其新技术及项目的发布备受关注,会后担任本次安诺优达非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专家论坛卫星会的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洁教授接受了媒体采访。采访中,王洁教授分享了关于肿瘤的“精细管理、精准医疗”、“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医疗应用等问题,并介绍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安诺优达合作开展的精准医学新项目。 ...
诺贝尔奖背后的争议、诽谤和科学
最新获奖预测说明了百年来选择获奖者有多棘手。如果预测可信,那么这将是一个喧嚣的诺贝尔季节。 每年,诺贝尔奖预言者都会在10月初结果正式揭晓前对谁会获奖做出预言。今年的预言逐渐演变成了争议性的问题。一些人认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潜在获奖赢家,该技术提供了相对便捷的基因编辑方法。在物理学领域,相关预测纷纷聚焦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瑞典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为何惹大麻烦?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瑞典科学家宣布对人类健康胚胎的遗传基因进行了编辑修改,目前胚胎依旧发育良好。研究人员对什么实现了精确编辑?为何这项研究会富有争议? 根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报道,在近期实验中,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学家雷德里克·兰纳(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编辑工具注入人类胚胎,对胚胎DNA做出了精准改变。相关基因编辑是在人类胚胎刚刚受精几天后完成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