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5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学家想搭“寨卡”顺风车
这名22岁的男子曾受到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至今仍不能用语言交流。图片来源:LOU Collection 有一种病毒每年会导致美国数百名婴儿死亡,并使数千名新生儿产生缺陷,其中包括小头症和脑萎缩。其致病源头并非寨卡病毒,而是一种更加普遍的、毒性并不高的病毒:巨细胞病毒(CMV)。 现在,当媒体和卫生官员将目光聚焦于寨卡病毒在美国等地的传播时,很多研究人员和倡...
拿到1.2亿美元后,这位美国科学家打算如何开展精准医疗研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出资创纪录的1.2亿美元给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用于促进医学上历史性的转变——基于患者独有的基因构成,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开展的精准治疗。 1.2亿美元无疑是NIH颁发给圣地亚哥科学家单一授予中的最大手笔。这是奥巴马政府精准医疗倡议的一部分——通过数字技术的巨大进步为患者定制治疗方案。 Eric Topol博士是合作研究的领导...
关于受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通告
关于受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6〕51号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注册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启动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以下简...
美国科学家证实饱和脂肪酸会增加死亡风险
美国科研团队于2016年7月5日刊文称,他们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证实黄油、猪油、红肉中富含的饱和脂肪酸会提高人的死亡风险。通过使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来替代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处。 相关论文已刊载在美国知名医学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
【重磅快讯】科技部官网:中国科学家在爱尔兰取得干细胞研究重大突破
在爱尔兰戈尔韦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刘敏博士,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从皮肤干细胞培养出同步跳动的心脏细胞。这将有望开发出能够治疗心脏疾病的新方法,治疗心脏衰竭、心律失常和儿童心源性猝死等疾病。 这种心脏细胞是取自皮肤活检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培养而来的,IPSC是通过对成体细胞基因进行重新编辑,将其转换成能够发展成不同类型细胞的多能性细胞。...
印度科学家初步确认韩春雨实验的可重复性
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领衔研发的NgAgo-gDNA技术在《自然》子刊《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后,引起了科研圈的广泛关注,赞扬声自然是不断,不少学者们称其为“诺奖级”的成果;但在另一方面,也存在质疑声,其中包含了方舟子在近日发文所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的可重复性问题。 一个科学成果的...
科学证明基因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很大影响
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研究显示,基因组成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这意味着,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的方法。而在这些学生身上花钱补课、帮助他们进步也是毫无意义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 “...
“量化活细胞的蛋白质水平非常重要”——新工具帮科学家看到活细胞蛋白质
生物物理学家Joerg Bewersdorf说,2006年是荧光显微镜学的奇迹之年。而与之相媲美的另一个年份是1905年,当时爱因斯坦以相对论、量子论和原子物理学变革了物理领域。而这场显微镜学革命,则是由3篇论文组成的,科学家首次能窥见细胞内部并追踪单个分子的行为。 “每个分子是一台机器,一台纳米机器。”Bewersdorf说。其中,蛋白质是尤为复杂的分子,它们以多种方式弯曲缠绕,执行细胞新...
科学家在人唾液中发现了新的细菌 - 蛭弧菌
近日美国的研究者在人的唾液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寄生细菌,该细菌名为蛭弧菌(Bdellovibrio)。这种细菌只有700个基因,并且是发现的第一种晚期靠寄生在其他细菌中存活的细菌。并且这种细菌还与人类的很多疾病相关,包括肠道疾病、囊胞性纤维症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虽然之前科学家也发现了一些细菌可以通过感染其他细菌而寄生在被感染的细菌中,这一次的发现是首次发现一种完全寄生在其他...
Merck和Moderna联合开发基于mRNA的个体化癌症疫苗,NIH向UCLA临床转化科学研究所拨款6900万美元
Merck和Moderna联合开发基于mRNA的个体化癌症疫苗 默克公司和Moderna医疗公司今天表示,他们将合作开发和推广基于信使RNA(mRNA)的个性化癌症疫苗,该合作会先向Moderna预付200万美金。此次合作旨在将默克公司的免疫肿瘤学与Moderna的基因疫苗技术、GMP制造能力相结合。两家公司同意使用Moderna的mRNA疫苗技术来...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与鹍远基因达成精准医疗战略合作(附金力院士、张鹍教授等人精彩对话)
2016年6月28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与鹍远基因公司正式签署了精准医疗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举行。 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卢佩民,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继红,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复旦大学教授王久存,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兴栋,副院长袁子宇,鹍远基因董事长、约翰霍普...
PNAS:“不干不净不生病”有科学证据
人人都知道要注意保持清洁,但是过于追求干净卫生,可能会减少我们身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并增加炎症和压力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在《PNA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解决方法可能存在于我们后院的土壤中。 我们越来越限制饮食,并过分追求干净卫生,当然,这使得儿童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并减少了与细菌的接触。虽然听起来像是这会改善健康状况,但是有...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开始评选
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6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有关高校科协: 为激励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引导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伟大实践,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
科学家提出癌症进化疗法:利用癌细胞自相残杀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年来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癌症的诱因及发病机制,并努力研发新的癌症治疗技术。科学家认为,癌症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因此,英国、意大利等国科学家试图利用进化理论创新癌症治疗方案,这些进化疗法包括同时针对两种基础突变实施靶向治疗以及“癌细胞自相残杀”疗法等。 人类与癌症的战...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
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 东方IC 资料图 6月18日下午,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走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与诸多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她说,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成绩并不冒尖,是属于班级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的学生之一。在她...
Cell科学前沿:杀死癌细胞的另一条路
作为一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抑制剂,Venetoclax 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首个直接靶向肿瘤细胞躲避凋亡的药物。最新一期(6月16日)Cell杂志特别发文,介绍了这种药物的特性,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内容。 作用机理 BCL-2是最早发现的细胞死亡调...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着他们的祖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顶级空间科学官员胸怀远大研究计划 吴季:冲上云霄 ...
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成功举办
2016年6月18日,首届国际痴呆与认知科学高端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联合主办,深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全国各地500余名医师同道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汇聚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共...
重磅!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生命科学、医学五年发展战略及优先发展领域!
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韩宇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起草和征求意见建议等方面作了介绍,从发展理念和战略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工作重点及战略任务、精准管理和战略保障等《规划》的内容...
科学检测揪出“沉默的杀手” 新型生物标志物HE4助力早期诊断卵巢癌
过去10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早期肿瘤在盆腔检查中难以察觉,导致70%~75%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卵巢癌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更为遗憾的是,最近30年来,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没有明显提升。6月2日,在上海举办的一场主题为“关注HE4检测,远离卵巢癌”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