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44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医学:肝炎病毒的诡计,诱骗肝细胞破坏免疫防御
11月14日,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同事在《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导致丙型肝炎的病毒,本身可通过阻断“唤醒肝细胞中免疫防御”的信号,来保护自己。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助理教授Ram Savan说:“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患者对某些药物治疗没有反应’,并将帮助我们开发更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在美国,...
细胞的“邮局”,癌症转移的帮手
根据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称为高尔基体的细胞组件可能在肺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11月21日出版的临床研究杂志上。 高尔基体,通常被称为细胞的“邮局”,因为它可以包裹蛋白质进入囊泡,并运输至细胞内或细胞外的其他地点,可能提供预防转移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把囊泡认为是由脂肪外壳(内充满分泌液体)组成的微型邮件卡车,从高尔基旅行到细胞内需要的目...
国际合作项目刊登两篇Cell分析17万人血细胞遗传差异与疾病关系
11月18日在Cell上,2篇 BLUEPRINT 和 IHEC consortia项目支持的里程碑式研究文章显示血细胞与三大免疫细胞的特性和数量如何变化以至于影响一个人出现复杂疾病如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腹腔疾病和1型糖尿病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连同其它发表在别的高影响力期刊的文章,这是一个为期五年研究带来的高潮,£2500万(€3000万)的项目...
诺贝尔奖得主:细胞治疗有望成“医学第三大支柱”
11月1日-3日,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0位诺奖得主特邀发言。生命科学是21世纪重要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关系人类的生存、健康,来听听诺奖得主如何展望未来的医学前景。 细胞治疗有望成“支柱” “现代科技可以让我们基于物理、化学的原理,解释我们自己身体内部的事情。21世纪,是更了解我们自己的生命科学世纪。”德国...
免疫治疗的下一个靶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创造一个免疫抑制环境,而清除免疫抑制因子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抗癌活性,目前常用的免疫疗法大多基于这一原理,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令人兴奋的临床结果。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免疫疗法莫过于抑制T细胞功能抑制因子,如临床使用的PD1、CTLA4信号通路抑制剂在黑素瘤及霍奇金氏淋巴瘤等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尽管如此,不少肿瘤对这类...
“咳嗽病毒”可以帮助杀死肝癌细胞和肝炎病毒
研究表明:一种可以造成儿童咳嗽和感冒的病毒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原发性肝癌。 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呼吸道肠道病毒(呼肠病毒)能够帮助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从而杀死癌细胞。另外,呼肠病毒能够杀死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癌的常见原因)。 肝癌是世界上第三大癌症,如果失去了手术机会,那么肝癌治疗方法就十分有限,所以这项研究发现具有很大的意义。 利兹大学研究病...
一进入肿瘤内,我们的免疫细胞就叛变
新研究已发现一部分我们的免疫细胞(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高丰度存在,而且特别擅长抑制抗癌免疫反应。在两项独立地发表在2016年11月15日那期Immunity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相对于正常的组织,人乳腺瘤、结肠瘤和肺瘤内的调节性T细胞在分子表达上的独特特征和差异,这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标。 这两组研究人员希望利用他们对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
Immunity:T细胞差异或可反映人的年龄和疾病易患性
人体的不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然而,甚至在一种类型的细菌之间,差异也存在。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T细胞之间这些差异的大小可能表明一个人的年龄和疾病的遗传易患性。更多地了解所谓的细胞间表达变化(cell-to-cell expression variation, CEV)可能进一步揭示免疫系统如何发挥功能,而且有朝一日作为一种诊断工具有助执行个人化治疗。相...
光明网:加拿大男孩自体脐带血治疗脑损伤 专家预言干细胞治疗脑功能障碍新时代来临
据加拿大全国邮报近日报道,加拿大一位出生仅12天的小男孩杰克接受了自身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由此成为加拿大使用自体脐带血移植的最小的患者。加拿大干细胞专家预言说,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自闭症以及其他脑功能障碍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这位名叫杰克的小男孩出生于加拿大西奈山医院,刚出生时就不能呼吸。经过医生的抢救,杰克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由于大脑缺氧和主要器官的血流量供应不足导致低氧缺血性...
深圳先进院在纳米人工红细胞高效治疗癌症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带领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在纳米人工红细胞高效治疗癌症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Wiley期刊《先进医疗材料》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16, 5, 2161–2167),该成果同时入选期刊的封面论文(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16, 5, 2145)...
川普当选 | 这位美国新总统会限制胚胎干细胞研究吗?
在所有具有生命医学研究价值的材料中,胚胎干细胞(ES)和胎儿组织应该是最受政客关注的研究样本了。最初,因为构建胚胎干细胞需要破坏人类胚胎,所以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 Bush)严格限制对它的研究。但是,下一任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上任初始就解除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令。 这一年,针对医疗诊所向科研人员非法出售堕胎胎儿组织的...
扎克伯格夫妇投资6亿美元启动“细胞地图”项目
扎克伯格夫妇不久前宣布,10年内捐资30亿美元帮助科研人员攻克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这一举措使他们成为继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之后第二大私人基础生物学研究投资方。据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这一宏伟医学目标启动了首个项目:出资6亿美元,创建一家全新的“生物中心(BioHub)”,帮助绘制人类“细胞地图”。 5年内“细胞地图”有望绘成 &...
诺贝尔奖得主:用活细胞作为主导药物治疗癌症等疾病正处于黄金时代!
因“揭示了细胞运输的精确控制机制”,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与兰迪·谢克曼,以及托马斯·聚德霍共同获得了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29日下午,作为出席首届健康江苏全媒体大讲堂的嘉宾,詹姆斯·罗斯曼教授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专访。 记者:你的研究对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何帮助? 罗斯曼:有帮助。比如,现在所...
震惊!巨噬细胞竟然可以帮助肿瘤生成血管!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可以在肿瘤中穿梭形成一种类似血管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为肿瘤生长提供氧气和养分,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而干预巨噬细胞的功能,防止其产生这些管道也许有利于增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肿瘤治疗效果。这项研究于11月11日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Martin Friedlander教授为...
DNA修复:解密癌细胞的端粒延长机制
染色体末端,即端粒不断变短限制了细胞的寿命。一些癌症细胞通过一种名为端粒替代延长的机制来避免这一命运,但这一机制的具体分子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细胞分裂期间,基因组的复制由DNA聚合酶实现。然而,每个染色体的末端是不完全复制的,这是因为DNA聚合酶需要5端'RNA引物,才能进行合成。这意味着DNA末端的重复序列——端粒在每次分裂时都会缩短。这种缩短限...
癌细胞“劫持”DNA修复途径来扩散
最近,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UPCI)的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能够“劫持”DNA修复途径来防止端粒(染色体的端帽)缩短,从而使肿瘤细胞扩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8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在一个细胞形成的时候,有一个倒计时钟开始滴答作响,决定了细胞能活多久。这个时钟就是端粒,是在细胞内每一条染色体末端的一系列重复的DNA字母。 然而,癌症细胞巧妙地“劫持”了这一端粒...
Nature:治疗实体瘤有了明确靶标,肿瘤干细胞确实存在
Nature上11月2日在线刊登的一篇从单细胞水平分析脑瘤基因组的研究文章显示癌症干细胞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生长。这是一种生长缓慢但无法治愈的脑瘤。麻省总院和MIT的Broad研究所以及哈佛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人脑肿瘤样本中鉴定出肿瘤干细胞和其分化的子代。 通讯作者,麻省总院病理科的Mario Suvà大夫说:“我们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
Nature:CRISPR治疗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临床前试验成功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迄今为止还没有能真正治愈的药物。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疾病的药物是hydroxyurea(羟基脲),该药物只能用来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该疾病。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干细胞中修复了造成镰状细胞贫血病的基因,这是在研发针对...
【重磅】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正式写入“十三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11月7日,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指导医药工业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 有关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的内容节选如下: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二...
新技术可检测诺奖成果“细胞自噬”状态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凭借细胞自噬机制研究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单检测细胞自噬状态的新技术,将有助于利用细胞自噬机制开发新药。 细胞自噬机制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细胞自噬也可能降解潜在毒性蛋白来阻止细胞损伤,或阻止细胞凋亡进程。细胞自噬机制与阿尔茨海默病等许多疾病相关。 据日本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