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4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2018-04-19

日前,《中华病理学杂志》上正式发布了国内首部针对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专家共识——《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由分子病理学组专家和国内多位知名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共同完成撰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食用红肉将大大增加女性结直肠癌风险!吃鸡鸭鱼吃素都比红肉好!

2018-04-0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女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同时也是男性癌症的第三位。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220多万新结直肠癌患者。其实早在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基于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数据将红肉和深加工的肉类列入致癌物内。虽然早有研究证明大量摄入红肉将增加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风险。但这些研究中没有排除素食、肉类摄入量、肉的种...

JAMA历时20多年、12万人研究揭秘哪些食物能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2018-01-22

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其逐渐增大患者会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到了晚期则会有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而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那么做到防范于未然,在源头遏制住结直肠癌的种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JAMA在1月18日就发表了一篇超12万人,跨越四...

来了!“神药家族”二甲双胍证明可抗结直肠癌!

2018-01-19

作为常见的糖尿病药物,目前二甲双胍已被研究证明除治疗糖尿病外有成为肿瘤抑制剂的潜力,可以防止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的生长。但在这些研究中,其实验模型不能准确的呈现疾病的正常病症和表现,且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需达到致毒量才能有效。 但近日,来自新加坡A * STAR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IBN),生物资源中心和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Min-Han Tan与来自新加坡...

重磅来袭!结直肠癌临床基因组新突破!

2018-01-15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年轻患者中常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然而,mCRC可以表现出从可治愈的寡聚转移疾到迅速发展的致命性病变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定义转移性肿瘤的基因组谱,并确定预后和预测靶向标志物。 此外,通过分析临床环境中的mCRC,研究人员旨在评估基因组分析为临床提供可行治疗信息的概率...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重磅发布

2016-12-22

继《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6年发布之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二个肿瘤临床诊治指南——《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于2016年12月18日在上海召开,《指南》正式与全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见面。 该《指南》汇集了我国结直肠癌领域众多专家的力量,反映了目前结直肠癌循证医学证据和先进的规范化治疗理念,将对我国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起到重要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发布!

2016-12-1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组共同研讨制订了《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2016年,上海)》。 该共识意见包括散发性结直肠腺瘤(CRA)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预防以及家族性结直肠肿瘤的预防四部分内容,共32项推荐意见。 散发性CRA的一级预防 1.高膳食纤维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证据等级为Ⅱ...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可替代结肠镜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

2016-11-21

在美国,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结直肠癌(CRC)筛查的金标准。但最近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研究组提出共识,声明已有证据表明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是另一卓越的选择。(Gastroenterology.2016年10月18日在线版) 该组织提到,FIT在肿瘤检测中的敏感性大约为80%;当作为单一应用检测时,它在进展期肿瘤中的敏感性为20%~30%。迄今研究表明FIT优于结肠镜检查和愈创木脂大便隐血检...

Biomarker时代的结直肠癌精准治疗

2016-10-31

日前,2016届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圆满完成,本届年会以“精细管理、精准医疗”为主题,其中精准检测作为实施精准医学的第一步,成为本届CSCO学术年会的热点话题。 在艾德生物与默克联合举办的结直肠癌专场卫星会中,来自临床的刘云鹏教授、李进教授、王新教授和来自病理的丁彦青教授、阎晓初教授、邰艳红教授等,开展了一场“Biomarker时代的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热烈讨论。...

一文了解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2016-09-22

腹膜转移占结直肠癌患者的25%,预后较差。虽然国内外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治疗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腹膜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结直肠癌腹膜主要转移途径 1. 肿瘤细胞直接浸透浆膜后脱落至腹腔引起; 2. 医源性因素导致。手术区域被切断血管/淋巴管内癌栓随血流和/或淋巴液流入到腹腔内、牵拉挤压肿瘤组织、肿瘤细胞随肠液经肠腔残端流入腹腔等均可...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项目启动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

2016-08-15

7月28日,总部位于厦门的肿瘤精准检测企业艾德生物与世界知名企业默克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启动默克—艾德生物“精确检测,精准治疗”项目。该项目将致力于结直肠癌检测中新型RAS液体活检在全球的开发和推广,以及肿瘤组织RAS检测在中国大陆的推广,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最佳的、及时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改善治疗现状。 目前,因肿瘤组织的RAS检测并未得到...

3D腹腔镜:为结直肠癌手术打开新世界

2016-05-06

  周海涛医生(左二)和助手正在为患者做3D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李瑜摄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强劲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病患数约为136万人,其中,约有7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中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大国。在我国城市地区,结直肠癌是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由于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结肠...

加拿大更新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不推荐结肠镜检查

2016-02-29

  新版加拿大指南推荐50-74岁的低风险的成年人应当每2年通过粪便潜血试验(FOBT)或粪便免疫组化检测(FIT)筛查结直肠癌,或每10年进行可屈性乙状结肠镜而不是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柳叶刀肿瘤学》杂志报道了这一消息,详情如下:   加拿大工作组(CTF)于2016年2月对2001年版的预防健康护理指南进行了更新,2001年...

Cell Rep:科学家阐明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2016-01-04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结直肠癌进行研究,报道了机体免疫反应对肿瘤产生反应的关键性研究发现,这项研究也首次详细地解释了干扰素基因刺激子(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信号通路如何扮演重要的角色来改变机体对细胞转化的免疫反应。 &...

【干货】高通量测序与结直肠癌

2015-10-15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症,每年患病人数达一百二十万。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用药主要为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的单克隆抗体,包括帕尼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虽然近期研究表明针对上述抗体治疗产生的初次和二次抗性的分子机制可能在于KRAS基因和其他基因的改变,但是,针对抗体治疗的增敏机制以及抗体治疗抗性研究的其他可能机制却不甚清楚。   为了...

肠道菌群也能检测结直肠癌突变?

2015-10-15

  近期在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ASHG)2015年会上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数量与结直肠癌的突变存在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将来对大便样本进行菌群的构成和数量的分析就可以确定结直肠癌的突变类型。控制肠道菌群有可能预防和治疗结肠癌。   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结肠癌肿瘤组织周围的菌群分析可作为无创筛查的一种方法,并且该...

Sequenom同汉堡-埃彭多夫医学中心合作开发结直肠癌液体活检新技术

2015-10-13

  今天,Sequenom公司宣布,他们将同汉堡-埃彭多夫医学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Hamburg-Eppendorf,UKE)进行合作来评估液体活检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效用。   目前Sequenom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最初的目的在于对不易获得或风险性较高的组织样本中的晚期非血液性的恶性肿瘤进行检测并且进行...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靶点—错配修复缺失

1970-01-0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关于对错配修复缺失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PD-1抗体治疗的研究。Medscape邀请牛津大学癌症医学教授David Kerr对该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论。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1。该研究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Luis Diaz博士和Bert Vogelstein博士的团队领导。研究证明免...

揭示引发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15-08-11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SN6的特殊蛋白或和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直接相关。CSN6蛋白是COP9信号复合体蛋白的亚单位,其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处于过度表达的状态,该项研究会后期开发结直肠癌的可替代疗法提供了新的希望。   研究者Mong-Hong Lee博士表示,CSN6...

如何推出结直肠癌患者基因检测?

1970-01-01

  由Mork和同事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再次确认了基因咨询对诊断为结直肠癌年轻患者的价值。研究人员回顾了193例个体的病例,他们在35岁或更年轻时诊断为结直肠癌,而且在一个单中心进行了基因检测。诊断的平均年龄是29岁(范围12~35),患者大多数呈现为晚期病变。67例患者(34.7%)有可识别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这些个体中,23例是林奇综合征,22例有突变-阴...